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民主主义革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7 20: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名称 任务 主力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结果
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人民
群众 资产
阶级
三民
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人民
群众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较之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新”在①指导思想 ②领导阶级 ③革命前途 ④革命任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2. 新、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是: ? 的不同
北京★
上海
广州
瑞金
遵义
延安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1919)
中共的诞生(19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国民革命(1924—1927)
土地革命(1927—193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解放战争(1945—194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开端标志:——五四运动(1919年)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政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
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主要成果:释放、罢免、拒签
历史意义:性质、作用(开端、传播、奠定)
中共一大:最高纲领(推翻、建立、消灭、实现)
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实现)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推翻、统一)
①中国革命有了新政党领导:中共。
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明确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纲领。
④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
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成功、国民革命失败(性质、作用、失败原因)
国民党一大
兴起
国民大革命
高潮:北伐战争
1924年1月
1927年7月
失败
(一)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沁园春 · 长沙
(一九二五年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一)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1927年-1937年)
(1)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是如何形成 的?
材料一: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党掌握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起义。起义成功后,革命军南下广州,途中失败。
材料二: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号,……工农红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
(一)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1927年-1937年)
问题探究: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如你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领导,你应该怎样做?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所反映出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土地革命
2.“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反映出部队进攻的方向是
A.农村 B.城市 C.井冈山 D.瑞金
3.毛泽东的这首词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指的是
A.农村包围城市 B.城市包围农村
C.工农武装割据 D.根据地建设
西江月·秋收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城市中心论道路失败
(一)国民革命(1924年-1927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1927年-1937年)
(2)道路:
开辟: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
土地革命
受挫: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胜利:(会师、意义)
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根本)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
转折:遵义会议(背景、内容、意义)
1.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杭州特别会议
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其中困难不包括
A.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 B.艰苦的自然环境
C.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分歧 D.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长征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革命的火种,更是一种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①对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②对革命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信念③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④事实求是,不断探索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七律 ·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全民族抗战胜利 (1937--1945)
2、解放战争胜利 (1946--1949)
积极倡导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6年夏—)
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战略决战(辽沈、平津、淮海)
(1948年底—1949年初)
渡江战役(作用) (1949年4月)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全民族抗战胜利 (1937--1945)
2、解放战争胜利 (1946--1949)
积极倡导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6年夏—)
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
战略决战(辽沈、平津、淮海)
(1948年底—1949年初)
渡江战役(作用)(1949年4月)
西柏坡
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意义)(1949年3月)
延安
重心转移:
城市
中心转移:
恢复和发展生产
基本政策
总任务:
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基础
周总理曾指出:西柏坡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为什么这么说?
乡村
军事斗争
农业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全民族抗战胜利 (1937--1945)
2、解放战争胜利 (1946--1949)
3、胜利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伟大历史意义:
③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世界民族运动发展,增强世界和平力量成功经验。
①改变了广大人民的地位: 受压迫、受奴役 主人
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国家
开始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思想武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革命纲领: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因素
最核心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探索
纲领
思想
结果
作用与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小农平均主义思想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最早探索。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思想
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
马列主义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