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4.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下语文4.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0 21: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陋室铭
1
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
墓志铭(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
陋室,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
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字
3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按规定,刘禹锡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4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研读课文,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
学习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描写的“陋室”的环境和生活,理解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难点:认识评价课文“陋室”不陋的说法。
5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
解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能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动词,长到,蔓到。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
7
解释: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劳形: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没有奏乐的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
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是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
8
探究思考:
文章题目是“陋室铭”
,可文章结尾又说“何陋之有”,这样矛盾吗?
9
陋室之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蔓延至台阶,院内荒草映入竹帘,可见是一个荒僻杳无人迹的地方。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谈笑的只是一些博学的人,时政权要无一来往,可见门庭冷落车马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消闲无事,只能调琴弄经,没有官府衙门豪宅的热闹气氛,可见气氛萧条冷寂。
陋室之陋在于杂草丛生,荒僻冷寂;在于来往客人稀少,门庭冷落;在于生活孤寂单调。
10
陋室不陋
△山水类比起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雅(主旨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环境优美(陋室之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的人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高雅
11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出
点出
描写
类比
点出
分析课文
起兴
点睛之笔
拟人
对偶
12
思考训练:
1.文中哪句话解释了全文主旨?
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
居住环境
交往之人
日常生活
3.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作者也有古代贤人的志向和抱负。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4.作者身居陋室,却觉得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不受世俗羁绊
13
课尾检测
1、重点词语解释。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
)灵:(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
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
)。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劳形:(

(6)何陋之有?
何:(
)
2.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3、阅读文段做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