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混合运算复习
学情分析:
通过本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期末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对学习本册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班级的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属农村孩子,大都还是留守儿童,能吃苦,但缺乏学习积极性,学生基础条件较差。?
2.每个学生接受新知识存在差异,对之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3.本知识点讲完后,学生在消化吸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老师加强巩固辅导。?
4.本知识点属数学数字间的运算,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不强,需老师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积极思考。计算前,要细心观察题目特点,根据题目要求,先思考后计算,以避免计算的盲目性,提高对算法选择的自觉性。
2、在复习中,沟通口算、笔算和估算等不同计算方法方式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价值,初步养成用不同计算方式解决同一个计算问题,或者选择何时的计算方式解决相应问题的习惯。
3、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计算习惯。
教学目标:
1、主要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2、在计算中倡导多种方式计算,在计算中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单元学习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四单元《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3、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口算、笔算、估算。大家比一比,在复习中,谁的收获大?
二、基础复习:
1、复习: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第39页的第1——3题。(限时8分钟)
(2)集体矫正,同桌互批
校对口算时,学生说说42×20 20×50的口算方法
校对笔算时,指名板演:12×24和64×30的计算,结合板演说说笔算的方法。
校对估算时,让学生说说38×11的不同估算方法,并比较各种估算结果的联系。
(3)针对错误,同桌一起检查错题,找到错误的原因,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在口算、笔算、估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3、总结:计算时要做到:专心、细心、不偷懒,养成验算的习惯。
4、评比本节课计算小能手。
三、综合运用
1、基本运用:
学校食堂买来的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
每筐千克数 筐数 总千克数
青菜 20 30
萝卜 30 24
西红柿 25 16
学生填写结果,交流。让算的快的同学说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
2、算法多样化练习:
(1)
18元 32元 38元
3、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选择了最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速度。
四、拓展提升:
1、整理知识结构:
提问:从二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乘法,还记得我们先学习怎样的乘法?后来呢?
板书:一位数乘一位数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试一试:125×36
3、作业:完成复习第3题的计算、第4题
“乘法复习课”作业纸
班级 姓名
一、口算
14×10= 20×21= 13×30= 10×40=
11×70= 40×12= 10×65= 80×30=
32×20= 30×23= 42×20= 20×50=
二、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2×24= 52×37= 64×30=
三、估算下面各题的积:
31×23大约是( ) 59×64大约是( )
41×19大约是( ) 40×32大约是( )
27×22大约是( ) 38×11大约是( )
四、解决生活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的三种蔬菜各有多少千克?
每筐千克数 筐数 总千克数
青菜 20 30
萝卜 30 24
西红柿 25 20
2.
18元 32元 38元
五、试一试。你能算出125×36的积是多少吗?
六、作业。
1.计算并验算。
23×43= 40×32= 38×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