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升》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和计量单位。容量单位升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些接触和认识,因此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为他们后续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建立体积的概念积累感性材料。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在具体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升”的量感体会,培养估计容量的意识和能力。
3.
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单位“升”,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建立,对大容量的估计和感受。
教具学具:
每个小组:一块桌布、1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6升的桶,各种不同的容器。
教师:准备两个大小接近的1号杯和2号杯,一个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升的量杯和若干大小不同的容器,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容量的意义
(一)播放水视频
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好几杯水,课件出示2杯1壶
看水杯和水壶都可以用来装水,我们把它们叫做容器。
观察这三个容器,哪个能装水最多呢?(3号)
的确,通过观察就能看出水壶能装的水最多,也可以说它的容量最大(出示容量最大)
2.比较两个水杯的容量(相差不多的水杯1号和2号比)
那这两个杯子,谁的容量大一些?(1和2)你觉得呢?你呢?
意见不统一了?谁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
预设1:把两个杯子装满水倒到相同的容器中,比水面高度——这种方法借助其他的容器进行比较,可以的!
预设2:把两个杯子装满水倒到有刻度——你也借助了其他容器,也行!那不借助其他容器,能比吗?
预设3:把1号杯装满水倒入2号……——这个方法听起真不错,你能一边演示一边再来介绍一下吗?
如果1号杯里全部倒入2号杯,还有空间呢?那说明——?你真会思考,谁也想到这样的方法?
当直接观察无法比较时,你们还想到了实验的方法,太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通过喝水引出杯子、水壶等容器的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比较三个容器谁能盛的水多?引出容量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到容量大小是根据能容纳液体的多少进行比较的,又通过无法直接比较出两个容器容量时,需要通过动手实验可以解决问题,也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容量的含义。】
(二)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刚才你们都认为这个水壶的容量最大,那这壶水能倒几杯呢?
听听我们班里小朋友做的实验结果吧,(播放声音:男生:我倒了4杯;女生:我倒了6杯)
咦,同样的一壶水怎么倒的杯数不同呢?
预设:杯子的容量不一样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果真如此!杯子的容量不一样,测量的标准就不同,导致结果不同,看来计量容量也需要统一的标准,那要用到容量单位。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升。
【设计意图:通过“一壶水可以倒几杯?”呈现两个不同杯数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感受到用几杯表示容量的不确定性,自然产生统一度量单位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1升”的量感
1.初步感受“升”
随着镜头一起去找找吧?(播放视频),找到了吗?说一说你找到的升。(学生交流,可以拿实物,也可以调查单)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用升做单位,升也可以用字母L表示。(板书L)
2.体验“1升到底有多少?”
(1)通过量杯认识1升。
1.那,1升到底有多少呢?(板贴:1升)出示:量杯
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量杯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1升。
2.视频出示:老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注意观察刻度时要蹲下一点,视线和刻度线齐平。
3.分组用量杯量出1升水,仔细观察。
请小组长负责用量杯量出1升水,仔细观察,将这1升水记到我们的小脑袋里,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量杯里的一升水。
(2)通过正方体容器认识一升
1.出示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我们把这1升水倒入
“每边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又会是怎样的呢?(出示实物)
猜猜看!
2.想不想也来试试?分组操作
3.一升水正好装满这个每边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板贴:正方体容器)再仔细观察1升水有多少?用手比划一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将这一正方体容器的1升水存入你的小脑子。
(3)生活中的1升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容量正好也是1升?把你找到的一升跟大家来介绍一下。(展台)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建立1升的表象。通过三个层次:先认识量杯里的1升,然后将量杯中的一升水倒入每边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认识正方体容器中的1升,然后交流课前调查的各种1升的容器,多样的活动积累1升的表象。】
四、比较一些容器的容量有没有1升
1.判断下面容器的容量,哪些比1升大,哪些比1升小。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容器都是1升,看看桌上的这些容器,它们的容量有没有1升呢?
分类:脸盆、水桶、可乐瓶大于1升;一次性杯子、饮料瓶比1升小
2.将1升水倒入小于1升的容器里
把一升水倒入这些容器中会有多少个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提示:
1.估一估:1升水能倒这样的几个?
2.倒一倒:组长负责组员协助;
3.记一记:填写好记录单
4.比一比:估准了吗?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操作认识了1升,1升到底有多少呢?(学生说)完善板书
为什么同样是1升水,有的容器所需的数量多,有的少呢?
(你真会思考。同样是1升,如果容器的容量大一些,那么所需容器的数量就少,如果容器的容量小一些,那么所需容器的数量肯定要多一些。)
3.将1升水倒入大于1升的容器中
1.那把1升水倒入更大的容器中,又会是怎样的呢?请你来比划一下大概在哪个位置?他比划的准不准呢?我们可以验证一下。
2.观察这些容器中的一升水,你又发现了什么?
3.同样是1升水,底面……大,水位就……低,地面小,水位就高。(粗一点的容器,水位就低;细长一些的容器,水位就高!)
4.通过操作实验,你对1升水的体会是不是更深了?
现在你能说说1升到底有多少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判断桌上的容器的容量大小,分成两类:比1升大的容器和比1升小的容器,进一步将1升具体化,再次巩固对1升的认识。先将1升倒入小的容器中体会有多少个,然后将1升倒入更大的容器中去体会1升水的水位,以此来估测大的容器的容量,自然过渡到借助1升感知来估测和推算。】
五、灵活选择参照来估测大的容器的容量
(一)将1升水作为参照估计
1.有了这1升的感知,我们就可以以它为参照来估测这些容器的容量了?(板书:参照、估测)来估一估
2.
估计可乐瓶、水桶的容量
你能估计出这个可乐瓶的容量多少升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借助原有的1升来估计,真方便!
那这个水桶的容量呢?
这个水桶的容量到底是不是5升呢?我们可以进行验证。
3.让学生来验证。
4.这6升水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样合理利用它?(机动)
小结:有了这些几升的经验,我们还可以估更大容器的容量呢!
(二)将几升水作为参照估计
1.
估一估纯净水等的容量。
你能来估一估老师家厨房里的饮用水桶的容量吗?
预设:8升、10升……
你是怎么估的?(借助水桶来估)
你能想到用身边熟悉的水桶容量来估,而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有根据的估,很好。
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揭示答案
你的眼力真不错!我想呀眼力背后其实就是数学思考!
2.请你估一估水槽的容量是多少?
那你能估一估这个水槽的容量吗?
你是怎么估计的?(以饮用水桶作为参照)
(三)将十升水作为参照估计
1.估一估浴缸的容量
要估这个浴缸的容量,你会选谁为参照?(水槽)
预设1:3个水槽(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三个水槽那么大,我们在里面洗澡你觉得怎么样?)太小,那要有几个水槽那么多?
预设2:学生有困难,出示水槽图片比对,长里有3个水槽,宽里有2个,高里有2个,大约有12个水槽的容量,就是360升左右。
【设计意图:灵活借助参照估计各种容器的容量,是对学生的量感的考验。学生有了熟悉的已知容器的容量作为标准能很好的进行估测和推算,从而培养学生量感经验的积累。】
六、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容量和升,学习了灵活选择参照,合理估计的方法。
2.布置任务
认识容量和升
板书:
【总设计意图:“1升”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本课教学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生活,通过三个杯子的盛水多少的问题情境,理解容量的意义,在对比同一壶水会有几种不同结果的探讨中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结合丰富的操作实验活动,感知1升的标准进而将它具体化。借助“比一比”、“量一量”“记一记”、“估一估”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交流反思,对比估测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感受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强化学生对“1升”的空间感知,并借助1升的感知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升”的量感体会,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数学家欧拉说过: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尝试,去直观感知,形成表象,从中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才能收获基于自己体验的和理解的知识和经验。】
……
参照
估测《认识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1-2例1、例2以及试一试,P3“练一练”、P5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1升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一大一小玻璃杯个1个、1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纸杯6个、碗4个、盆1个、小桶1个、大饮料瓶1个、小饮料瓶5个。
教学过程:
1、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和尚新传》,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播放动画)
提问: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和尚,你会选择挑满哪一缸水呢?
学生交流:水缸大小不同,所盛的水的多少也不同。
2.
介绍容器:像水缸这样能装水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说吗?
交流:这些物体不仅可以装水,还可以装油、饮料等液体。你可以给这些物体起个好听的名字吗?
明确:像这样可以装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器皿,叫做容器。
3.
认识容器
出示图片,这些都是容器。
2、新授
1.
初步感知容量
出示两个玻璃杯
提问:这两个玻璃杯也是容器,哪一个能盛的水多?
指名回答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明确:左边玻璃杯能盛的水多,我们就说这个杯子容量大(板贴:容量
大);右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少,我们就说这个杯子容量比较小。(板书:小)
交流: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2.
深刻认识容量
(1)感知容量大小
出示两个冷水壶
提问:你知道这两个冷水壶哪一个容量大一些吗?猜一猜。
追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指名交流:将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壶中,如果倒不满,则这个水壶容量小,如果倒不下,则这个水壶容量大。
师示范倒水,学生说说结果。
(2)统一容量单位
提问:这个水壶(容量大的水壶)容量到底有多大呢?老师带你们做个小游戏。
要求:男女生听从口令;男女生分别观看视频,一方看的时候请另一方闭上眼睛,趴在课桌上。
提问:刚才男生看到了冷水壶里装满水,倒满了几个杯子?
指名回答
提问:刚才女生看到了冷水壶里装满水,倒满了几个杯子?
追问:同样的一壶水,为什么男生倒了5杯,女生却倒了4杯?
学生交流,明确杯子大小不同,倒出的杯数也不同。
追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使用统一大小的杯子。
明确: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大小,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3)初步认识升
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
学生交流。
这些物体的容量都是以升作单位的。(板书:升)升可以用字母“L”来表示。(板书:L)
(4)感知1升有多少
提问: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老师带来了两个物体,一个是空的雪碧瓶,还有一个是装了1升的雪碧,请一个同学来感受一下1升的重量。
指名学生板演。
明确:1升水或饮料的重量就是1千克,但是因为物质不同,并不是所有1升的液体都是1千克,比如:1升的汽油重800克;1升的水银重13.6千克。
提问:刚才我们感受了1升水的重量,那1升水有多少应该如何测量呢?
学生交流。
追问:(为什么不用你们熟悉的小尺测量?)用小尺测量容器的大小方便吗?
学生交流,得出要用统一的工具测量。
提问: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1升杯”,它可以准确测量出1升水,你想看看吗?
用手摸一摸感受“1升杯”。
师示范将1升水倒入量杯中,解释:这就是量杯中的1升水。
请小组合作在量杯中倒出1升水。
师:其实“1升杯”的造型可不止这一种,老师还带来了这样的“1升杯”。(出示正方体容器)如果将1升水倒入里面你觉得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
师示范将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正方体容器中。
交流:在国际单位制中,升不是基本单位,但是容量单位升和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升是长度单位的衍生。每个小组也有一个这样的正方体容器,请小组合作,从里面量出这个正方体容器各个面的边长。
小组操作,指名汇报。
明确:1升水倒入每个面都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刚好倒满。
(5)动手操作
轻松舀一舀:刚才我们用“1升杯”准确的量出了1升水,谁能用老师给的容器舀出1升水吗?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一样容器,请你将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选定容器中,看能倒满几杯/碗/瓶/盆),选出代表汇报。
小组合作,说说几个物体的容量是1升。(板贴:3瓶小芬达
2瓶茉莉花茶
4瓶旺仔牛奶
4个纸杯
3个玻璃杯
2个碗
盆
)
播放古代容器的ppt,小结:从古至今,容器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
3、练习巩固
1.
快乐“1升”,眼力大比拼
估一估
展示实物,说一说容器的容量各是多少升。
指名生回答。
连线,下面物体的容量各是多少升。
指明生回答
击掌表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④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指名交流。
2.
绿色“1升”,生活小知识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
3.
骄傲“1升”,经典历史记载
4、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大
小
L
1升
多少升
3瓶芬达
盆
2瓶茉莉花茶
洗衣液
4瓶旺仔牛奶
矿泉水桶
4个纸杯
浴缸
2个碗
3个玻璃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