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北京——祖国的心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给出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3、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导学准备】 多媒体 《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五一”出去旅游了吗?去过北京吗?可以谈谈你对北京的印象吗?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来看着你们说的这些地方的部分图片(多媒体出示)。
欣赏北京图片,感受北京不同风貌气息。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了解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状况。大家同读课本52—53页,自主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多媒体出示自然地理概况图与北京地形图,学生参考地图册和课本图自主完成。
1、《地理填充图册》P29 1、2、3、4
2、《地理填充图册》 P30 1、2
师:好,时间到,哪些同学可以准确又流利的说出这些题目?
学生多方位展示,师评价。
(二)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也是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是世界著名古都,现在我们一起自学课本54—55页,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1、这么多朝代在此建都,当然会有很多名胜古迹,你知道哪些名胜古迹?
2、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又有哪些呢?
(三)北京不仅是一座世界著名古都,更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现在我们自学课本56—57页,完成下列活动。(参考地图册37页)
1、课本列举了哪几个城市职能中心?你还知道有哪些?
2、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北京市如何处理“古老城”与“现代”之间的矛盾?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北京自然地理概况及优势
师:从我们刚刚了解的这些自然方面考虑,历代在北京建都有哪些优势?
生讨论,师巡视。
师:好,讨论结束,我们找小组代表起来说说。 生展示,师评价。
出示活动参考答案: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交通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方便。
[活动二]都址变迁
新中国选在北京建都,其实800年前就有朝代在此建都了,出示朝代空间图。
历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能描述出来吗?它的变迁和水源有什么关系?小组谈论。
生答,师评(水源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所以我们都离不水,一定要珍惜水资源,北京就是个缺水的城市,南水北调的东线通过京杭大运河就解决了北京缺水的问题。)
2、分析北京是铁路公路的分布特点;参考《地图册》36页。
分析北京城区道路特点。参考课本55页7.7图。
[活动三]
1、出示北京的市区交通图,你看它的交通有什么特点?
师提示解答(环形和放射状。放射状交通把城区和外部联系起来,环形又把放射状道路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快速道路网)。
2、出示现代化的立体交网络
师:北京还有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天上有航空,北京有我国最大国际航空港,路上有铁路和公路,地下还有地铁,展现出了立体交通的特点。
[活动四]
现代化的北京北京在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上是面临着争议的。比如四合院和胡同保护还是拆除问题就是有不同意见的。你对此有什么观点?理由又是什么?小组讨论,3分钟时间,开始。
学生阐述自己观点与理由。 师评。
四、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师:我们的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图。
五、评测练习
完成《导学案》71基础自测、74页 巩固训练
六、板式设计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有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世界著名古都: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胜地:长城、故宫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四合院、胡同等;
3、现代国际城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现代交通网: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市区环形放射状道路网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