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卖油翁》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卖油翁》 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0 16: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卖油翁》
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清故事脉络,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代表作《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卖油翁》仅133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节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二)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自矜( 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hàn ) 忿然(fèn) 酌油(zhuó)
(三)检查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提纲:)
⑴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⑵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2.讨论明确:重点词积累
⑴通假字:
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
⑵一词多义:
公亦以此自矜 因为
以我酌油知之因为 凭
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
但手熟尔 同“耳”,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 你
但微颔之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射箭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 指油
笑而遣之 代指卖油翁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 代葫芦,“它的”
古今异义:
1.但手熟尔 (古:只 今:常用为转折连词)
2.尔安敢轻吾射 (古:怎么 今:安静,安全)
(4)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作动词,看轻。
2.康肃笑而遣之 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3.汝亦知射乎 动词作名词,箭术。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尝射于家圃
2.省略句 自钱孔入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明确:地点:陈尧咨家的园子。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什么反应?他对陈尧咨射箭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凭多年倒油的经验知道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3.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①尧咨善射 ②尧咨自衿 ③卖油翁微颔 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⑤卖油翁酌油 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①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②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小结
1.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拓展延伸
1.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2.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文人居士:青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
东坡居士(苏轼) 易安居士(李清照)
4.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
六、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康肃公善射 ( )
(2 )公亦以此自矜 ( )
(3 )尔安敢轻吾射 ( )
康肃笑而遣之 ( )
2.文学常识填空
《卖油翁》选自 ,作者是 。他是我国 (朝代) 、 ,是 之一。与 、
、 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开端 善射箭
发展 观射论射
高潮 酌油证之
结局 笑而遣之
熟能生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分析方法,感受特色
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
明确: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特色:1.欲抑先扬,激起记叙波澜。 故事开头作者故“扬”一笔: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且“以此自矜”。接着有因为忍受不了卖油翁的冷漠而恼怒,卖油翁则用不慌不忙的“酌油”表演使得陈尧咨折服,从而达到“抑”的艺术效果。
综观全篇,“扬”是为了“抑”,“抑”才是作者的意图。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记叙产生波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
2.对比衬托,道出深刻哲理。“射箭”和“酌油”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作者却偏偏将它们放在一起写,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过对射者、酌者技艺和态度的鲜明对比,凸显“熟能生巧”的生活哲理。
3.寓理于事,构思独特新颖。(1)这则故事篇幅短小,说理的地方仅止“手熟”二字。大量的篇幅用在了叙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表演上。无论是射箭还是酌油,都证实了“惟手熟尔”的道理。
(2)作者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来阐明道理的,这正是本文构思的独特之处。运用“寓理于事”的方法说理,不仅通俗生动,易于理解,更能使道理的阐发有基础,令人信服。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反感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恼怒
笑而遣之 ——折服
通过卖油翁酌油,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态度有了这样的变化。
2.思考: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态度?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神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只略微赞赏,并不觉得厉害。
“笑”说明陈尧咨幡然醒悟。
3.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文中两位人物形象。
明确: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笑而遣之”。——骄傲、不可一世、知错能改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稳重谦虚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四、小结
文章刻画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冲突,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五、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六、当堂检测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解释是( C )
A.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D.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2.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D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B.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布置作业:
据说陈尧咨把卖油翁打发之后,自己一个人在菜园子里踱来踱去,他在想些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陈尧咨:善射、自矜
卖油翁 熟能生巧
技精不自夸
对比
卖油翁:善酌油 、 从容淡然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