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香港和澳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培养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香港和祖国内地是一种优势互利、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政区图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前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并配以一些澳门标志性的画面,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然后提问:歌曲中唱到的“Macau”指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歌曲中说到“我离开了你太久了,母亲”?引出新课。
2.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
教师指出香港和澳门曾经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外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然后请学生用历史知识解释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离开祖国的怀抱?请学生回忆他们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
教师指出,澳门和香港都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方的海岸线上,今天就让我们去香港和澳门看一看。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介绍香港、澳门被占据的历史。然后播放视频《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的庄严时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这不仅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实现了百年愿望,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一个标志。
教师设问:目前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那么为什么称它们是特别行政区呢?它们和其它行政区相比又“特别”在哪里呢?说明香港和澳门目前实行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政策。
最后教师请学生猜一猜香港区旗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将香港区旗与五星红旗作比较,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
3.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中国行政区图、香港和澳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以表格进行归纳。
海陆位置 范 围
香港 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相邻,南临南海 九龙半岛、香港岛、大屿山岛等
澳门 珠江口西侧、与珠海相邻,南临南海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
教师出示港、澳、沪、京四地的面积与人口数据表,要求学生分组计算人口密度,引导学生得出香港和澳门是两个地狭人稠的地区。
地区 香港 澳门 上海 北京
面积(平方千米) 1098 23.8 6340 16800
人口(万) 667 44 1674 1382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6075 18487 2640 823
教师设问:如何解决两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如“填海造陆”、“造摩天高楼”等回答,出示香港“高楼林立”、“香港国际机场”等景观图片及澳门的土地面积变化柱状图,加深学生理解。并归纳出两大对策:“上天”、“下海”。
4.香港的经济特征
教师提问:香港虽然面积狭小,但却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那么香港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发展经济需考虑的条件,请学生分组讨论并筛选出哪些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哪些又是祖国内地发展的优势条件。
在学生筛选出香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后,教师补充祖国内地供应香港农副产品及淡水的事实材料,说明内地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同时说明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来投资者,让学生知道内地的发展同样也要依靠香港,从而认识到香港和内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突出香港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说明香港的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重点介绍维多利亚港对香港交通贸易的作用,最后教师从海陆空三方面对香港的交通运输条件加以小结。
教师设问:香港既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但也存在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不足,那么香港应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呢?教师引导学生借鉴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并引出香港发达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教师分发有关香港对外贸易的三组材料,请学生分组讨论:香港的对外贸易有何特征?
材料一:2004年香港、上海、广州、天津对外贸易总额比较
材料二: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变化
(单位:亿美元)
对外贸易总额 进口额 出口额
港产品出口 转口贸易 总计
1970年 42.1 22.6 15.8 3.7 19.5
1980年 269.1 143.1 87.4 38.6 126.0
1990年 1644.2 823.8 289.6 530.8 820.4
2000年 4141.9 2125.6 232 1784.3 2016.3
材料三:2004年香港转口贸易主要输出国和地区及其贸易比重
各小组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得出“香港对外贸易发达,转口贸易占很大比例”的特征。
教师播放香港旅游短片并设问:香港有哪些旅游特色或旅游项目?然后介绍香港的主要旅游特色。
5.拓展联系上海的经济发展
教师设问:上海与香港在经济发展条件上有哪些相似之处?上海可以借鉴香港的哪些成功经验?
学生可能会说到上海和香港都是面积狭小、资源匮乏而人口稠密的地区,两地都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都可以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和对外贸易。个别学生还可能由维多利亚港联想到上海的洋山深水港,教师可适时介绍洋山深水港的有关情况。
教师总结:有人把上海和香港比作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引擎,或是两个前锋,谁进了球都会是中国的好球。沪港两地一定会随着祖国的不断强盛而共同发展,共同成为太平洋西海岸的两颗璀璨明珠。
6.课后作业
教师指出:香港和澳门两地自然条件相似,它们在经济特征方面也有相似之处,要求学生课后对港澳两地的经济特征进行比较。
?小结: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人员交流和科技交流方面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结束语:香港和澳门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带来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港澳的繁荣,我们衷心地祝愿香港的明天会更好,澳门的明天会更好,同时我们也期待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盼望着七子之一的台湾早日回家,中国早日实现统一。下课!播放《七子之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