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 美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学习目标
了解《谈美》
学会观察美 培养美感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自读教材
勾画需要掌握的字词
了解作者
勾画《谈美》重要句子
找词填空
1、有一些作家能( ),深入浅出地把高深的美学道理讲明白。
2、《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的形式,( )文艺……问题,( ),平易亲切。
3、朱光潜提出的免俗,即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 )。
4、距离太远和太近,都看不清楚。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 )在艺术的美感中,才不会( ),( )。
走进作者
1、《谈美》作者( ),字( ),( )人。因大部分生涯献给了中国美学事业,所以晚年被尊称为( )。
2、他的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姊妹篇的《 谈美 》,以( )为副标题,其实有15封信,共( )个话题。谈了美学的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作品简介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教材中《谈美》知识梳理
1、要有“免俗”的观点,即应培养“美感修养”。
2、美感的态度,或者说“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要逐步养成。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学会超越和玩味,在审美的过程中求得“直觉”和“形象”。
3、审美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如: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
移情作用
4、美感和快感的区别
5、审美活动常见现象。
6、人生的艺术化。
找出下面句子手法上的共同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深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未及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移情现象
移情作用
在诗文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行动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自然景物反映出人和社会生活的美。这就是美学所称的诗歌创作的“移情作用”。
一、由“ 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二、由“心境”产生的移情现象
三、“联想”与“心境”联合作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一、由“ 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秋天,寒林枯草,落木萧萧,景象凄清,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产生种种联想,进而产生不少“移情”诗句。如: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张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
二、由“心境”产生的移情现象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生活在“烽火连三月”的乱世,目睹百姓因“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因而会产生一种忧虑、悲哀的“心境”。他怀着这种心境来看花,自然而然会产生“感时花溅泪”的移情现象。兼之音信不通,“家书抵万金”,对家中妻子儿女的牵挂和强烈的思念,也会使杜甫内心怀有撇下妻子儿女孤身浪迹宦游的恨别“心境”,这时鸟儿的啼叫也会让他感到心惊,于是产生了“恨别鸟惊心”的移情现象。
三、“联想”与“心境”联合作用而产生的“移情”现象
在诗歌作品中,许多“移情”现象大多是由联想作用和心境作用同时融合在一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产生的。
曹雪芹《红楼梦》“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回中,林黛玉所感喟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移情诗句也是由于她“伤春愁思”的心境和“葬花伤己”的联想的联合作用下而产生的。
《雨霖铃》《定风波》《醉花阴》《声声慢》
做题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相伴时间长 离别时溪水呜咽的不舍
艺术等于人生吗 ?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相声有说、学、逗、唱。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规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实际生活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活。
雪中送炭,落井下石是美吗?
口渴喝水,行贿受贿是美吗?
绣眉隆鼻,工作得薪是美吗?
美感与快感 的区别
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而快感是处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如同口渴了喝了水就会产生快感,要解手排泄了也会产生快感,但这些都不会有美感。雕像和英国姑娘一个是雕塑艺术品一个是活生生的人,如果单从实用角度出发那还是英国姑娘比雕塑似乎更有用。在这里朱先生告诉我们明确美感和快感的不同,对于美的欣赏要不带功利和实用的心态去看去理解。
一 何为美?
免俗,不实际,超越利害,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使人格得到提升一切事物。
人生艺术化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慢慢走,你欣赏啊》
慢慢走,欣赏啊!我们的生活何尝不需要这样呢?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停地奔波,麻木的表情,飞快的脚步……你已经被你所追求的东西所累了,因为总以为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幸福在等待着你。当你回过头来看时,却发现,幸福,原来在路途的点滴之中。
时间不能停滞可是我们可以驻足。也许偶尔的一瞥,你就能看见生活的笑靥 !
作业
完成《限时训练》相关内容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