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多数的同学对于两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完全可以从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进行迁移,进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这样知识再次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联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练习法,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经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案纸,贴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导入:口算小数加减法,说一说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你认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复习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探究小数运算的方法。 调整心态投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1)情境图。
1、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
小刚买了上面3本书
(1)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需要多少钱?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怎样列式?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板书):列竖式:7.45+5.8+4.69=17.94(元) 递等式:7.45+5.8+4.69
7. 4 5 =13.25+4.69
5. 8 =17.94 (元)
+ 4. 6 9
1 7. 9 4
答:一共需要17.94元。
3、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使得计算简便。也可以用递等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二)、出示例3(2)情境图
小林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汇报交流,对比异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一:20-6.45-8.3 方法二:20-(6.45+8.3)
=13.55-8.3 =20-14.75
=5.25(元) =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3、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减法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4、经历将整数减法的性质推广到小数减法中,提高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师:为什么这两种方法算式不一样,结果却一样?运用了哪个性质?
5、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提出问题,在学案纸上列式,并尝试计算。
指名说一说用什么方式计算的。
在学案纸上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思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迁移两个数相加或三个整数相加的经验,探究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强化算理。
。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说出小数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对不同算法的比较,发现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让学生推想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减法是否适用。
三、巩固新知
1、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课本第76页做一做1)
0.38+0.26+2.6 5.7-0.81-1.29
98.2+32.5-13.4 26.8 -(12.7 + 5.9)
2、
3、分组完成。
4、
学生在学案纸上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指名学生上台讲一讲第1题的运算顺序。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1)7.45+5.8+4.69=17.94(元) 7.45+5.8+4.69 (2)20-6.45-8.3 方法二:20-(6.45+8.3)
7. 4 5 =13.25+4.69 =13.55-8.3 =20-14.75
5. 8 =17.94 (元) =5.25(元) =5.25(元)
+ 4. 6 9 答:应找回5.25元。
1 7. 9 4
答:一共需要17.94元。
运算顺序:1、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之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所以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注重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