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角与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会用量角器量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线,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条射线(投影出示一条射线,端点为A),请你从A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看看组成的这个图形你认识吗?(指名画一画)
师:对,我们在二年级时初步认识了角,关于角,你都知道些什么?
(角的组成、直角、锐角、钝角,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角。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的三个角。
师: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呢?
总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1或∠A。
练习:在练习本上尝试画一个角。
2.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的两个角。
师:你知道这两个角哪个比较大吗?大多少呢?
总结: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
(1)认识1o角。
师:联系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想想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教师可以提示:计量长度是用了一个1cm的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是用了一个1cm2的面积单位,那么计量角度呢?
师: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2)认识量角器。(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圆形图)
师: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每个人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你看到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现在请同学们先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指给小组同学看看。
(3)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并比较大小,得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9页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根据角的定义来数出角的数量。
2.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进行量角。指名汇报,并说明量角的具体步骤。
3.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两个角有什么不同,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再估一估哪个角大,最后用量角器测量验证,巩固角的大小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度无关。
五、拓展提升
下面有3个点。画一画,能画出几条线段?数一数,所画的图形里有几个角?量一量,每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算一算,这几个角一共是多少度?
3条线段 3个角 120°、50°、10°,一共是180°。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中讨论一下。
七、作业布置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2.教材练习七第3题。
学生回忆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依次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内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尝试画角,投影展示典型案例。
学生讨论,体会“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学生观察量角器,相互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板书设计
角与角的度量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量角的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通过带领学生回忆之前关于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使得课程开始前角的引入非常顺利。学生对量角的方法基本能掌握。 不足之处: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上发现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由于这节课的概念多,用了大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所以学生自己操作量角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后进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好。
教学建议:让学生多操作,多练习,多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