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第一课时﹚
教材简介:
在本册第五章《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中,与新疆有关的内容就已经提到,但在西部大开发中,新疆是一个很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域,不管在人口、民族方面还是在地形、农业、能源、国防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所以在专门讲述省级行政区域的时候,又作了重点讲解。本课时着重讲述了新疆的自然_??°???_特征,以及在这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色农业。
设计理念:
这节课以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基本理念为依据,以“新疆的自然环境及这样的环境下的人类生产和生活”为主线,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形特征;
2.了解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了解新疆的绿洲农业。
教学重难点
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祖国的辽阔,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增强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愿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新疆的一些资料。
2、教师准备新疆地形图、新疆风景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新疆各种景色图,
师:这是歌颂什么地方的歌?
生:新疆
板书:第二节 新疆——祖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问:新疆是一个怎么的地方?说说你对新疆的了解;你知道新疆有哪些中国之最?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美丽的图片,再一次感受新疆迷人的风光。
师:新疆真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的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新疆了解新疆啊?
师: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歌曲到新疆去了解了解新疆吧。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风吹草低见牛羊
戈壁沙滩变良田 葡萄瓜果甜又甜
积雪溶化灌农庄 煤铁金银遍地藏
活动一
(二)、认识位置、地形及范围、地形特征;
1、出示多媒体《中国政区图》,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比较新疆与其它各省区的面积。并说说新疆的位置;
老师讲述: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2、请同学们描述新疆在祖国的位置,找出与我国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师: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它是一个边疆省区,与其相邻的国家有:从东北向西南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印度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2、出示多媒体乌鲁木齐离四大洋的距离图,指名说说新疆的海陆位置情况。
3、出示新疆地形图,指名找出新疆的主要山脉和盆地;总结出新疆地形特征。
师:它们分别是:西北-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东西走向的天山和昆仑山。在天山南北两侧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板书:三山夹两盆
4、有趣的地名
师讲述:新疆的“疆”字是对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的真实写照。(一边出示名称图一边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承转:刚才我们讲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密不可分。
(三)认识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板书: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二
1、出示新疆气候图,请同学们观察新疆的气候情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广泛流传在新疆,你能解释原因吗?(早晚温差大?)
板书: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指名分析其原因
原因: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b、高大的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c、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戈壁、沙漠。
承转:那么,在新疆全境是否都是特别干旱,寸草不生呢?
3、出示新疆绿洲图,指导学生读图7.20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思考并回答。
师小结:新疆盆地的内部是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盆地的边缘是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雪线的高山成为“旱海”中的“湿岛”。山顶冰雪覆盖,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汇成的河流在山脚下浇灌出了星星点点的绿洲。
(四)、了解新疆绿洲农业
活动三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绿洲分布在什么地方?(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有河流经过的地区)
﹙2﹚说明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师归纳: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新疆绿洲面积不到8%,却集中了90%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这说明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及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区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因此水对本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承转:绿洲有了水,就能开辟为耕地,可以发展绿洲农业。因此,新疆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一提到绿洲农业,大家一定会想到新疆的特色农产品。
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西瓜、哈密瓜、葡萄等。
活动四:
然后请三位同学扮演新疆的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家里种了哪些农作物,它们有什么优势。
同学A:我家里种植了西红柿、石榴、枸杞,我们新疆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这些红色系列红艳艳的,卖相好,拿到市场上能卖出好价钱。
同学B:我家种了西瓜和哈密瓜,我们家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特别甜。
同学C:我家承包了队里的棉花地,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棉花质地优良。
师小结:这几位同学说的不错。新疆由于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甜菜、多种瓜果。其中的棉花、甜菜、多种瓜果,更是由于特有的光热条件因而产量丰富、品质优良,作为新疆的特色农产品而闻名全国。
板书: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多种瓜果
承转:新疆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靠什么来实现的?(灌溉)
水源主要来源于哪里,通过怎样的渠道引到农田里来的?
板书:坎儿井
(通过坎儿井把高山冰雪融水引到农业区)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坎儿井
(五)、课堂练习:
1、将下列有相关联系的事物连线
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优质棉生产基地
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有利于瓜果着色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主要的少数民族有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
3、新疆地形分布的特点是 ,主要的山脉和盆地分别是 , , , , 。
4、盆地中的绿洲分布在地区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
5、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 。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山夹两盆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富有特色的农业
绿洲灌溉农业
特色农产品
坎儿井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认为目前教学的重点就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变“知识传授为中心”为“能力发展为主”,并精心准备、认真组织教学,使新课程之“新”能真正落实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之中,改变接受知识模式为探索知识模式,改变掌握基本知识为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味到学习地理的快乐。在仔细琢磨了教材和新课标中相关内容后,本课我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听-看-说-行动顺序,激发学习兴趣,找出新疆特色,探密特色新疆成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我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动听的旋律,欢快的舞蹈,美丽的风景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虽然只用了短短的两三分钟,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陡然大增,既了解了将要学习的内容,又了解了美丽、富饶的新疆,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地形教学中,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整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知识获取的方法,即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以后,我自始至终没有告诉学生应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答案,获取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份获得知识的体验,一份愉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自主学习方法,提升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培养了情感。
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看看你对新疆了解多少,你知道新疆有哪些中国之最?”在这个活动中,我请学生利用地图、图片及其它资料为大家介绍新疆的中国地理之最、新疆的美称、主要物产与著名景区等等。通过这个活动,使大家的知识得以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之中,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积极探究,请学生读“高山、盆地与绿洲的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的分布图”,请学生判断在这样的条件下,哪里适合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什么?学生立刻能判断是在绿洲,因为绿洲有水源。那么,进一步的请学生观察绿洲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会对经济发展、城市的建设、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大家的交流,学生自己就能分析出来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一些沿河地区,绿洲是星星点点分布的。绿洲面积小,限制了农业生产。绿洲之间相距遥远,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我又看到亮点、找到不足,课后反思对于我今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节课,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
其一、是课堂中一些活动与问题都是教师自己准备设计的,而没有给学生太多发现问题的机会,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方法,提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过程。其实,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思考与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效果会更好。
其二、虽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的教学目标已经完成,但是仍有个别学生没有真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怎样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课堂地理活动,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仍然是我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有一句广告语这样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学生搭建舞台,使其理想的翅膀更坚强有力,能够飞得更高、更远,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追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