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1 06: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认识角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64页“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生活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且能准确地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是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角,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例如可能会根笔尖、钉子尖等相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起来也是尖尖的、也很扎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多媒体、三角板、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图形王国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是谁?
1、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欣赏。
2、它是谁呀?(是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角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1、找角。
找一找自己的周围那些物体上有角,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小组内交流并相互指一指自己找到的角。
2、折角。
师:我们知道了角的形状,老师随便给你一张纸你能折出角吗?下面用一张圆形纸折出角,并用手感受它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发现?
(角上有一处尖尖的地方有点扎手;在角上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大家给张明同学鼓鼓掌。
师:同学们,在角上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板书:
下面我们给角起个名字:角1,记作 1 读作:角1。
3、画角: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角、折角、摆角,想不想把你心目中的角画在纸上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画角,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学的快。
(先画一个点,沿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师:下面同学们拿出你的工具在练习本上画角,并为自己画的角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记作: 1 读作:角1
板书:从一点起,沿着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4、认角。
师:同学们真能干!已经学会画角了,现在我们共同来找一找课本62页最下面的四个图形,在每个图中标出三个角。
师:看一看那个小组找的最快。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讨论;在第四个图中有多少角?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是不是角?
5、比角
(1)、让学生拿出折好的角,同桌比一比谁折的角大?做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怎样把活动角变成一个更大的角?做一做,说一说。
(3)、怎样把活动角变成一个更小的角?做一做,说一说。
(4)、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个角会动。
生2:我发现转动活动角的一边可以形成许多角,形成的角开口不一样大。
生3:角开口大小不同,形成角的大小也不同。
(5)、讨论一下,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是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三、回顾总结,再现新知:
师:这节课小朋友学的真认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那么我们这节课认识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练习(媒体出示)
五、赏生活中的角。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角的许多秘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它们的美丽和奇妙吧!(课件出示)学生在欣赏中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