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16张PPT)+教案+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16张PPT)+教案+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1 16:07:06

文档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班别:
姓名:
座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前预习】
1.
熟读诗歌,至少三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塘坳(
)倚杖(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大庇(
)突兀(
)见此屋(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译课文,后进行知识配对。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A.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B.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C.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D.(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文本解读】
一读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杜甫与安史之乱
二读节奏,初步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用笔在书本上画出节奏。
2.自由朗读,朗诵你最喜欢的段落。
三读内容,品味情感
小组活动:品一品每小节诗描写了什么景?记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
请参考以下模式来回答:
这节诗(描写了/记叙了/抒发了)
,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情感)。可以从(动词、形容词或修辞)
中感受到。
示例:第一节描写了秋风破屋,茅草翻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



主旨归纳:本诗通过(描写了/记叙了)
,表现了诗人

四传精神,心系家国
1.阅读杜甫的《宿江边阁》,回答问题。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暝色:即暮色,夜色。(2)延:展开,延伸。(3)高斋:即江边阁。
(4)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5)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二句化用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的成句。际:之间,宿:栖宿。
(6)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7)“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8)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这首诗描写了
,表现了诗人

2.分享交流: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人?请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文章内容?精神品质?品析方法?)
【当堂检测】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2.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3.诗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布置作业】
一、背诵全诗。
二、阅读主题丛书95页《小我与大我》,感受作者笔下诗人的情怀。
三、预习《卖炭翁》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薪、苍苍、营、翩翩、敕、叱、直)
3.朗读全文,注意诗的节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首诗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写法的同时,体会诗人贫穷窘迫的生活状态及当时社会生活,感受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从而得到思想启迪。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
【课前预习】
1.
熟读诗歌,至少三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号(

挂罥(

长林梢(
)塘坳(
)倚杖(
)俄顷(
)布衾(
)丧乱(
)广厦(
)大庇(
)突兀(
)见此屋(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译课文,后进行知识配对。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A.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B.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C.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D.(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教学过程】
1、导入:经典咏流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曲
解题
2、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
3、预习展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号(háo)挂罥(juàn
)长林梢(cháng)塘坳(ào)倚杖(yǐ)俄顷(qǐng)布衾(qīn)丧乱(sāng)广厦(shà)大庇(bì)突兀(wù)见此屋(xiàn)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译课文,后进行知识配对。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C

(2)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D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A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A.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B.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C.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D.(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4、文本解读
一读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微课展示):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被誉为“诗圣”。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杜甫辗转来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这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节奏,初步感知
1.听录音,边听边用笔在书本上画出节奏,本诗以七言为主,一般2/2/3节奏,提示标记重读的地方。
2.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诗歌节奏情感。
三读内容,品味情感
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品一品每节诗描写了什么景?记叙了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情?
请参考以下模式来回答:
这节诗(描写了/记叙了/抒发了)
,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情感)。可以从(动词、形容词或修辞)
中感受到。
示例:第一节诗描写了秋风破屋,茅草翻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
第二节中记叙了群童抱茅,诗人叹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愤懑无奈的心情。
第三节中描写夜雨屋漏,记叙诗人长夜无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愁苦忧思的心情。
第四节中抒发了诗人期盼广厦,大庇寒士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旨归纳:本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以及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四传精神,心系家国
1.阅读杜甫的《宿江边阁》,回答问题。
宿江边阁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暝色:即暮色,夜色。(2)延:展开,延伸。(3)高斋:即江边阁。
(4)次水门:临近水边闸门。(5)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二句化用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的成句。际:之间,宿:栖宿。
(6)追飞静:静静地追逐飞翔。得食喧:喧闹地争抢食物。(7)“豺狼”句有暗喻当时军阀混战之意。(8)正乾坤:意谓拨乱反正,改天换地。】
这首诗描写了
诗人夜宿江边阁所见所闻
,表现了诗人
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分享交流: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文章内容?精神品质?品析方法?)
【当堂检测】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诗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布置作业】
一、背诵全诗
二、阅读主题丛书95页《小我与大我》,感受作者笔下诗人的情怀。
三、预习《卖炭翁》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薪、苍苍、营、翩翩、敕、叱、直)
3.朗读全文,注意诗的节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16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
第二十四课


茅屋为秋风所破的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中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
思想感情。(难点)
读作者,知人论世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王朝由
盛转衰之时,被誉为“诗圣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1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
读作者,知人论世
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
759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杜甫辗转来到成都,靠亲
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
搭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读节奏,初步感知
hao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重茅
uan
chan
ao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冒/长林梢,下者/飄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aIna
n
俄顷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sand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sha
bi
安得广廈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XIan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读节奏,初步感知
差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度江/洒江郊,高者/挂胃/林梢,下者/飄转/闶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
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读内容,品味情感
小组活动: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一句话来概括
每一节诗的内容,并揣摩作者的情感。
请参考以下模式来回答
这节诗(描写了/记叙了/抒发了)
表现了诗人
(的心情/情感)。
示例:第一节诗描写了秋风破屋,茅草翻飞的情景,表现
了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
第一节中描写了秋风破屋,茅草翻飞的情景,表现
了诗人焦灼痛惜的心情。
第二节中记叙了群童抱茅,诗人叹息的情景,表现
了诗人愤懑无奈的心情。
第三节中描写了夜雨屋漏,记叙诗人长夜无眠的情」
表现了诗人愁苦忧思的心情。
第四节中抒发了诗人期盼广厦,安稳如山的愿望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