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八下 7.4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八下 7.4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10 17: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地理 课题:《7.4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
教师:杨春梅 版本:晋教2011课标版 年级:八年级(下)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 标


1.运用资料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4.了解区域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5.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课程基本理念,“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教 材


本节教材共有2个知识点,9幅图,2道活动题。
两个知识点是:“‘东方明珠’——香港”、“澳门”。
教材文字系统言简意赅地介绍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概况,并简述了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回归史、经济特点以及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其中,介绍香港、澳门的位置时都是以图像为依托,以图释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图像系统的9幅图中,图7.27、图7.28、图7.23是地理事实分布图,以理解为主。图7.29、图7.30、图7.31、图7.33、图7.34、图7.35是地理景观图,主要是加深学生对香港、澳门有关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活动系统中的“图上所得”,是一道读图分析题,本题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积极参与”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除了教材中的内容,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两到活动题都对本节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帮助作用。
学 情 分 析 通过初中阶段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同学知道使用地图,具备了一定的读识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具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但对于香港、澳门的组成、经济特点等比较生疏。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等概况。
通过读图,说出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的相关地理位置。
2、了解香港、澳门的经济特点,知道香港在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国际旅游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3、能够应用实例,说出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7.27和图7.28以及相关地图,学生能够说明香港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香港人口密度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港澳地区“地狭人稠”的区域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其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简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同时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的志向。
2、在思想上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教 学


点 重点:1、香港、澳门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概况。
2、香港的经济特点。
3、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难点:1、分析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理解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疑点:香港的经济特征。
教 学 思 路 1、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反馈评价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幻灯片展示等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2、3,“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2、通过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幻灯片展示等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4,“过程与方法”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
教 学 方 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课 首先,PPT出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图。接着问:“大家知道这是哪两个地区的区旗吗?”学生回答后,再接着问:“大家知道这两面区旗的含义吗?”学生回答后,PPT分别出示香港和澳门区旗的含义。学生读完后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PPT出示课题。
再问:“大家知道祖国的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既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地回归祖国,也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PPT出示的文字内容,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大胆发言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探 究 新 知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一、PPT出示自学任务:
认真学习课本P75~P76的内容,并结合相关地图填写下表:
香港
澳门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经济
回归时间
二、进行自学提示:
1、自学时一定要做到图文相结合;
2、自学过程中,要对重点知识进行勾画,对疑点进行批注。
三、进行巡视,关注学困生,并搜集共性问题。
四、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分别请两位同学表述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再请其他同学评价,然后PPT出示答案和相关地图,并作简要讲解。
2、请学生集体回答香港和澳门的面积和人口数,然后出示相关数据


结合自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勾画,对疑点进行批注。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积极评价,接着,认真观看PPT出示的文字和图片,认真听老师讲解。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
减少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锻炼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掌控学生的自学进度。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并培养学生大胆
发言的习惯和良
好的倾听习惯。
为了达成教学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 究 新 知 资料顺势引导,让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地狭人稠”的区域特点和为拓展城市建设用地所采取的措施。
3、请学生单独回答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接着请其他同学评价表态,教师作追问和必要的点拨。然后PPT出示香港的贸易业、金融业、航运和旅游业在国际上的地位的简述和对澳门“旅游博彩业”的简述,接下来,PPT出示香港和澳门的几幅景观图片。
4、请学生集体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间,接着PPT出示港澳回归时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简述港澳的回归史,教师进行追问和补充,进而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积极锻炼,积蓄足够的正能量”的志向。 积极与老师互动。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积极评价、修正或补充;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阅读和观看PPT出示的文字和图片。
积极与老师互动,有感情地读出PPT上出示的文字。 标,增加学生对香港、澳门的了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增加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感性认识。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拓 展 提 升 一、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1、PPT出示思考题:“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会,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2、提示学生结合课本P75图7.28中的相关资料和课本P76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3、组织学生先独立分析思考,在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
4、师巡视,并融入其中听取他们的看法,同时进行点拨与帮助。
5、组织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接着请其他小组评价、修正、补充。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追问或点拨,然后师生概括归纳,PPT出示答案。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一步了解“天然良港”和香港的自由港体制,PPT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认真读题
先结合资料独立分析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并积极评价、修正、补充;认真观看PPT出示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做笔记。 为突破下一个难点做准备。

减少盲目性,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并及时获得信息反馈。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升 二、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发展经济的不利因素。
1、提示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课本 P76 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组织学生发表看法,师追问、点拨。
3、师生共同概括归纳,PPT出示正确答案。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实例说出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经济联系”。(提示:结合课本P79的相关资料。)
1、组织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评价、补充,教师适时追问、点拨。
2、师补充:原产香港、澳门的货物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香港、澳门的企业在内地设厂投资,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企业成本;祖国内地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是香港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条件之一等。
四、引导学生分析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的意义。
1、学生发言后,是评价、追问、点拨。
2、PPT出示港澳与内地的“长”。然后师生共同概括总结。
五、引导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气候特点。
PPT出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港澳所属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师评价、修正和补充。
六、引导学生分析“寸土寸金”的香港在城市建设中仍然保留大片绿地的原因。
1、引导学生回答,师适时追问。
2、PPT出示答案,并指出香港走出了一条“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和老师讲解。
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勾画重点。
积极与老师互动。
积极与老师互动,认真倾听同伴发言,认真读PPT出示的图文。 为突破下一个难点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为突破下一个难点做准备。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为突破下一个难点做准备,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香港澳门的了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 堂 反 馈 1、PPT出示课堂检测题:完成填充图册P42第一题,P44第四题,P45第六题。
2、组织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并修正,最后组长汇报未解决和为达成共识的问题。
3、师巡视其中,关注学困生,搜集问题。
认真做题,然后积极与组员交流、讨论。
为了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
课 堂 小 结 1、组织学生与同学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师梳理、归纳、补充,特别指出对比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区域地理常用的方法。
3、PPT出示老师的课堂小结。 与同学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认真倾听同学发言,认真阅读PPT出示的“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布 置

业 PPT出示作业题:
填写导学7.4“基础自测”和“巩固训练”。
学生记录课后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
板 书 设 计
1、港澳的基本概况:
香港
澳门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回归时间
2、港澳的经济特点:
3、港澳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4、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1、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学习,使教学更加条理,也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拓展提升”环节,通过前面几个活动题的铺垫,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3、在简述香港回归时有机渗透了情感教育。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设计不太合理,导致小结很仓促。
改进措施:
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可安排在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