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3.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5.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7.“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8.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9.如图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我国全面实现了工业化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
D.八字方针
11.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12.“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一伙挑动群众斗群众,排斥和迫害一大批老干部,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冤假错案,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是( )
A.七千人大会
B.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C.“四人帮”被隔离审查
D.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批斗
13.“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他”的典型事迹是( )
A.研制原子弹
B.参加石油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
D.培育杂交水稻
14.口号往往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下列属于“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是( )
A.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
B.敢想敢说又敢干,甘薯亩产五十万
C.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D.崇尚绿色新发展,开创美丽新时代
15.“这种精神体现了清正立身、艰苦奋斗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心系他人、舍己为人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材料中的“精神”是指( )
A.“雷锋”精神
B.“焦裕禄”精神
C.“铁人”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5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17.(18分)三大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半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
﹣﹣改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怎样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于什么时候完成?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18.(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是我国1953﹣197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变化情况表。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材料二:下列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①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
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温暖万人心。
④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⑤人民公社常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
⑥向社会主义前进,沿康庄大道而行。
(1)材料一中1953﹣1957年经济快速增长。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增长如此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中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中1966﹣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二中,反映1953﹣1957年社会状况的春联是
(填写序号),反映1958﹣1962年社会状况的春联是
(填写序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出现了材料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
故选:D。
2.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我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应当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并正确发挥集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周恩来提到“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选:D。
4.据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可知,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
故选:C。
5.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故选:B。
7.“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故选:A。
8.从材料提供的图示看,我国国民收入、商品零售总额和工业总产值都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的表现。选项B符合题意。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B。
9.材料反映我国三大改造的信息。到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D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面实现工业化,排除C。
故选:D。
10.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题干中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
故选:B。
11.漫画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漫画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故选:C。
1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消“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铁人王进喜的典型事迹是参加石油会战。王进喜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
故选:B。
14.根据所学可知,……亩产五十万,体现了浮夸倾向,故B符合题意;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故A不符合题意;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体现了重视孩子教育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崇尚绿色新发展,开创美丽新时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根据所学可知,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故B符合题意;“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A不符合题意;“铁人”精神是艰苦创业的精神,故C不符合题意;“两弹一星”精神是隐姓埋名为国争光的精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5分)
16.(1)由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一五计划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答案为:
(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武汉长江大桥。
(3)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7.(1)由材料一“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由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故答案为:
(1)农业;农业合作化。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赎买政策。
(3)时间:1956年;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8.(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1953﹣1957年经济快速增长。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如此缓慢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加快增长的原因是1961年初,中共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提出了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所以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下降。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沉重灾难的内乱,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文革中,大批工人,农民离开岗位闹革命严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破坏。
(5)①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农民翻身反映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③食堂巧千家饭,公社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④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⑤人民公社长青藤,贫下中农向阳花。向社会主义前进,沿康庄大道而行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运动。
故答案为:
(1)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1961年初,中共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提出了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动乱,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5)④⑥;①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