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晶莹透亮的“绿宝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3.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
4.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及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的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设计思路
该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本节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还设计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育。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旅游区作为相关知识点的载体,学生较为感兴趣,亦有话可说。基于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以西双版纳美丽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为主线贯穿课堂,穿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等系列活动,特别以网上帖子的形式展现发展中的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理解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感受西双版纳的魅力,由衷燃起爱国情。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谈话引入:谈论曾游览的风景名胜,导入。
西双版纳。(展示背景图及课题) 谈论。 点出西双版纳的位置和性质,直接入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 播放短片:展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背景音乐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定格到雨林特有景观:独木成林、大板根、绞杀植物、望天树。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观,如此茂盛的植被,奇异的花草?与哪些地理因素与有关?
由植物导入动物。(展示可爱的雨林动物)
承转到居住在版纳的民族 活动:“是真是假”展示民俗图片 谈论对热带雨林的印象。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谈论喜爱的动物。
观赏判断。
谈论交流。
感性认识西双版纳是一个“热带植物王国”。
加深了解雨林特有景观,认识热带雨林的植被特征。
分析理解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认识动植物依存关系,了解西双版纳是一个“热带动物王国”。
理解本地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 活动:用一句话向人们介绍西双版纳 发言 总结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 。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展示 西双版纳旅游收入比重折线图
报道:《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 谈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拉动地方经济。
听读。 理解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加深因地制宜思想。
例证旅游业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发展中的问题 由发展自然转到问题 活动1 我为西双版纳献计献策 (出示旅游生态环境问题)活动2 以游人帖子形式展示旅游市场出现的不规范问题 讨论交流。 认识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开发、文明旅游分不开。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是对学生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的倡导与教育。
总结回顾 在歌声中播放短片 欣赏。 再次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与魅力,激发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