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执教老师
执教班级
课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四)例1
(1)
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三)中的例5,就是简单的相遇问题,知道了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本节课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是重点,而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是找到等量关系的有效前提,本节课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尝试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算术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习题准备
教
学
步
骤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内容及要求
一、引入新知
1.复习回顾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读题,理解题意
画出线段图
(3)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答并检验
学生回答
旧知掌握度
表达能力
2.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决应用题(四)例1
二、结合实例,探究理解
1.探究例题
解读信息
出示例题:上海到宁波的高速公路全长296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宁波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例1:轿车先行56千米后,客车再出发。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客车经过几小时与轿车在途中相遇?
(1)读题,请学生讲出所获得的相关信息,直观理解“先行、再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等相遇问题的特点。
(2)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并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1、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尝试画出线段图
3、找等量关系
4、独立解答
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板书解题过程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全班汇报交流
A:有用方程解的
56+(108+92)x=296
108x+92x=296-56
……
B:有用算术方法解的
(296-56)÷(108+92)
学生读题再进行交流。
合作交流能力
3.回顾:与我们学过的相遇问题有何异同?
小组交流
表述、概括能力
倾听能力
三、综合应用
1.基本练习
(1)A、B两地相距580千米,甲车和乙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行了30千米后乙车才出发,乙车开出5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小胖和小丁丁两家之间的路程是150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胖平均每分钟走72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75米,几分钟后两人还相距324米?
想一想,客车实际行使了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计算准确性
解题习惯
2.选择题
(1)东西两村相距640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村出发相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还相距40米,甲每分行72米,乙每分钟行多少米?
解:设乙每分钟行X米。
正确的方程是(
)
A.
72x+
40
+
5x=640
B.
72×5
+
40
+
5x=640
C.
72×5
+
40
+
72x=640
(2)甲乙两船从相距18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24千米,乙船每小时行26千米,甲船先行20千米,乙船再出发。乙船开出几小时后与甲船在途中相遇?
解:设乙船开出x小时后与甲船在途中相遇。
错误的方程是(
)
A.
20
+
24x
+26x=180
B.
24x
+26x=180
-20
C.
24x
+26x=180
+
20
D.
20
+
(24+26)x=18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解题习惯
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做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畅谈。
交流能力
倾听习惯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四)例1
解:设客车经过x小时与轿车在途中相遇
56+108x+92x=296
56+200x=296
200x=296-56
200x=240
x=1.2
答:设客车经过1.2小时与轿车在途中相遇
作业设计
练一练(寻找自己喜欢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上海到宁波的高速公路全长296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宁波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轿车开出0.5小时后,客车才出发,
又经过1.21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上海到宁波的高速公路全长296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分别从上海和宁波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同时出发,途中轿车休息了0.5小时。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行92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