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雨霖铃
●
目 录
第壹部分 ● 柳 永
第贰部分 ● 望海潮
第叁部分 ● 雨霖铃
壹
柳永
●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轶闻典故
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但好作艳词,仁宗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后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名家评价
苏 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 武夷山柳永纪念馆
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②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
香张久成。
黄 裳: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贰
望海潮
前 言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
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创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
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
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望 海 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 柳 永
注释翻译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④,户盈罗绮,竞豪奢。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②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③十万人家。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1、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2、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3、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4、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注释翻译
千骑拥高牙④。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⑤夸。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重湖叠巘清嘉①。有三秋②桂子,十里荷花。羌管③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1、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2、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②三季,即九月。亦指三年。
3、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4、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5、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原文赏析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点拨: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点拨: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点拨: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原文赏析
上片
写杭州 意境开阔
下片
写西湖 清丽婉约
写杭州富庶与美丽,
艺术构思匠心独远。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以点带面,明暗交叉,
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实或虚,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原文赏析
思考:这首词的上下片风格不同,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点拨:这是由词人的写作目的决
定的。孙何是地方长官,城市的繁
华富庶需大手笔烘托;西湖是杭州
核心景观,景色的秀美清丽需工笔
细描。目的决定了内容,内容决定
了风格。
不必觉得尴尬,在当时的情境
中,这是柳永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将自己的才华适时绽放,并没有什么不对。我国的文坛上,就有很多著名的干谒诗文,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闺意献张水部》、《上枢密韩太尉书》等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我们只须记得词坛中有这样一位柳永,只须传唱词坛中的这样一篇经典。
名家点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
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前语也。自高庙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馀年,户口蕃息,近百万馀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拓展训练
有人说,读柳永,一读《鹤冲天》,识得柳永傲骨肝胆;
二读《定风波》,识得柳永恣荡真情;
三读《雨霖铃》,识得柳永婉约缠绵;
四读《望海潮》,识得柳永大家手笔;
五读《八声甘州》,识得柳永唐人气象;
最后读《戚氏》,识得柳永一生凄凉。
请同学们课下诵读柳永的这些词作,体会不同风格柳词的语言之美。
叁
雨霖铃
前 言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
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
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这首词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
“宋金十大曲”之一。宋元笔记里记载了有关这
首词的种种传说。金元杂剧、散曲引用词中句子或
运用其语意的非常多。董西厢“长亭送别”一段,写
张生、莺莺在清秋季节里离别,以及张生别后酒醒梦回时的凄凉情景,艺术构思上可以看出这首词对它的影响。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 柳 永
注释翻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⑤。念去去⑥,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⑦。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②晚,骤雨初歇。
都门③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④催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1、凄切:凄凉急促。
2、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3、都门:国都之门。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4、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5、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6、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7、“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暮霭(ǎi):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注释翻译
此去经年②,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③,更④与何人说?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①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1、今宵:今夜。
2、经年:年复一年。
3、纵:即使。风情:情意。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情:一作“流”。
4、更:一作“待”。
原文赏析
2、“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点拨:“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侯动身。“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确实凄凉难耐。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意境,淋漓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皱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原文赏析
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 离
帐饮无绪 泪眼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别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难
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相
杨柳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思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
章法上不拘一格,
变化多端,
因而全词起伏跌宕,
声情双绘,
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艺术特点
● 借景抒情?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杨柳、晓风、残月、烟波、暮霭、楚天。?
● 虚实结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写的是现实之景,是实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是想象之景,是虚写。本诗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
强化了诗歌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无奈的感情。?
名家点评
明代 李攀龙 《草堂诗余隽》:
“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清代 贺裳 《皱水轩词筌》:
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清代 周济 《宋四家词选》:
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拓展训练
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 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
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
那堪冷落清秋节。
参考:
拓展训练
?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蝶 恋 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