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好的故事》课件——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好的故事》课件——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1 12: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20
好的故事
鲁迅
大家都听过许多故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看他笔下好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
1.积累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把握“好的故事”的特点及其表现。
3.品味精彩的语言,积累一些精美的词语和句子。
4.能借助“阅读链接”及相关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1918年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风花雪月集》《而已集》《二心集》等。
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 《野草》。《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创作于五四后期,开创了一种“独语体”的散文风格,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野草》通过奇妙的艺术构思、独创的诗的形象和意境、饱含着情感的深邃哲理,抒发了作者在当时的战斗和探索中的复杂心境。
助读资料
《初学记》:共计30卷,中国古代的“类书”,唐朝徐坚等撰。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山阴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在绍兴城的西南。《世说新语》的《言语》第二:“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读准字音
幽雅 错综 锦带 萍藻 膝髁 熏 坠 掷
荡漾 火焰 瘦削 澄碧 虹霓 凝视 蓑笠 镶
瞬间 陡峭 胭脂 乌桕 皱蹙 骤然 桨
yōu yǎ
zōng
jǐn
píng zǎo
yàng
zhuì
dǒu qiào
suō lì
shùn
xuē
yàn
xī kē
xūn
zhì
xiāng
jiǎng
níng
hóng ní
zhòu
zhòu cù
jiù
yān zhi
chéng
多音字
一位瘦削( )的老人正专心致志地削( )苹果。

xuē(瘦削)(剥削)(削弱)
xiāo(削苹果)(削铅笔)
xuē
xiāo
多音字
我们需要澄( )清的水,所以,先把水澄( )清。

chéng(澄澈)(澄碧)
dèng(澄清)(澄沙)
dēng (黄澄澄)
chéng
dèng
综( )
踪( )
综合
踪迹
棕( )
棕树
形近字
粽( )
粽子
【预告】
【昏沉】
【幽雅】
【错综】
【澄碧】
事先通告。
暗淡。
幽静而雅致。
纵横交叉。
清而明净。
【荡漾】
【瘦削】
【泼剌】
【参差】
【骤然】
【陡然】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突然;忽然。
突然。
朦胧—— 有趣——
结束—— 瘦削——
缩小—— 昏暗——
扩大
明亮
丰满
清晰
乏味
开始
仿佛—— 澄碧——
瘦削—— 赶忙——
昏暗—— 朦胧——
暗淡
模糊
赶紧
好像
清澈
枯瘦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凝视 二者都有“看”的意思。 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
注视 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
1、老人( )着那张发黄的照片,久久没有说话。
2、我密切地( )着小猫的一举一动,生怕它突然跑调了。
凝视
注视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3):
写现实中的环境。
第二部分(4-9):
记叙“我”梦见的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2):
写“我”在清醒回来后再次回到现实。
首尾呼应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好的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点明了时间是夜晚。
给人一种沉闷、窒息、压抑的感觉。影射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和厌恶。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鞭爆的繁响”的热闹和“烟草的烟雾”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夜”的特点——让人感觉“昏沉”。
既点明了文章的题目,又引出下文描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
暗示了这个故事是虚幻的。
过渡句,承上启下。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为后面写“好的故事”作好了感情铺垫,引起下文,与下文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好的故事”总体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课文解读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好的故事”的特点的?
3.第5自然段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有何作用?
这既是“好的故事”的总体形象,又是作者憧憬的理想的象征。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好的故事”总体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来回答。
课文解读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好的故事”的特点的?
3.第5自然段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有何作用?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一丈红”的生命力的顽强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大红花和斑红花”的斑斓美丽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一切美景的交响浮动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
描写“大红花”的拉长变化。
描写带织入狗中,狗织入云中,云织入村女中的互相交织。
描写斑红花影与塔,村女,狗,茅屋,云里融为一体。
第5自然段描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有何作用?
写作者梦中回忆故乡绍兴山阴道上的“美的人和美的事”。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写回忆的内容,是为写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做铺垫,作者希望梦境中的“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真实,坚信自己在梦境中看到的是真实存在的。
小船
静态描写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动态描写
水中倒影不停地变化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凡是”“都是”说明江南水乡,处处美丽如画,令人爱恋,表达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思考探究
1.作者把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写的那么“美丽,优雅,有趣”,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愿望?
2.作者在描述“好的故事”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思考探究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背景链接
一个“昏沉的夜”,作者于工作之余闭眼休息的刹那间,在蒙胧中看见一幅很美丽的生活的图画,其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助读资料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选自李何林的《鲁迅<野草>注解》
助读资料
作者把梦境中的“好的故事”写的那么“美丽,优雅,有趣”,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愿望?
梦境中“好的故事”那么“美丽、优雅、有趣”,反衬了当时黑暗社会的沉闷、窒息、压抑的现实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厌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着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无比眷恋,决心要同“昏沉的夜”进行坚持不懈的顽强抗争的精神。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作者在描述“好的故事”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万颗奔星
画面
美的人和美的事
比喻
一天云锦
变化
无穷
充满生机
用比喻表现斑斓美丽。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大红花和斑红花”的斑斓美丽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比喻,“泼刺奔迸”描写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发出泼刺声音的动态美。
“织”在这里指“融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天上人间,“美的人美的事”融为一体,变化莫测。写得逼真而生动。
顶真,环环相扣,节奏明快,表达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理解词句含义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反复诵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作者梦中“好的故事”的破灭。
作者梦中“好的故事”虽已破灭,但仍有美丽的人和事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黄昏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对美丽事物消失的遗憾和伤感。
排比,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强烈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首尾呼应
1.表现了作者对好的故事的孜孜追求;
2.把美好的理想和黑暗的现实进行强烈对照;
3.倾注自己对理想执着的爱、对现实切齿的恨。
悟读理解
通篇看,文中出现了很多村野中常见的景物:岸边的乌桕、野花、茅屋、农夫和村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幅画,何来的“故事”?
鲁迅运用了画家的手法,是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充满了动感与光感,充满了对故乡美丽风景的怀念与向往和对于这景物所象征的心中所追求的美好世界的憧憬。他把“我”坐在小船里打桨的时候,流动的水里的“一丈红”和其他事物,在水面上锁呈现倒影的铺展与碎散,描写的尤其具体而优美,使人如临其境,突出了“故事”的美的特质。
《好的故事》是鲁迅描写梦境的文章,梦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幻一般。文章通过写梦中所见的美好景象及梦醒后的幻灭,反映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总结
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黑暗现实
好的故事
美好情怀、美好理想
好的故事的破灭
遗憾、失望,但依旧坚信
抨击黑暗现实,追求美好未来
结构梳理
黑暗现实
美好情怀、美好理想
遗憾、失望,但依旧坚信
抨击黑暗现实,追求美好未来
黑暗现实
美好情怀、美好理想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野草》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客诮》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的名句
一、读拼音,写词语。
课堂练习
dànɡ yànɡ pínɡ zǎo huǒ yàn
( ) ( ) ( )
shòu xuē shùn jiān tóu zhì
( ) ( ) ( )
萍 藻
荡 漾
火 焰
瞬 间
瘦 削
投 掷
二、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1.削:xuē( ) xiāo( )
2.佛:fú ( ) fó ( )
3.似:shì( ) sì ( )
瘦削
削苹果
仿佛
大佛
似的
似乎
三、用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一阵风吹来,树上的黄叶像蝴蝶似的飘落下来。
瀑布溅起的水珠如烟,如雾,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