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四舍五入”法试商(1)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灵活选用试商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于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四舍”法试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0×(???)<85???
60×(???)<206???
40×(???)<316?90×(???)<643??
70×(???)<165???
30×(???)<2822.下面各题应该商几??91÷20???????84÷40???????198÷20???????215÷30?你是怎样一眼就能看出商是多少的?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例3(1)。师:试一试,看谁能自己笔算出正确的结果。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20乘4的积接近84。组织学生交流,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把21看作20来试商,教师对此可以加以谈话引导。师: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一眼就能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用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试商,这样是不是会方便些呢?下面我们就尝试一下。2.教学例3(2)。师:你们能独立地解答这个问题吗?赶紧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提问板演学生: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生:商7,乘的结果大于被除数了。师:那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改为商6。学生重新列竖式计算。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商偏大的情况?“四舍”后除数小了,所以容易使试的商偏大,这时应该将商调小。小结:当除数的个位小于5时,把除数看作接近除数的整十数来试商,把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大了,就改商小一点再算。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计算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分别看成几十来试商,再独立试算,指名汇报。五、拓展提升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四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笔算,并说明试商的方法。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试商(1)例3
(1)84÷21=4(个)(2)430÷62=6(个)……58(元)434>430,商7大了,改商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前复习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好准备,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分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算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算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不足之处:用“四舍”法试商,
部分学生由于前面的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依旧不高。教学建议: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试商,然后通过具体例子来体会如何试商,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教学中涉及调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等问题,可以结合具体例子把调商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使学生清楚调商的具体过程,然后在练习中加以巩固。第5课时
“四舍五入”法试商(2)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4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进行有关的笔算。
2.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灵活选用试商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于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五入”法试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计算下面各题。613÷62=
363÷43=
176÷32
275÷63=学生独立计算,每道题目选一名学生进行板演,完成后,交流用“四舍”法试商的计算方法。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板演学生: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商偏小了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商偏小的情况?讨论得出:“五入”后除数大了,所以容易使试商偏小。学生重新列竖式计算这道题目。师:结合刚才的计算,讨论一下怎样试商比较合理。小结:试商时,把除数根据“五入”法看成接近的整十数去口算,用找出的商去乘原来的除数,如果余数比除数小,商正好;如果乘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大了,要改小。(2)验算。师:题目做完之后,要想知道我们做得对不对,需要做什么?(验算)师:这个题目该怎么验算呢?学生根据乘除法间的关系独立进行验算。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计算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分别看成几十来试商,再独立计算,指名汇报。五、拓展提升儿童服装店“六一”期间活动如下:买一件儿童装32元,买两件59元。妈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几件?还剩多少钱?185÷59=3(个)……8(元)
3×2=6(件)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四第13、1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习,并交流试商方法。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交流算法,重点说说如何试商、调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四舍五入”法试商(2)例4
197÷28=7(排)……1(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知识的铺垫,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数学迁移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得较好。不足之处: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不够,练习中还是有学生调商不够灵活。教学建议:必须加强笔算练习的力度,进行更加丰富的练习。第2课时
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1、例2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明确除的顺序,理解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确定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1.口算。90÷30=
360÷30=
840÷40=
120÷40=
600÷19≈
900÷31≈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
)<85
40×(?
)<180
50×(??
)<251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课件出示例1。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尝试解答。生1:92接近90,92除以30可以转化为90除以30,可以分给3个班。生2:92÷30=3(个)……2(本),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计算过程,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别于自己的不同的计算思路,同时检查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吻合。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你知道商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吗?因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就在个位上,还剩2,所以余数是2。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课件出示例2。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说一说,在计算此题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除数是两位数,就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说明17除以30商不够1,也就是在十位上不够商1,这时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想178里面有几个30,也就是想几乘30的积接近178又比178小,5乘30的积是150,接近178,而且余数比除数小,所以应该商5。师:为什么5写在个位呢?因为178里面有5个30,所以5就写在个位上。小结:(1)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就再试除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3)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并重点说明商的书写位置.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拓展提升1.要运走48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590吨呢?480÷60=8(节)
590÷60=9(节)……50(吨)
9+1=10(节)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68
)÷30=5……18
400÷(60)=6……40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三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解答,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例1
92÷30=3(个)……2(本)
例2
178÷30=5……28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明白了算法,更理解其中的算理。不足之处:课堂评价不够丰富,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建议: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适时地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第3课时
练习课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熟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明确除的顺序,理解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方法?2.在笔算156÷40的过程中,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题。让学生先想一想各题商的位置,再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8题。指名回答,说明各题错在哪里,然后正确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9题。引导学生看清题中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2题。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四、拓展延伸填一填。(1)下面算式中的两个方框内应填什么数,才能使被除数最大?
279
÷40=6……39(2)下面算式中的两个方框内应填什么数,才能使被除数最小?299
÷30=9……29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三第3、11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练习,强化了对算理的理解,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准确率较高。不足之处:还有部分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对算理不是很清晰,特别是确定商的位置。教学建议: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6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例1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口算。20×3
=????????
????
????
?
???6×3=
7×50=?20×5=???
??????????
?????????
4×9=?????????
?????
????
????
8×60=??
24÷6=?
???
??????
??????
???
?8÷2=????
?
??????
??????
????
?
12÷3=42÷6=????
??????
??????
????
90÷3=???????????
??????
????
3000÷5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1。(1)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小结:①想乘算除法。因为20×4=80,所以80÷20=4。②转化成表内除法。因为8÷2=4,所以80÷20=4?。练习: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想乘算除法”的口算方法。(3)探究估算的方法。出示:83÷20≈???
???
???
???
???
80÷19≈显然,这是两道估算题,现在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估算方法跟大家说一说。生1:83接近8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生2:19接近2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小结:对于被除数和除数不是整十数的,要进行估算,把被除数或除数估成整十数再计算。2.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例2。(1)根据刚才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这道题目,迅速写出你的答案。学生口答,并说出口算的思路。生1:想乘算除法。因为50×3=150,所以150÷50=3。生2:转化成表内除法。因为15÷5=3,所以150÷50=3。练习: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点名说出口算方法。(2)探讨估算的方法。122÷30≈
120÷28≈你会估算吗?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小结: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方法计算。(3)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
??349÷50≈8?
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点名回答,个别题目说明口算或者估算方法。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1)从中能够获取什么数学信息?(2)要解决什么问题?(3)如何列式?并说明口算方法。五、拓展提升把一根钢管截成31段需要60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把这根钢管截成50段需要多少分钟?31-1=30(次)
60÷30=2(分)
2×(50-1)=98(分)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七、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二第2、5、6、7题。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铺垫。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分别阐述对题目的理解。学生独立完成估算,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例1
80÷20=4①想乘算除法。因为20×4=80,所以80÷20=4。②转化成表内除法。因为8÷2=4,所以80÷20=4。83÷20≈4
80÷19≈4(83≈80)
(19≈20)例2
150÷50=3①想乘算除法。因为50×3=150,所以150÷50=3。②转化成表内除法。因为15÷5=3,所以150÷50=3。122÷30≈4
120÷28≈4
(122≈120)
(28≈3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利用以前学的知识来探究新知,总结归纳出口算除法的方法并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学习效果较好。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的口算教学,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教学建议: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知其然是对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是对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即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第7课时
练习课(2)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一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小组交流,教师指名汇报。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同桌讨论、交流后再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试商可能商大了?什么情况下试商可能商小了?同桌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补充、完善。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6题。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8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试商规律。通过观察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略小,用“五入”法试商,商9或8。四、拓展延伸苹果每箱32元,橙子每箱48元,刘阿姨带了420元去购买水果。(1)如果都买橙子,可以买几箱?420÷48=8(箱)……36(元)
可以买8箱
(2)如果买了5箱苹果,其余都买橙子,可以买几箱橙子?420-32×5=260(元)
260÷48=5(箱)……20(元)
可以买5箱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四第17、19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练习,强化了对算理的理解,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准确率较高。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试商的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计算速度较慢。教学建议: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第6课时
练习课(1)
复习内容:教材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当除数接近整十数时,我们如何进行试商?通过“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2、在试商的过程中,如果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怎样,怎么进行调整?如果把除数看大了,商容易怎样,怎么进行调整?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同桌讨论、交流后,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7题。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8题。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索试商规律。四、拓展延伸小马虎在做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把除数35看成了53,结果得到的商是6,余数是2。正确的商和余数是多少?53×6+2=320
320÷35=9……5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十四第6、9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练习,强化了对算理的理解,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计算准确率较高。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试商的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计算速度较慢。教学建议: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