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25.26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分数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安排了求饼干数量的情境,在计算笑笑和淘气有多少块饼干时,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借助图形和分数的意义,把6块饼干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第二种方法是把每块饼干都平均分成2
份,每份都是1块饼干的,即块饼干,6块饼干的就是有6个,在此基础上列出6×。
学情分析:
分数乘法(二),承前分数乘法(一),在之前学生已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第一个意义,以及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懂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过程,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索过程中正确解决简单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旧知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12×=
32×=
20×=
6×=
(2)只列式不计算。
4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6个是多少?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还有许多有关分数乘法的问题,你们想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探究新知
(一)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你能获取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发挥想象,把你对“第一次给出的饼干数量的
”的理解表示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展示汇报:
合作学习要求:聊聊“第一次给出的饼干数量的
”
1.介绍自己表示的“第一次给出的饼干数量的
”。
2.整理本组对“第一次给出的饼干数量的
”的理解。
3.通过交流整理,你有什么收获?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第二次打算给出给出多少块饼干?
第三次打算给出多少块饼干?
(三)解决问题
师:
第二次打算给出给出多少块饼干?那怎样列式呢?(6×)
师:6×可以表示6个是多少,还可以表示什么呢?(6的是多少)
师小结:看来一个数乘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为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还可以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现在把6×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填在书上的方框中,并写出答。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的好,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下面我们就利用这样的方法继续下面的挑战好吗?
2.
第三次打算给出多少块饼干?
师:现在你们能说说第三次打算给出的饼干数是第一次给出的的的意义吗?
生1:把6块饼干看成一个整体,然后把6块饼干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6块饼干的是4块饼干。
生2:也可以把1块饼干看成一个整体,得到1块饼干的是块饼干,6块饼干就有6个。
师:现在列出正确的算式,并算一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总结:是啊,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还研究出了它的计算方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一个数乘分数”。
四、
拓展提升
探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师:8的是多少呢?请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独自画一画,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展示交流。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好吗?
生1:此题可把8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或单位“1”),把8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8的,可用8×来计算。
生2:还可以把1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或单位“1”),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8个正方形就有8个,用乘法来计算。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看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自独自涂一涂,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再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一个数乘分数
6个是多少?
6×
6的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