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1-4课时 4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1-4课时 4份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1 07:50:57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统计与优化
复习内容:教材第111页第4题及练习二十一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2.小组内讨论一下,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二、针对练习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同桌议一议:一个单位代表几人比较合适?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3)指名回答统计图下面第(1)题。(4)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下面第(2)题,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提出问题并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3)独立完成第(2)题,师生共同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3题。指名口答,集体订正。四、拓展延伸下面是四(3)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统计表。种类西瓜菠萝苹果梨桃子橘子人数303525456010(1)如果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上面的数据,1格代表(
5
)人合适。(2)喜欢吃(
桃子
)的人最多,喜欢吃(
橘子
)的人最少。(3)喜欢吃桃子的比喜欢吃梨的多(
15
)人。(4)喜欢吃菠萝和西瓜的共有(
65
)人。(5)同学们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让你去采购,你打算怎样买?可以采购桃子和梨。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4~16题。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以及分析数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不足之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时,有时还是不能恰当地选择1格代表几个单位。教学建议:让学生经历绘制统计图的全过程,理清数据之间的联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9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复习内容:教材第110页第1题及练习二十一相关问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多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多位数。
2.能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万或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数位上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复习数位顺序表。(1)什么是计数单位、数位和数级?(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10个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3)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一)2.复习自然数。(1)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0呢?(2)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3.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多位数?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在读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2)怎样正确写出一个多位数?写出下面各数。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在写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4.复习多位数的改写、求近似数。怎样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5.复习多位数的比较。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数位相同、数位不同)二、针对练习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题。1.在上面的数位顺序表中,写出一个数,让同桌读出来。再任意指出这个数中的数字,说出它的含义。同桌两人交换,互相读同桌写的数,说数字的含义。2.写一个数并读出来,让同桌写出来,看看与你写的是否一样。同桌两人交换进行。3.说一说:你是怎样读、写多位数的?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4.把写出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求出它的近似数。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题。同桌先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说说怎样做能读得又快又准确。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怎样做能写得又快又准确,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四、拓展延伸用6、2、7、9和五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1.最大的数。9762000002.最小的数。2000006793.一个0都不读。
示例:9762000004.只读出一个0。
示例:9076200005.读出两个0。
示例:9070620006.近似数为3亿。
示例:297600000
7.近似数为10亿。示例:976200000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六、作业布置《阳光同学》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补充完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读、写以及改写方法做了系统性地复习,始终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回忆知识点、做相关巩固练习的同时,加深了对本单元知识的认识。不足之处:设置的练习题较少。教学建议:让学生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经验。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复习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一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
3.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画垂线;画指定度数的角;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垂线;画指定度数的角;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复习角的度量。(1)线段、直线、射线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2)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怎样测量角的大小?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4)用一套三角板可以画出多少种不同大小的角?(5)根据角的大小,角是如何进行分类的?(6)直角、平角、周角有什么样的关系?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怎样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怎样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怎样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4)怎样画出指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5)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拥有什么样的特性?(6)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梯形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特殊的梯形?(7)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3.复习公顷和平方千米。(1)公顷的认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这三个面积单位每相邻两个的进率是100)(2)平方千米的认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计量一个城市、省、国家等的面积。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先互相说一说各种图形的特征,再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指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1)引导学生想一想: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360°角怎样画呢?(2)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7题。本题比较抽象,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四、拓展延伸1.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2=105°∠3=75°
∠4=105°2.下图是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其中∠1=50°,你知道∠2是多少度吗?180°-50°-50°=80°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六、作业布置《阳光同学》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先让学生自主回顾相关内容,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然后独立进行练习,自始至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不足之处:对难点处理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特别是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教学建议:图形相关知识比较抽象,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老师要引导学生反复举出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逐渐形成表象。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复习内容:教材第110页第2题及练习二十一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口算、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1.复习口算。直接写出得数。23×4=
230×4=
18×3=
7×50=54÷3=
540÷3=
60÷30=
250÷50=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复习笔算。245×27=
530×49=
702×37=948÷38=
430÷62=
840÷50=小组内讨论一下,在笔算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商不变的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312÷24=13
150×39=
156÷12=
15×390=
624÷48=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是怎样的?4.解决问题。(1)甲车11小时行驶715千米,乙车13小时行驶884千米,哪辆车的速度快?快多少?指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路程÷时间=速度)(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指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单价×数量=总价)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题。(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改正过来。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5题。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再独立填写,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8题。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四、拓展延伸一列火车长980米,这列火车在通过一座大桥时车速为920米/分,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3分钟。这座大桥长多少米?920×3-980=1780(米)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六、作业布置《阳光同学》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学生回顾,教师指名学生发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复习乘法和除法的口算、笔算等相关知识,先让学生自主回顾相关内容,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然后独立进行练习,自始至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重点。不足之处:仍有少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摸不到头绪,理不清其中的数量关系,需要加强理解和相应的练习。教学建议:老师在复习中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