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辛亥革命
一百周年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篇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
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经济基础
兴中会成立图
同盟会成立图
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孙中山为总理。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完备的革命纲领,并有一个统一政党领导。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1894年兴中会
1904年
光复会
1904年
华兴会
1906年
日知会
——组织基础:
林觉民:福建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起义,负伤被捕就义,年仅24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
——辛亥革命过程篇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吗
道
知
你
3、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
2、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1、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清政府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4、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5、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帝制的终结篇
性质:
国都:
国旗:
总统:
时间:
概 况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中华民国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国号:
国都:
国旗:
总统: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五色旗: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革故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中国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的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
读
并
归
纳
主权在民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实行责任内阁制
内容:
特点: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化里程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
4、实行责任内阁制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意义: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
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
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
与国民共弃之。——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步骤
1、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攫取清政府大权,并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2、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清统治结束
3、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帝国主义
立宪派、旧官僚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袁世凯个人因素
干涉
破坏革命
妥协、退让
史料1: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阅读史料1内容,谈谈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史料2: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以上数据反映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史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上述材料反映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根据以上组图,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史料4:观察下列组图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中的地位?
上述四则材料分别从民主政治制度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等角度来认识辛亥革命。
革命的功绩
(1)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发
表
高
见
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
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
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你眼中的辛亥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
革命斗争任重而道远,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觉醒、成熟……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