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目录
礼记
壹
虽有嘉肴
贰
大道之行也
叁
壹
礼 记
礼 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 记
儒家经典书籍
礼 记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
至唐代时尊为“经”,
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
“三礼”之一
“五经”之一
“十三经”之一
礼记 之 戴圣
(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戴 圣
贰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之 前言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骄傲使人落
后,虚心使人进步。”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
相辅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前 言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礼记 · 学记》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虽①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
虽有至道④,弗学,不知其善也。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
4、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1、虽:即使。
2、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是故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④也。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
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4、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1、是故:所以。
2、困:不通,理解不了。
3、自反:反省自己。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故曰:教学相长①也。
《兑命》②曰:“学学半③。”其此之谓乎④!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4、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1、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 《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3、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通假字
2、学(通"敩"(xiao)"),教导。
1、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4、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5、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虽有至道 (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课堂问答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1、阅读“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点拨: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点。
2、阅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这一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点拨: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课堂问答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3、阅读“故曰……其此之谓乎”:?“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点拨: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点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虽有嘉肴 之 原文学习
原文赏析
思路清晰,文势流畅 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先以
“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作比
继而
引入“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最后
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句式整齐,思路顺畅 本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虽有嘉肴 之 拓展训练
文章如果压缩成一句话,你会保留哪句?
参考答案:“教学相长”。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后思考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第一、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第二、“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可以“知困”而“自强”。
虽有嘉肴 之 拓展训练
课后思考
阅读“虽有佳肴”全文,写出300字左右的感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
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
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叁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之 前言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此文首先概括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理想模式;最后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
同”社会作对比进一步阐释“大同”。全文节奏分明、变化有致、
不拘一格,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前 言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大道之行①也,天下为②公,
选贤与③能,讲信修④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4、修:培养。
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故人不独亲其亲①,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
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1、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矜①、寡、孤②、独③、废疾④者皆有所养,男有分⑤,女有归⑥。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5、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1、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孤:幼而无父的人。
4、废疾:残疾人。
6、归:指女子出嫁。
3、独:老而无子的人。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货恶①其弃于地也,不必藏②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恶(wù):憎恶。
2、藏:私藏。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是故谋闭而不兴①,盗窃乱贼而不作②,
故外户而不闭③,是谓大同④。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1、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2、作:兴起。
4、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3、故:所以。外户泛指大门。闭:关闭。
通假字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 guān)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2、外户而不闭
(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课堂问答
1、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点拨: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课堂问答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点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课堂问答
3、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点拨: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第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第三、“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大道之行也 之 原文学习
原文赏析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变化有致,不拘一格
第一层
从开头到“讲信修睦”
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
层次清晰,有条不素
第二层
从“故人不独亲其亲”到“不必为己”
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
最后
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具
现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构想
大道之行也 之 拓展训练
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开放性题目。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课后思考
大道之行也 之 拓展训练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然后写成300字的小短文。
开展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讨论研究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