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8.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课型 新授课 第几
课时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知识与技能
1、读图8.7和8.8结合教材P87正文第一二段说出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并作简要评价。
2、通过学习河西走廊地形和气候特征,仔细观察图8.8和8.9结合教材P89正文第一二段,说出影响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分析归纳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交通线路的布局与绿洲分布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重点 难点)
3、了解河西走廊地区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感受河西走廊地区深厚的自然和文化魅力。
4、阅读教材P89、P90页图文资料梳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知道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探究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河西走廊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对重难点知识加以引导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通过欣赏河西走廊地区典型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河西走廊深厚的文化底蕴,品味河西走廊独特的魅力。
3、通过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观看视频认识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对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明确本区面临严峻的荒漠化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勤于探究、乐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欣赏河西走廊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启迪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学习动力。
3、通过河西走廊脆弱生态环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增强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分析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发现并归纳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交通线路的布局与绿洲分布的关系
难点:分析概括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方法: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法 启发式教学法 读图法
手段:多媒体课件 导学题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本节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题目:一、古今交通要道;二、灌溉农业;三、脆弱的生态环境。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模块与教材同步定为河西走廊是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与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及在此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发展的农业和城市及交通都有关系。因此本节课将河西走廊地区的这些自然和经济因素整合到第一个知识模块古今交通要道的学习中,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交通七个方面探究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悠久,形成了众多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认识了解这些景观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河西走廊交通重要,认识其景观也很有必要,所以将河西走廊也是景观长廊定为本节课第二个知识模块,这个模块里将引导学生了解本区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河西走廊地区独特的环境使得其交通位置重要,形成了景观长廊同时也使得本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认识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致使本区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沙漠化等问题,既可使学生整体全面地认识河西走廊,又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将河西走廊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定为本节课第三个知识模块,这个模块里将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导入 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它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一座桥梁,它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是边塞诗人宿醉后得以慰藉的“故乡”,它是 “一带一路” 之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它是哪里?
教师:非常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河西走廊探究其为什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又是 “一带一路” 之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带?
板书:8.2河西走廊—
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二、新课学习
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 课前自主学习 疑难问题 课堂合作探究(5分钟)
(一)河西走廊是古今交通要道
导学任务1: 地理位置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87第一二自然段和图8.8完成)
导学任务2: 地形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P87第一自然段,仔细读图8.8完成)
导学任务3: 气候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88正文,回想查阅上册已学知识)
导学任务4: 河流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教材P88 P89正文和图8.9完成)
导学任务5: 农业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教材P89正文完成)
【仔细阅读齐声回答】
它是河西走廊
【根据学法指导课前完成导学1-10,课堂合作探究疑难点】
导学任务1: 地理位置
(1)试着描述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吗?
(3)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导学任务2: 地形
你能试着描述河西走廊的地形特征吗?
导学任务3: 气候
你能说出河西走廊的气候特征吗?
导学任务4: 河流
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地区从东到西分布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吗?这些河流的水源靠什么补给?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能试着说出这些河流的重要性吗?
导学任务5: 农业
(1)河西走廊地区以什么农业类型为主?
(2)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地位如何?
(3)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高声齐读之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河西走廊”。这样的导入既关注了学生的课前积累,又注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还调动了每位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为整节课更好地参与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发现:前一节自主学习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导学案中明确的问题和学法指导认真完成了导学案。
关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城市、交通的导学问题,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学法指导正确作答,完成对教材的充分预习。只有个别教材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少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导学任务6: 城市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教材P89正文和图8.9完成)
导学任务7: 交通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教材P87图8.8完成)
导学任务8: 交通要道原因探究
(学法指导:从河西走廊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交通等方面找原因)
?
(二)河西走廊也是景观长廊
导学任务9: 自然和人文景观
(学法指导:搜集有关河西走廊的自然人文景观的资料)
(三)河西走廊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导学任务10: 脆弱的生态环境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89 90 91图文资料完成)
【过渡】昨天同学们根据学案认真预习了本课内容,刚刚在小组内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了合作探究,现在请同学们上台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比较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首先请一位同学展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二: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拨引导讲解
(一)河西走廊是古今交通要道(板书)
1、地理位置(板书)
(1)试着描述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吗?
(3)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导学任务6:城市
(1)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城市吗?
(2)观察图8.9,你能发现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何规律?
导学任务7: 交通
在图8.8中找到兰新线,仔细观察图8.8,你发现兰新线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法指导组内合作探究完成导学8】
河西走廊为什么可以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黄金走廊” ?
导学任务9: 自然和人文景观
你知道河西走廊有哪些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吗?
导学任务10: 脆弱的生态环境
(1)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吗?(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考虑)
(2)你认为保护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1上台展示地理位置的学习成果】
(1)地理位置和范围:河西走廊位于 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探究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原因这个问题只有少数爱动脑筋学习好的学生写出了正确答案。
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学案设计时在每一个问题下都设计了填空式的答案,这样便于他们思考,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课堂上小组代表积极主动上台展示了地理位置的学习成果,而且完全正确。其他学生都能在课件中地图的引领下快速准确地说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过渡补充讲解】这位同学三个问题完成得完全正确。
教师据PPT中8.8图简要讲解。接下来我们来看本区的地形有何特征?
2、地形(板书)
你能试着描述河西走廊的地形特征吗?
【讲解】刚刚地理位置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河西走廊地区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部的地形如何?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直观地认识中部的地形。
【总结】从视频中我们直观地看到了中部是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深入认识祁连山,要认真看哦。播放视频。
【提问】通过视频,你们对祁连山有怎样的认识?
【过渡】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下,河西走廊的气候具有怎样的特点?哪位同学来回答?
(2)名称的由来:位于黄河以西,西北
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
(3)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 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回答】
中部比较平坦,为平地
【认真观看视频】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
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干旱地区,孕育出了众多的水系,是一座伸向沙漠的湿岛,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命之源。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课堂上小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河西走廊地区中部的地形,起到了直观形象生动呈现地理知识的作用,效果很好。
这段视频中饱含了河西走廊的气候、河流、绿洲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知识,学生认真观看后将使他们对河西走廊的认识上升一个台阶,课堂上他们观看时表现出了认真专注的状态,因此在回答对祁连山的认识时他们才能顺当地说出是西部地区的生命之源,足可见这段视频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3、气候(板书) 你能说出河西走廊的气候特征吗?
【总结提问】非常棒。哪位同学可以解释本区气候干旱的成因?
【过渡】很好。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河西走廊的河流有什么特征?
4、河流(板书)
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地区从东到西分布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吗?这些河流的水源靠什么补给?属于内流河还是外流河?能试着说出这些河流的重要性吗?
【补充讲解】什么是绿洲呢?绿洲是一种干旱地区特有的地理现象,也叫“沃洲”。“有水是绿洲,无水是沙漠”,祁连山冰雪融水孕育了河流,河流的滋养下形成了绿洲。
【过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发展如何?哪位同学来展示?
5、农业(板书)
(1)河西走廊地区以什么农业类型为主?
(2)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地位如何?
(3)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仔细观察图快速回答】
气候突出特征: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学生4大胆发言】
本区气候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四周被高山环绕水汽不易到达
【学生5指图讲解河流特征】
4、河流的分布、特点、重要性:从东到西分布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这些河流的水源都靠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内流河。在发源于祁连山的这几条大河的滋养下,形成了片片绿洲,绿洲伴随着河流生长和发育,被河流走势、水量等严格地限制着,“有水是绿洲,无水是沙漠”。
【学生6展示学习农业的自学成果】
(1)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以 灌溉农业为主。
(2)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糜子、谷子、高粱、玉米、马铃薯、甜菜、胡麻,瓜果类有白兰瓜、葡萄、枣、梨、苹果等。(3)河西走廊农业的地位: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部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之一。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四幅图直观地呈现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类型、特征和干旱的成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轻松地完成了气候的学习。
上台展示的学生快速正确地写出了答案。其他学生也能在课件中的地图上按从东向西的顺序准确地说出四条重要河流的名称,并能毫不费力地说出河流与绿洲的关系,真正地认识了河流的重要性。
通过上一节课充分的自主学习,加上课堂上认真学习了本区干旱的气候之后,再学习本区农业基础知识,无论是上台展示的学生还是其他学生都学得热情高昂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总结拓展提问】很棒。干旱是河西走廊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事例来看一下河西走廊地区哪些自然条件是发展农业的有利因素。比如河西走廊地区盛产许多优质瓜果与什么自然条件有关呢? 不仅如此,河西走廊地区这样的光热水照组合条件还使得本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也走在甘肃省前列。如: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都来自这里。河西走廊撑起了中国玉米制种的“半壁江山”。
【课件出示案例】
【提问】为什么深居内陆、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竟会有如此发达的农业呢?
【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河西走廊这么多优质的瓜果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关:光能资源丰富,阳光和气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都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所以河西走廊瓜果风味独特,酸甜适度,全国乃至世界闻名。
【齐读案例】
河西走廊生产的玉米种子,可以满足全国玉米用种需要的一半以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
【全体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河西地区虽然气候干旱、降水很少,但境内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等水系,便于灌溉,且水量较为稳定。而且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物和物质积累,非常适合发展绿洲农业。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分析河西走廊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快速认识本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后,将本区农业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运用本区盛产的瓜果优质和玉米制种业发达的这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本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课堂上学生面对导学案中未出现的陌生问题,他们个个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作答----因干旱光照强、光能资源丰富,答案切题率高,课堂生成令人欣喜。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过渡】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而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又将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河西走廊地区在绿洲农业的基础上兴起了哪些城市修建了什么铁路?
6、城市(板书)
(1)你能说出河西走廊地区的主要城市吗?
(2)观察图8.9,你能发现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何规律?
7、交通
你发现兰新线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总结点拨】非常棒。我们发现农业是在绿洲上发展的,城镇是在绿洲上兴起的,交通线路是沿绿洲布局的,而绿洲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哺育的。可见,祁连山对本区的重要性。
【知识模块一总结提问】学到此,我们可以是不是可以解决探究篇中同学们都困惑的的问题---河西走廊为什么可以成为古今交通要道?
【学生7在图上一一指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路】
(1)主要城市: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养育了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玉门、 敦煌等城市。
(2)城市分布规律:坐落在绿洲上。
【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河西走廊地处东西方交流沟通的中部位置---我国西北地区,在从我国中部地区通往中亚、西亚、欧洲西部的路途中,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沙漠广布,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而大自然给了它独特的地形--南北高中部地形平坦,高大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发育了条条河流,养育了块块绿洲,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兴盛,交通便利,(人们可以补充足够的粮食和水,也可以在此停留休息)成为一条天然的东西方交通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河西走廊的农业、人口和城市与绿洲分布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聋生学习的难点,但通过前面视频的观看、气候、河流和农业的学习,绿洲图的观察,课堂上学生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教师稍作引导他们便能明白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河西走廊成为古今交通要道的原因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合作探究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课堂上教师结合板书给学生们进行了清晰条理详尽的讲解,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过渡】不仅如此大自然还给了它世间少有的天然美景,让它成为一条景观长廊。所以我们可以说河西走廊是交通要道也是景观长廊。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河西走廊地区的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河西走廊也是景观长廊(板书)
【课件出示景观图】你能快速说出河西走廊地区的这些景观名称吗?
【总结过渡】河西走廊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它成为古今交通要道,造就了这些景观,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使本区在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三)河西走廊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板书)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短视频,思考:视频中发生在张掖的沙尘天气是什么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荒漠化问题严峻。荒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又是什么?你认为保护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学习活动三:当堂练习,检测达标效果(检测练习见达标检测页)
【仔细观看快速回答】
【学生8观看视频,认真思考,积极展示】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土地类型:河西走廊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绿洲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戈壁、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
②气候:河西走廊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③植被:植被稀少,多风沙;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导致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樵采等。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①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政策体系。
②积极植树种草。
③发展节节水农业。
④控制人口数量,禁止过度 开垦绿洲边缘的荒地、过度樵采等,人地关系要协调发展。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课前布置了让学生们搜集河西走廊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作业,课堂上学习这一问题时他们的表现欲极强,争着抢着说出了每一个景观的名称,课堂气氛活跃无比。
视频的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肆虐的沙尘天气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激起了学生探究沙尘天气产生原因的兴趣,在绿洲变化图的启发下,加深了学生对沙尘天气、荒漠化问题和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认识,课堂上面对这部分较枯燥内容的学习,他们仍表现得激情洋溢。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补 充
学习活动四:小结课堂所学,提升认识
【教师据板书边提问边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在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下,本区气候呈现干旱的突出特征,使得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它维系着河西走廊地区的兴衰存亡,是它发育了条条河流,滋养了片片绿洲,维持着农业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可见,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人文环境。针对本区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河西走廊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控制人口数量,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续写丝路的繁荣与辉煌。
【认真思考,快速回答】
1、D
2、C
3、B
4、A
5、D
6、B
【认真倾听,积极互动回想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六个达标检测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思考快速做出正确选择。达标效果令人很满意。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学生看得仔细听得专注,帮助学生梳理了课堂所学,达成了对河西走廊地区完整深刻的认识。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试用)
项 目 检 测 内 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
预设;反馈、矫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 堂
达 标
检 测 1、古代的丝绸之路,之所以通过河西走廊,主要是因为( )
A、河西走廊物产丰富 B、河西走廊生产丝绸
C、是古代的商业中心 D、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达,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
2、河西走廊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A、南倚北山,北枕祁连山 B、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C、南北山脉夹峙,中部狭长平坦 D、海拔低,地形崎岖
3、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如春 B、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C、长夏无冬 D、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4、河西走廊地区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来自( )
A、祁连山 B、昆仑山 C、天山 D、合黎山
5、河西走廊农业和人口大多分布在( )
A、湖泊沿岸 B、盆地中央
C、山中谷地 D、山麓地带的绿洲上
6、河西走廊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气候严寒 B、水资源短缺,沙尘天气多
C、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D、气候炎热潮湿
六个问题中,只有第1和2题由于文字稍多,学生思考用时稍长,3、4、5、6题的作答几乎是秒答而且正确率基本是100%,说明学生课堂学习扎实高效。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 ☆补充设计☆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条理清晰,既能突出重点又可有效化解难点。
作 业 设 计 完成P91积极参与两个问题:
1、完善导学案
1、归纳比较西双版纳和河西走廊地区的区域差异。
2、写出至少两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 学 后 记 一节课下来感觉有得有失,现从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两大方面反思本节课的优缺点:
一、课前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有听力障碍的聋生,他们由于听力的丧失接受信息的途径较健听学生少,导致他们各方面的信息较健听学生少得多,生活和知识经验也很欠缺,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与健听学生有很大差距,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习惯于依赖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辅助其理解。而地理课堂上需要学生们有多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这节课的河西走廊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如果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可以学到河西走廊地区的地理知识又能对本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这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厚而不单调,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45分钟内让聋生深入全面了解河西走廊困难较大。为此,我推荐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河西走廊的资料,他们在课余时间观看了《河西走廊》和《一带一路》纪录片的一些片段,查阅了河西走廊丰富独特的旅游景观。本节课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导学案中问题的引领下认真阅读了教材,独立自主完成了导学案中力所能及的问题,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效果:课堂上学生们面对每个知识模块中明确具体的问题、一张张饱含丰富地理知识的图片、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缓解课堂氛围的生动形象的视频,他们都表现出了精神饱满、情绪高昂、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思考的状态,每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的答案完全正确,说明课前自主学习很充分且效率高。课堂上播放《远方的家》关于祁连山探访的视频,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祁连山的认识---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命之源,而且使学生对干旱地区的河流与绿洲、荒漠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为后面继续学习绿洲与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关系奠定了基础,降低了学习难度,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顺利化解和突破。在慧眼识景观知识模块学习中河西走廊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每一个学生都能高声快速地说出每一个景观的名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得益于他们课前的资料搜集,这样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开阔了知识面,全面认识了河西走廊,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生态环境脆弱知识模块的学习中,沙尘暴形成沙墙席卷张掖的视频,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沙尘暴天气对河西走廊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人口增加导致绿洲面积缩小进而使本区面临荒漠化问题从而带来灾害性天气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了本区荒漠化问题的严峻性,激发了学生分析思考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欲望,因此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分析中学生们看到图片便能迅速说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和针对性的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当堂检测环节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能找到正确答案,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好。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思路新颖独特、条理清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注重了实用性、直观性、生活性、创造性,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力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独立自主学习充分,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深入探究质疑,展示环节学生积极踊跃,高声阅读,仔细观看,专注听讲,检测环节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出示答案,小结环节学生振奋的精神状态依然不减。一节课的教学学生收获满满,是一节很好的课。当然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针对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后的良好表现,教师给与的评价有些单一;在生态环境脆弱这个知识模块的处理上略显仓促;课堂上对学习好的学生关注较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较少;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提高完善的。因为误操作导致第一个视频没有音量影响了视频的使用效果。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录像视频有些模糊不清还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