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2.经历长方形的画图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3.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4.长方形的各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1)这个问题已知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2)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这个长方形?为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因为长方形相邻的两边互相垂直。(3)动手试着画一画。(4)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垂直的8厘米线段。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2.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学生独立画图,个别辅导,相互交流画法。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画图,指名进行板演并说明画图方法及步骤。五、拓展提升画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再在这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六、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第12题。
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画出长方形。学生独立画指定的正方形,并交流画法。
板书设计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1)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已知线段垂直的8厘米线段。(3)把两条垂直线段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开始前先对垂线的画法以及长方形各边位置关系做了复习,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便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小组讨论也不够到位,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学建议:本节课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尝试后再全班进行总结。第6课时
梯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掌握梯形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会画梯形的高。
2.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长方形活动框架、三角形和正五边形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例3情境图。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图形吗?师:对,大多数同学早就认识了这个图形,就是梯形。师: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梯形?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梯形,我们今天就从数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梯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一)认识梯形1.出示一组平行线。要求:任意画两条直线分别与这一组平行线相交,用红笔画出围成的四边形。展示学生围成的不同图形,并进行分类,说明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小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课件展示一个梯形,教师进行讲解。梯形有两组对边,通常把互相平行的这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师:我们上节课已经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了,那么现在,你来尝试着画出梯形的高,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3.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梯形的知识,接下来,拿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要求:只剪一刀,使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梯形。师:观察剪出的这个梯形,它有什么特点。小结: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师:你能迅速指出它的高吗?师:接下来,拿出一张正五边形的纸片,这个正五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要求:只剪一刀,使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梯形。师:观察你剪出的梯形有什么特点?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四边形?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教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手拿它的两个对角拉动它,边拉边问变成了什么图形,继续拉到四个角变成直角,问:现在是什么形状?使学生明白: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用同样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明白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简洁的形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师:如果我们用一个椭圆的大圈表示所有的四边形,那么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分别该怎样表示呢?师: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属于四边形。课件演示:在大椭圆里画出几个小椭圆,问: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应该分别填到哪个椭圆里?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善关系图。课件呈现教材例4集合图。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说明判断理由,并展示个别学生的画法。五、拓展提升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梯形?把它们写出来。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一第4、5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见过的其他梯形。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小组内讨论分类结果。学生尝试画出梯形的高。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讨论用多种形式表示。
板书设计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相交线,首先让学生对学过的四边形有大体的感知,再让他们分类,进一步感受图形间的区别和联系。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来,让他们亲身体会这两种特殊梯形的特征,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最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四边形的集合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不足之处:课堂评价语言有些生硬,不生动,没能水到渠成。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利用得不够好,以后还有待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建议: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梯形的特征以及认识特殊的梯形。学生虽然有了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但深入、全面地了解梯形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应该发挥信息技术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7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和练习十一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复习回顾平行与垂直以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垂线的画法、会画出指定长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回顾整理平行与垂直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尺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平行与垂直。(1)什么是平行?(注意强调在同一平面内)(2)什么是垂直?(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4)两个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
)。2.垂线的画法。(1)如何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试着画一画。(2)如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试着画一画。(3)画一个长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3)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4)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指出它的底。(5)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并说一说在生活中的应用。(6)画出梯形的高,并指出它的上底、下底和腰。(7)什么样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什么样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4.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画图表示你所学过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独立画出平行线和垂线。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13题。先测量各个角的度数,小组内讨论发现,渗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知识。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学生独立进行操作,请同学到教室前面进行演示。4.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7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注意各个图形的表示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9题。让学生判断两种图形交叉摆放后重叠部分的图形,并说明判断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0题。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填表的过程,逐步发现并归纳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一规律。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14题。同桌合作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四、拓展延伸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一第8、12、13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与垂直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不足之处:本课容量有点大,知识点琐碎,还有待于后续消化巩固。教学建议: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第5课时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1、65页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会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和长方形活动框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1.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2.课件出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提问: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平行四边形。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三角尺、量角器等学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师: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谈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分小组仔细观察,看看你还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知识,然后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交流结论:(1)通过用尺子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2)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2.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让你定义一下平行四边形,你会如何定义?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3.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师:我发现大家画的距离的位置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这样的线段有多少条呢?小结: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师: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吗?4.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1)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长方形框架,用两手捏住这个框架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你有什么发现?师:在四条边固定的情况下,框架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正是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2)课件展示伸缩门、升降机等。师:你还能找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吗?(3)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各边的长度没变,周长没变。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两人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得出结论:四条边确定了,但所拼的平行四边形不唯一。3、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不同画法。五、拓展提升下列图形中各有几个平行四边形??六、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一第1、2、11题。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自由阐述。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小组内探讨、交流。学生尝试画高,展示典型案例。同桌合作,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对角: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观察、发现、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不足之处:课堂评价语言有些生硬,不生动,没能水到渠成。对课堂生成的资源利用得不够好,以后还有待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建议: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生虽然有了认识平面图形的经验,但深入、全面地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应该发挥信息技术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