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 三年级第一学期 《美景我来添》
课题:美景我来添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课
年级:三年级
--------------------------------------------------------------------
教材分析:《美景我来添》是上教版小学第五册《身边的世界》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本课是让学生了解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学会利用现成图片添画的方法,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重点让学生了解主体景物与背景的关系,在添画时注意画面的构图和创意。构图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效果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背景,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以增加艺术效果。
学情分析:风景或场景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练习的比较少的内容。学生对身边的景物关注的不多,绘画时常见的是树木、房子、花草、太阳而已,表现内容相对集中,比较单一。在本课中,教师提供图片素材,学生一下子也难以入手,不知道如何进行组合添加,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教师重点指导的是主体景物与背景关系的协调统一,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添加的内容巧妙且有一定的创意,让学生感受剪裁添画的趣味性,体验创意和快乐,提高发现美和创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画面中主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学会利用现成图片添画的方法,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探讨、尝试的过程中,选择、剪裁图片,学习将景物图片进行组合拼贴并添画的方法完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剪裁、添画的趣味性,体验创意和快乐、提高发现美和创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体景物与背景关系的协调统一。
难点:添加的内容巧妙有创意。
教具:教学课件、美景图片、旧杂志、记号笔、彩铅。
学具:记号笔、杂志纸、剪刀、纸、彩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身边的世界》单元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综合绘画。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进行组合拼贴并添画,表现有空间感的画面。这样的作业形式比较新颖,学生一下子难以掌握,所以在导入部分首先进行主体物和背景的认识,知道背景添加的重要性。接着,新授用有主体和无主体的风景图片作对比,师生交流小结,了解主体是画面中呈现的主要景物或事物,它要与周围景物协调。教师组织游戏对对碰,让学生给主体物找到合适的背景,营造创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追求的是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对景物的兴趣诱导,着眼于美景内容的挖掘,使学生对景物产生直接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增强学生对主体和背景的关注度。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要依据景物添加与主题统一协调的背景;要注意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能力。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示范完成作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欣赏学生作品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前的构思交流培养了学生相互倾听意识,提高了倾听的能力。教师在倾听学生汇报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捕捉学生言语中的信息、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展评部分让学生结合评价要求自评互评,谈创意敢于与他人的不同,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习内容为生活中创意装置设计,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换起对身边美景创作的欲望。
教学过程:
探讨与交流
出示人物剪影图片
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在哪里?
添加不同背景图片。
讨论添加方法,揭示课题:美景我来添。
学习与发现
出示有主体和无主体的风景图片。
学生观察比较。
师生交流,小结:主体是画面中呈现的主要景物或事物,它要与周围景物协调。
游戏:对对碰,给主体物找到合适的背景。
师生共同小结:要依据景物添加与主题统一协调的背景;要注意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
尝试与构思
1.出示图片,讨论:可做主体物还是背景?
2.师生共同示范,添加完整画面。
3.欣赏学生作品。
4.选择教师提供的图片,学生进行构思。
5.学生交流构思的创意。
四、创作与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根据图片内容添加适合景物完整画面。
要求:1)主体与背景协调统一
2)主体突出有创意
3)构图巧妙有变化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五、欣赏与评价
1.展示作品,全班欣赏。
2.学生自评、互评作品,介绍设计思路。
3.拓展:生活中创意装置设计。
4.教师总结: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外面的景色,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可以受到启发。美就在我们身边,创意的灵感就会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