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选课件
六年级上册
12 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这首歌曲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说,歌颂的就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助学资料
二、课文朗读
同学们大声地朗读三遍课文,要求:
1.读通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读好短句。课文中一些简短的句子言简意赅,或表示情况的紧急,或表示人物的坚定、果敢的情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语速和语调。比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句中的“像泼。像倒。”朗读时速度要快,不要拖泥带水,应该读出洪水的凶猛之势。
我
写
会
咆
废
瞪
哑
揪
呻
哮
嗓
三、字词学习
咆
哑
呻
哮
口字旁书写时偏左上
有口字旁书写时偏左上
易
字
错
书写时注意口字旁的位置在左上方
这四个字都是“口”字旁,表示和嘴巴、语言或嘴巴的动作有关
不要丢掉最后一笔
废
组词:
废纸 废水
揪
组词:
揪心 揪出
“火”的第一笔是点
“火”的第二笔是短撇
咆哮:
猛兽怒吼。形容人暴怒喊叫,也形容水奔腾轰鸣。 本文是形容水奔腾轰鸣。
词
理
语
解
搀扶:
用手轻轻架住对方的手或胳膊。
祭奠:
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当: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狞笑:
凶恶地笑。
放肆: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沙哑:
(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惊慌:
害怕慌张。
跌跌撞撞:
拥戴:
清瘦:
状态词,形容走路不稳。
推举拥护;拥护爱戴。
婉辞,指人瘦。
乱哄哄:
状态词,形容声音嘈杂。
多
字
音
折
zhé(折回)
zhē(折腾)
shé (折本)
近
词
义
咆哮——
怒吼
拥戴——
放肆——
祭奠——
拥护
放纵
祭祀
惊慌——
镇定
逼近——
远离
沙哑——
清脆
痛苦——
舒服
反
词
义
四、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他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果断指挥、沉着疏导村民撤离,自己和儿子却不幸牺牲的故事。
1.比一比再组词。
咆( )
五、当堂检测
炮( )
袍( )
呻( )
伸( )
神( )
大炮
咆哮
旗袍
伸展
呻吟
神话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的野马
( )的脸
( )地说
( )地呻吟
受惊
冷冷
痛苦
清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描写雨和洪水的好词好句。
六、布置作业(共31张PPT)
2021年秋人教部编版语文精选课件
六年级上册
12 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然后思考:洪水到来时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突遇山洪
“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势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凶猛。
为下文的山洪暴发做了铺垫。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水一泄而不可收的景象。
山洪咆哮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你拥我挤”说明大家很着急地跑,没有秩序。“疯了似的”写出人们跑得又快又乱。
写出了人们在洪水到来时惊慌失措的情形。
朗读指导
同学们在朗读这两个句子时,语气上要急促一些,读出村民们遇到洪水狂奔而来时的那种恐慌心理。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只有”说明这是大家唯一的求生之路。
突出了桥的重要性。
自由朗读课文第5~13自然段,看看同样置身于洪水中的老汉又是怎样的表现?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并用心感受他是个怎样的人?
沉着疏导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这是一个拟人句,写出了洪水的疯狂。
“跌跌撞撞”写出人们惊慌奔跑的样子。“拥”写出了当时混乱的场面。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淌”说明老汉已经在这里站了很长一段时间。“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
老汉的镇定表现与村民们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
“不说话”“盯”表现出老汉当时的威严与镇定。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竟”说明老汉的话起了作用。
这是描写老支书语言的句子,老汉说话简短有力。
表现出老汉的坚定如山。
“依次”写出了群众在老汉的组织下有序撤离。
指名朗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找出这些段落中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并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桥塌殉职
“蹿”“舔”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舔着人们的腰”说明洪水达到人的腰部了,情况越来越危急。
拟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揪、吼”是对老汉动作的描写。
说明老汉坚毅果断,不容置疑。
“像只豹子”说明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发抖”“呻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踩踏下,不堪重负。
表现了木桥即将断裂的危急情形,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瞪”说明小伙子对老汉不满,但他还是听从了老汉的话。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吼”“推”表现出老汉当时非常着急。
从小伙子和老汉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面对生死抉择时,他们都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吞没”说明老汉和小伙子都没能脱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呈现出一片汪洋的景象。
老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同学们齐读课文第24~27自然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篇尾揭示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他们是父子俩。构思新颖别致,解开悬念,前后照应。
祭奠英灵
三、结构梳理
舍己救人
无私无畏
桥
突遇山洪——人们惊慌失措
沉着疏导——老汉临危不惧
桥塌殉职——老汉英勇献身
祭奠英灵——慷慨悲壮
四、拓展延伸
1998年抗洪救灾的情景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众志成城,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屈服在全民族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移山伟力前。
“九八抗洪”那种在危难时刻全体民众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那种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性格里,天地长存,日月永驻。
五、当堂检测
1.找出本文中描写洪水(雨水)来势凶猛的四字词语。
2.选词填空。
惊慌 惊惶
①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大家___失措。
②遇到危险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切不可___。
惊惶
惊慌
山洪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理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_____ ,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几个场景。
小说
老汉
突遇山洪
沉着疏导
祭奠英灵
桥塌殉职
六、布置作业
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再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