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黄土高原地区
教学设计者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七年级第二学期中国区域篇下。到这里,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属于总结性学习的内容。本课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从生态环境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人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全年级是最强的,知识掌握牢固,思维活跃,应用能力强。所以在教学上,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升问题的难度,加强引导生生互动。
教学目标
利用电子书包提问和拖拽等方法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观看视频和图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根据数据和图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以及成因;通过图片、数据对比,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治理的成效并通过小组讨论对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治理提出建议。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够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为自己能够通过所学知识保护环境而感到自豪。
教学工具
与资源说明
PPT、电子书包、云录播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工具与资源
应用说明
拍摄提示
(需要提示拍摄者注意的内容)
导入
以“风成说”导入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观看图片,阅读资料,知道黄土高原的产生
图片和文字资料《风成说》
寻
寻——在哪儿?
出示《中国地形图》
学生在图中描绘出黄土高原地区的轮廓,并说出黄土高原地区的四面分界。
推送网页 拖拽拼图
学生通过拖拽,学习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的范围
图片《中国地形图》
电子书包资源拖拽功能:分布范围。
观
观——什么样?
播放视频《黄土高原地区》
学生观看视频后说说,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跟其他地方有何不同?
教师: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
利用focusky制作视频《黄土高原地区》
探
探——为什么?
为什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教师提供:中国地形图、延安市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
学生讨论并记录
提供学生各种资料培养其分析能力
解
解——怎么办?
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
出示对比数据和对比图片资料,感受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成效。
通过对比资料建立学生改善环境的信心,也树立责任心
教学目标达成的说明:(用什么方法评估本堂课达成教学目标?)
1 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讨论的成果来评估
2 总结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