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沪宁杭地区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说出沪宁杭地区的范围及位置。
结合沪宁杭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分析其发展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优势。
根据图表说出沪宁杭地区工业分布情况, 并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
阅读地图及相关材料,分析该地区工、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锻炼读图及归纳能力并形成地理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意识。
2.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相关任务,加强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提升小组合作讨论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沪宁杭地区过程中,了解该地区刚柔并济之美,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自豪感。
2.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意识到自然环境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关系。
重点:
江南水乡与鱼米之乡
强大的工业之乡
难点:
沪宁杭地区发展工、农业的有利条件
课前
准备:
旅游观光沪宁杭地区景区并拍摄照片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五一期间老师布置了踏青的作业,也收到了大家发来的照片,今天我们带着对沪宁杭地区的初印象,跟着大家的照片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回忆印象中的沪宁杭地区。
二、新课教学
(一)“柔”的文化
1.位置与范围
教师出示沪宁杭地区地图,学生归纳沪宁杭地区位置与范围
2.江南水乡
体验水文化对沪宁杭地区建筑、方言等文化的影响
教师投影4组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并播放两段不同音乐
学生活动:判断并选出符合沪宁杭地区特质的建筑风格和戏剧
师:为何该地区被称为江南水乡?
学生活动:在图册上圈划出沪宁杭地区主要水系,个别学生上台指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共鸣,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并体会水乡柔和的特质。
(二)“刚”的强大
1.鱼米之乡
教师出示美食照片
过渡:充沛的水源为这里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姆渡遗址和沪宁杭地区的地名也说明了这里物产丰富
学生活动:找出常熟、太仓两地地名并说说自己知道的沪宁杭地区著名农产品
提问:铸就这里鱼米之乡的自然优势是什么?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并分析形成鱼米之乡的自然优势
师生总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兴趣点,结合之前所学内容分析农业发达的优势,形成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意识。
2.工业发达
教师出示古镇店铺及老字号商铺图片
提问:古镇上林立着小商铺,有卖美食的,也有卖手工艺品的,还有一些老字号店铺,这说明什么?
学生:很早开始商业贸易,发展工业历史悠久
过渡:现在沪宁杭地区的工业发展如何?
学生活动:读“工业部门分布图”及“面积、人口、生产总值及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重”图并总结沪宁杭地区工业发展现状
师生总结:工业部门多且齐全,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提问:沪宁杭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学生任务:小组合作,阅读地图册中相关地图和任务单上材料,分析沪宁杭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设计意图】:从学生看到的情境出发,阅读材料归纳分析信息,加强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合作意识
师生总结:交通便捷、教育科研实力雄厚、劳动力充足、工农业发展基础良好、消费市场广阔、旅游业发达,吸引外资等
(三)刚柔并济
过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沪宁杭地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请同学上台给这里的特点分分类、连连线,看看哪些反映的水乡柔和的一面,哪些体现出它强大的一面?
学生活动:上台连线,完善板书
师生总结:
江南水乡
鱼米之乡 “柔”的文化
工业发达
交通便捷 “刚”的强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将繁复的知识点有机地归类联系起来。
三、新课总结
刚柔并济的沪宁杭地区吸引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目光,作为小主人的我们更应多去挖掘她的美。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P29相关习题
订正并完善任务单任务一
小组合作(4-6人一组)完成任务单任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