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桦南县培黎学校2012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3课(岳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桦南县培黎学校2012高二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3课(岳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7 18: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罗马教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 权威
目标:
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主张和影响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尽管面积仅有
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2、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二、宗教改革运动
(一)马丁.路德改革(德国)
1、直接原因:
1)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2)教皇向教民兜售赎罪券
2、改革内容:
1)主张“因信称义”学说,认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卷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成悔罪,就能赦免
3)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
3、路德教(即新教)的特点:
见p59小字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They preach man who say that as soon as the penny jingles into the money-box, the soul flies out [of purgatory].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Every truly repentant Christian has a right to full remission of penalty and guilt, even without letters of pardon.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问题探究】试结合“因行称义”谈谈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的真实目的。
4、路德教改革的影响
(1)在德国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这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改革后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思考】新教中废除教阶、简化仪式的改革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提高自身社会地位、追求平等;加强资本积累; 惜时如金
阅读与思考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
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
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教会精神独裁,
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二)加尔文改革(法国)
1、直接原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加尔文深受影响
2、改革内容:
1)出版《基督教原理》,反对
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
权力,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
得救.(称新教百科全书);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
成先定论;
3)建立不受制罗马教皇的政教
合一的加尔文教;
4)创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加尔文
上帝预定获得永生和成功的人,他的
内心充满对上帝的信仰,而他的道德行为、
宗教生活、日常工作等必定是具备勤奋、友
爱等美德(善功)。
把劳动、放贷生息、聚敛财富说成是教
徒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问题探究】联系加尔文先定论谈谈你怎样
理解“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加尔文在日内瓦宗教改革运动:废除弥撒、拜圣像以及出售赎罪券;改进礼拜仪式,改进教会组织。
加尔文教的仪式
3、特点:见p60小字
4、影响: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自我测评
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