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教案+练习)(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课件+教案+练习)(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13 09:59:04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浙教版
七年级上
新知导入
说一说
1.你了解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地球的哪些秘密?
新知导入
1
认识地球的形状
一、古人对地球的认识
春秋時期,有人提出”地像棋盘一样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上面“。—天圆地方。
《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磐,天地各中高外下”的盖天说。但是,这种说法还是无法回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合作交流: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但是古代人们眼中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古代中国人
新知讲解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中国人
“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
-----浑天说
东汉
张衡
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
互动交流
新知讲解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埃及人
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被植物覆盖躺卧着的女神盖布的身姿,天神努特则弯曲着身体被大气之神支撑,太阳神和月神各自乘坐两艘小船每天横穿过尼罗河消失在死亡的黑暗中。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印度人
古代印度人认为:
大地是一个圆盾,
由几只大象驼着,
站在乌龟背上。
互动交流
新知讲解
思考: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呢?他们找到了哪些证据呢?
互动交流
发现一: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新知讲解
发现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互动交流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新知讲解
发现三: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互动交流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新知讲解
发现四:1961.04.16
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互动交流
1966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由一个月球探测器拍摄到被美国航天局接收。






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
新知讲解
时间
人物
事件或发现
设想或推断
公元前6世纪
毕达
哥拉斯
月食(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
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公元前4世纪
亚里斯
多德
推断地球是圆的
1519年起三年时间
麦哲伦
率船队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圆的
现代
太空拍摄照片和测量
地球是一个球体
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事实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一探究竟
-------------------------------------------------------------
A
B
C
D
生活中,海边观船真的能证实地球是球形吗?
合作探究
A
B
C
D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



地球是个球体
一探究竟
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例也能证明地球不是平面

拓展思考
为什么登高能远眺?
地球
D
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
A
B
C
F
E
合作探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合作探究
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新知讲解
理一理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现象呢?
1.“天涯海角”走不到尽头
2.船只远去船身先消失,船只驶来,桅杆先出现
3.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
4.从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5.登高望远
2
感知地球的大小
新知讲解
地球到底有多大?
6378千米




4



6357千米
北极
南极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仅差0.33%。
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的?
新知讲解
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
个直径
1
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3
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合作探究
假设一个中学生两只手伸开的长度为1.5米,他们手拉手想把地球环抱起来,需要多少人?
算一算
40000000
÷
1.5

26666667个
3
探秘地球内部结构
新知讲解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假如我们用一把巨大的刀把地球切开,就会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尝试做一做:将煮熟的鸡蛋切开,观察熟鸡蛋的内部结构。
合作探究
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蛋壳
蛋白
蛋黄
地壳
地幔
地核
对比观察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合作探究
地球层次
深度范围
解读内部结构
新知讲解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高温岩熔状态,推测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
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体。
解读内部结构
课堂练习
做一做
1.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先后排序是(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④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月食的缺口是弧形的?
②月球是圆的
?
③太阳东升西落
④??卫星拍摄地球照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D
⑴填写各圈层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
课堂练习
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C
4.如右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
地幔
地核
(2)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
2.通过解读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了解了地球的大小。
3.通过对比分析,观看熟鸡蛋的内部结构,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我们知道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天圆地方”、观看”月食“推测地球是球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进入太空观地球等四个主要的阶段。
板书设计
地球形状
地球大小
古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现代对地球的形状认识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地球内部结构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与岩石圈之间
岩石圈:地壳与地幔顶部
由外至内
: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作业布置
1.课后通过科普书籍、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等著名航海家的
环球航行史话,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
2.写一写: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做一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球形的方法。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内部结构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形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事例。2.通过模拟实验更加了解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能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求证的,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2.能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方法,测量地球大小的方法以及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中感受科技的进步。
重点
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难点
在生活中寻找地球形状的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地球知识小科普》。提出问题:1.你了解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2.你知道地球的哪些秘密?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互动交流。
利用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活动一:认识地球的形状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但是古代人们眼中的地球又是怎样的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2.展示交流:——(一)古人对地球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春秋時期,有人提出”地像棋盘一样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上面“。—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磐,天地各中高外下”的盖天说。但是,这种说法还是无法回答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
。(2)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埃及人古埃及人认为地球是被植物覆盖躺卧着的女神盖布的身姿,天神努特则弯曲着身体被大气之神支撑,太阳神和月神各自乘坐两艘小船每天横穿过尼罗河消失在死亡的黑暗中。(3)古人对地球的认识—古代印度人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几只大象驼着,站在乌龟背上。(转折)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人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呢?3.引导思考:人们又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呢?他们找到了哪些证据呢?(1)发现一: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坐在海边高山上观海思考:“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船来的时候桅杆最先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总结:由此,毕达哥拉斯成为“认为大地为曲面”的第一人。他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2)发现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对月食的观察,推断地球是个球体。(3)发现三: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发现四:1961.04.16
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补充:1966年8月23日世界上第一张地球全景照片由一个月球探测器拍摄到被美国航天局接收。4.利用图表来总结:5.海边观船真的能证明地球是球形吗?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个球体?(1)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试验观察: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结论: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
。(2)追问思考: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现象或事例也能证明地球不是平面
?补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补充: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利用天涯海角解释地球是个球体。6.理一理:
a.“天涯海角”走不到尽头b.船只远去船身先消失,船只驶来,桅杆先出现c.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是圆弧形d.从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的形状是圆的e.登高望远活动二:感知地球的大小1.提问:地球到底有多大?出示地球示意图:追问: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的?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小21千米左右。仅差0.33%。2.出示地球“梨形体”示意图拓展研究: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
个直径
1
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3
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3.拓展提升:假设一个中学生两只手伸开的长度为1.5米,他们手拉手想把地球环抱起来,需要多少人?活动三:探秘地球内部结构1.提问: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假如我们用一把巨大的刀把地球切开,就会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2.对比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3.通过立体图解读地球内部的结构:4.图文结合:补充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在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岩石处于高温岩熔状态,推测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核为液体,内核为固体。
1.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展示。2.展示交流:(1)交流古中国人:(2)古代埃及人(3)古代印度人3.互动交流:(1)解读: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很可能是球形天体。(2)互动交流: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3)读图分析: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解读奥秘:观看卫星上代表不同的量:蓝色—海洋;白色—云层;黄色—陆地;4.归纳总结:书写整理4.合作探究——动手与观察:a在木板上移动,铅笔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2)互动交流:为什么登高能远眺?利用动画进行观察,进而得出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利用地球是个球体来解释天涯海角6.归纳整理:1.读图分析: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观察发现:2.归纳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知道地球仪是个正球体的原因。3.算一算:40000000
m
÷
1.5
m
/个≈
26666667个1.动手做一做:切开煮熟的鸡蛋,观察鸡蛋内部的结构。2.归纳总结: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3.利用表格读取地球内部结构。4.图中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解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寻找证据、理清先后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乐趣,提升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好动、好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去解读月食,增添科学学习的乐趣利用实验引导学生验证结论的真实性,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动起来的情况下,让学生知道获得知识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自主读图分析,获取表示地球大小的几个量补充“梨形体”图,结合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鼓励学生动手,获取更感性的资料
课堂练习
1.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按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先后排序是(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③“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④地球是一个椭球体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月食的缺口是弧形的?
②月球是圆的
?③太阳东升西落
④??卫星拍摄地球照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C.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4.如右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2)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认真读题,当堂达标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我们知道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天圆地方”、观看”月食“推测地球是球形、麦哲伦环球航行、人类进入太空观地球等四个主要的阶段。2.通过解读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了解了地球的大小。3.通过对比分析,观看熟鸡蛋的内部结构,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2.
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
A.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
B.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C.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
D.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3.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4.下列诗句,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对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这属于人类对地球进行探究的(
)。
A.
进行假设和猜想阶段
B.观察现象阶段
C.收集事实和证据阶段
D.得出科学结论阶段
6.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中,证实了与远去的帆船的船身和桅杆先后消失的次序有关的是(
)。
A.桅杆的长度
B.船只运动所在的海洋表面的形状
C.船只的大小
D.船离观察者的距离
7.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说法是(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B.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
C.“神七”拍摄的地球照片
D.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
8.
咸蛋超人有一天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于是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家。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A.6378千米
B.12742千米
C.40000千米
D.6371千米
9.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地壳中的一部分
B.岩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的
D.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10.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由岩石圈和软流层组成的
B.
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
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厚度最大
D.
地球内部结构中,地核厚度最小
11.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那么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C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12.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什么原因(
)
A.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
C.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D.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13.
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部位(  )
A.
地壳
B.
地核
C.
上地幔
D.
下地幔顶部
14.
下列表述中,能够最科学、最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
D.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15.
若一个人平均日行50千米,则绕地球赤道一圈需要的天数是(

A.80天
B.160天
C.800天
D.1600天
二.填空题:
1.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________。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________;蛋白对应地球的________
;蛋黄对应地球的
________。
2.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个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毛泽东诗句最吻合的地点是________。
4.
从该彩色照片所看到的蓝色部分是
,白色部分是
,黄色或绿色部分是

三.读图题:
1.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球大小的数据。
①地球表面积________km2,②赤道周长约_______千米,③平均半径_______千米。
(2)一架时速1000千米的战斗机,绕赤道飞行一周,需要______小时。
(3)图中序号④极半径、⑤赤道半径的长度分别是6357千米、6378千米,由此可以得出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可以举出证明地球球体的一个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①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__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②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________;
(2)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选填①水平面或②球面)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3.
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题目。
(1)麦哲伦坚信地球是_
___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____洋、____洋、___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__
__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读到毛泽东的《送瘟神》诗句“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时候,对于“坐地日行8万里”这一句,语文一向学得不错的小明说毛泽东是应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而地理学得不错的小军却说没有夸张,你认为谁说的有理?说说你的理由。
2.
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可借助于图形等各种方式说明)
答案:
一.1.D
2.
B
3.
B
4.C
5.A
6.
B
7.D
8.B
9.C
10.B
11.
C
12.
D
13.
C
14.D
15.C
二.1.
(1)地壳
(2)地壳;地幔;地核
2.
麦哲伦
球形
3.赤道
4.海洋
白云
陆地
三.
1.
(1)5.1亿;4万;6371
(2)40
(3)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登高望远
2.
((1)不明显;明显;(2)球面;球面
3.
(1)球
(2)大西
太平
印度
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合理即可)
四.
1.小军说的有理;因为赤道长4万千米,自转一圈为8万里。
2.
见解图(合理均可),若地球是球面,则站得越高,视野范围越大;而当地球是平面时,站得高或低对视野范围没有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