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三)
高一历史
(范围:岳麓版版必修II第1-17课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2.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
(?http:?/??/?www.21cnjy.com?)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21教育网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3.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
(?http:?/??/?www.21cnjy.com?)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www.21-cn-jy.com
A.人口增加使田亩不足分配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4.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
(?http:?/??/?www.21cnjy.com?)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www-2-1-cnjy-com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5.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
时间
官员总数(人)
北方地区官员
(人)
南方地区官员
(人)
北宋前期
329
278
51
北宋中期
429
274
155
北宋后期
300
121
179
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6.许停云《万古江河》记载
(?http:?/??/?www.21cnjy.com?):”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青铜制器皿在山东各处出土者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井且越晚越多装饰性与趣味性”这可以说明青铜器2·1·c·n·j·y
A.礼仪性的淡化
B.广泛用于平民生活
C.神圣性的增强
D.完全成为艺术珍品
7.“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
(?http:?/??/?www.21cnjy.com?)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符合材料中叙述的史实是
A.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突破了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D.局部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8.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
(?http:?/??/?www.21cnjy.com?)”,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9.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
(?http:?/??/?www.21cnjy.com?)现了早期的“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这一现象
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
10.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世界,欧洲的市场一下
(?http:?/??/?www.21cnjy.com?)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布、美洲的烟草、可可等等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几大洲的经济得到了交流。可见,新航路开辟直接导致欧洲【来源:21cnj
y.co
m】
A.出现商业革命
B.爆发价格革命
C.封建制度解体
D.生产方式革新
11.玉米在16世纪中期,
(?http:?/??/?www.21cnjy.com?)即明朝传人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人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人到内地。”玉米传人中国可以反映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B.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同步
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从此有了联系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
1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21
cnjy
com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1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
(?http:?/??/?www.21cnjy.com?)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其历史根源是
A.亚非拉国家因地制宜发展迅速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14.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
(?http:?/??/?www.21cnjy.com?)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英国【版权所有:21教育】
A.建立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
B.拥有了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
C.占据了优越特殊的地理位置
D.遵循了平等的国际贸易分工
15.1888年,英德争夺清政府军舰的建造订单,德国首相俾斯麦指示伏尔理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订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出处:21教育名师】
A.西方国家控制着中国海军装备
B.英德企图通过军事技术获取在华特权
C.中国海防面临西方的严重威胁
D.清政府已熟知近代国际经济活动规则
16.国民政府推行的战时工业合作社运动
(?http:?/??/?www.21cnjy.com?),最初由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夫妇等人发起,旨在以工业生产为目标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1938年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其后,在西北、晋绥、东南、浙皖、湘桂、滇黔、川康等7个区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1900多个合作社,生产和经营军需民用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西南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B.建立了覆盖面广大的工业网
C.有效地补充了战时经济的不足
D.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1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曲线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发展出现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是
(?http:?/??/?www.21cnjy.com?/??)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放松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18.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导致社会发生巨变,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的产物,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是
A.中山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西装
19.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
(?http:?/??/?www.21cnjy.com?)书当地官员,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
A.增强了国人对版权保护的意识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强化了国家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D.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
20.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
(?http:?/??/?www.21cnjy.com?)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納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
C.赋予了一切投机例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2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
(?http:?/??/?www.21cnjy.com?)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22.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http:?/??/?www.21cnjy.com?),美国出现了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被迫将数十万加仑的牛奶倾倒入下水道。人们不仅想起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奶农们也曾将大量牛奶倾倒入大海。对此,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主要对策是21cnjy.com
(?http:?/??/?www.21cnjy.com?/??)
图为美国奶农正将大量牛奶倾倒入下水道
A.发放紧急救济金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协调劳资关系
23.有学者写道:20世纪五六
(?http:?/??/?www.21cnjy.com?)十年代的西欧各国“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材料主要表明2-1-c-n-j-y
A.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争取更多自主权
B.欧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D.美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无暇顾及欧洲
24.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A.缓和社会矛盾
B.改善劳资关系
C.刺激社会消费
D.重塑政府形象
25.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对重
(?http:?/??/?www.21cnjy.com?)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21·世纪
教育网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完全将企业管理权给地方
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
(?http:?/??/?www.21cnjy.com?)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成
(?http:?/??/?www.21cnjy.com?)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4分)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
(?http:?/??/?www.21cnjy.com?)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21·cn·jy·com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卖奴
(?http:?/??/?www.21cnjy.com?)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公元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21
cnjy
com
——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
(?http:?/??/?www.21cnjy.com?))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
开始的时候,工人往往责怪自己未能养
(?http:?/??/?www.21cnjy.com?)活他们的家人。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工友也没有就业机会时,他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冲突的本质——他们植根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不仅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还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大量的工人却被压迫到生存的边缘。对于大企业和政府的巨大愤怒在增长,从1930年起,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美)泰迪·西巴鲍《社会主义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并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6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三)
高一历史
(范围:岳麓版版必修II第1-17课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战国策·赵策》载:“秦以牛田,水通粮。”据此可知
A.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
C.战国时秦国已使用牛耕
D.秦国的农业技术较他国先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战国策?赵策
(?http:?/??/?www.21cnjy.com?)》”“秦以牛田”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已使用牛耕,但无法体现出春秋时期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出牛耕最早出现在秦国和秦国农业技术先进,故BD项排除。【来源:21cnj
y.co
m】
2.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
(?http:?/??/?www.21cnjy.com?)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桑田三亩一家衣食
(?http:?/??/?www.21cnjy.com?),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可知该方案重在强调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收益。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的材料信息,排除;精耕细作指的是农户增加各种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的材料信息,排除。
3.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
(?http:?/??/?www.21cnjy.com?)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口增加使田亩不足分配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
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战乱,
(?http:?/??/?www.21cnjy.com?)有些无主荒地无人耕种,所以女婢和耕牛均可授田,而到了隋唐,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严重,故A项正确。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故
B
项错误。儒学复兴是宋代,故
C
项错误。材料“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表明女婢现象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21·世纪
教育网
4.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
(?http:?/??/?www.21cnjy.com?)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唐朝以前,经济
(?http:?/??/?www.21cnjy.com?)中心基本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治中心在西北,所以漕运基本是东西方向;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漕运方向为南北方向,这种变化说明了经济格局的变化影响了漕运方向的改变,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B只是一个时期反映,B片面;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C错误;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D错误。
5.下表是根据《宋史》按籍贯统计的北宋入传(正传和循吏传)官员地域分布情况
时间
官员总数(人)
北方地区官员
(人)
南方地区官员
(人)
北宋前期
329
278
51
北宋中期
429
274
155
北宋后期
300
121
179
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渐进性
B.北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
C.北宋时期北方总人口数量日渐减少
D.北宋后期官吏减少缓解了财政负担
【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入
(?http:?/??/?www.21cnjy.com?)传的北方地区官员逐渐减少,南方地区官员逐渐增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重心南移,故选A;BC不符合史实,排除;北方官员入传的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北宋后期官吏减少,排除D。21教育网
6.许停云《万古江河》记载:”春秋
(?http:?/??/?www.21cnjy.com?)战国时代,齐国的青铜制器皿在山东各处出土者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井且越晚越多装饰性与趣味性”这可以说明青铜器
A.礼仪性的淡化
B.广泛用于平民生活
C.神圣性的增强
D.完全成为艺术珍品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齐国青铜器皿
(?http:?/??/?www.21cnjy.com?)中礼器越来越少,日用品相对普遍,器皿的器形和纹饰越来倾向于装饰性和趣味性,由此可以说明当时青铜器礼仪性的淡化,故选A;“广泛用于”过于夸张,排除B;当时青铜器中礼器越来越少,器形与纹饰趣味性增加,说明神圣性在弱化,排除C;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A。
7.“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
(?http:?/??/?www.21cnjy.com?),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符合材料中叙述的史实是
A.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突破了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C.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
D.局部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B
【解析】宋代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B正确;A、C、D是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排除。
8.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
(?http:?/??/?www.21cnjy.com?)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
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
D.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苏州“机户数
(?http:?/??/?www.21cnjy.com?)千”,雇工“数千人”,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选项错误;苏州一地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区雇佣劳动趋于普及,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D选项错误。21cnjy.com
9.明清时期,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早期的
(?http:?/??/?www.21cnjy.com?)“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棉花种植超过了传统的稻米种植,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这一现象
A.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是劳动力市场化的直接体现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棉花种植超过了传
(?http:?/??/?www.21cnjy.com?)统的稻米种植”等信息来看,这一现象助推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雇佣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早已完成,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劳动力的市场化,排除D项。2-1-c-n-j-y
10.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
(?http:?/??/?www.21cnjy.com?)世界,欧洲的市场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布、美洲的烟草、可可等等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几大洲的经济得到了交流。可见,新航路开辟直接导致欧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出现商业革命
B.爆发价格革命
C.封建制度解体
D.生产方式革新
【答案】A
【解析】题干显示新航路开
(?http:?/??/?www.21cnjy.com?)辟后,欧洲商品种类增加,贸易范围扩大,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A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物价上涨,题干未体现,排除B;封建制度解体、生产方式革新与题干中内容明显不符,排除C、D。
11.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人
(?http:?/??/?www.21cnjy.com?)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人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人到内地。”玉米传人中国可以反映出
A.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B.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新航路开辟同步
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从此有了联系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玉米传入
(?http:?/??/?www.21cnjy.com?)中国,有陆路和海路两种途径,结合所学可知,玉米原产于美洲,在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资物种交流,故选D;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出现,B错误;南极洲当时还没有联系,C错误。
12.“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答案】C
【解析】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
(?http:?/??/?www.21cnjy.com?)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故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1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
(?http:?/??/?www.21cnjy.com?)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其历史根源是www-2-1-cnjy-com
A.亚非拉国家因地制宜发展迅速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一些国
(?http:?/??/?www.21cnjy.com?)家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因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单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故D符合题意。发展迅速不符合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三角贸易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列强大力殖民的体现,且其对非洲和黑奴等的伤害不能说是优势互补,故B不符合题意。发展民族经济与形成单一经济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14.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
(?http:?/??/?www.21cnjy.com?)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英国
A.建立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
B.拥有了先进的工业生产能力
C.占据了优越特殊的地理位置
D.遵循了平等的国际贸易分工
【答案】B
【解析】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正在进
(?http:?/??/?www.21cnjy.com?)行工业革命,因此其已经被分配承担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英国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B正确;英国在1689年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英国的地理位置是其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制造商品能力强大的主要条件,排除C;当时的英国在世界中确立了霸主地位,其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排除D。
15.1888年,英德争夺清政府军舰的建造订单,德国首相俾斯麦指示伏尔理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订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
A.西方国家控制着中国海军装备
B.英德企图通过军事技术获取在华特权
C.中国海防面临西方的严重威胁
D.清政府已熟知近代国际经济活动规则
【答案】B
【解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
(?http:?/??/?www.21cnjy.com?)析可知,英德之所以争夺清政府军舰的建造订单,是企图通过为清政府建造军舰获取更多的在华特权,故选B;英德争取清政府的军舰建造订单不代表西方国家控制中国的海军装备,排除A;CD项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版权所有:21教育】
16.国民政府推行的战时工业合作社运动,最初
(?http:?/??/?www.21cnjy.com?)由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夫妇等人发起,旨在以工业生产为目标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1938年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其后,在西北、晋绥、东南、浙皖、湘桂、滇黔、川康等7个区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1900多个合作社,生产和经营军需民用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西南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B.建立了覆盖面广大的工业网
C.有效地补充了战时经济的不足
D.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答案】C
【解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行战时工业合作社
(?http:?/??/?www.21cnjy.com?)运动,在多地设立办事处,建立近两千个合作社,发展工业生产,这种群众性经济救亡活动,通过生产和经营军需民用产品,有效地补充了战时经济不足,C项正确;战时工业合作化运动分布不仅限于西南地区,A项错误;战时群众性的经济救亡运动,以生产军需民用,服务战时为主,并没能建立起覆盖面广大的工业网,B项错误;奠定中国工业初步基础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的实施,D项错误。
1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影响曲线3所代表的经济形式发展出现最高峰(图中字母A处)的原因是
(?http:?/??/?www.21cnjy.com?/??)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放松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
D.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B
【解析】曲线3产生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消
(?http:?/??/?www.21cnjy.com?)失于1956年,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可知,这一曲线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其最高峰出现的时间与一战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因此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B正确;A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膨胀是在抗战时期,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是在1927年之后,与最高峰时间不符,排除D,
18.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导致社会发生巨变,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也出现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中西合璧的产物,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是
A.中山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西装
【答案】A
【解析】中山装在中国传统服饰的
(?http:?/??/?www.21cnjy.com?)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服饰的特点而形成的,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故选A;长袍马褂和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西装是西式服饰,都没有体现中西合璧,排除BCD。故选A。
19.1897年,《时务报》司事上书当地官员
(?http:?/??/?www.21cnjy.com?),称翻印之书雠校不详,错误甚多,又大失原意,误人不浅,要求地方政府予以保护,引起了朝廷和社会的关注,1910年,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朝廷的这一举措
A.增强了国人对版权保护的意识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C.强化了国家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D.保证了出版业的稳健发展
【答案】A
【解析】《时务报》司事通过
(?http:?/??/?www.21cnjy.com?)上书当地官员,最终使朝廷“通过《著作权律》,满足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保护版权的要求”,这是版权意识增强的结果,同时政府的做法又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版权意识,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B;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20.1921年4月,列宁
(?http:?/??/?www.21cnjy.com?)在《论粮食税》中明确提出“重新审查和修正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納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据此判断,列宁
A.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B.主张集中人力物力保障战时需要
C.赋予了一切投机例把活动的合法性
D.以计划经济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从时间和“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
(?http:?/??/?www.21cnjy.com?)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故为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肯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故A正确。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列宁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不可能容忍一切投机倒把活动,排除C。由材料来看,列宁采取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而非计划经济模式,排除D。21·cn·jy·com
2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
(?http:?/??/?www.21cnjy.com?)》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答案】C
【解析】“爱情婚配”指的是总统和人
(?http:?/??/?www.21cnjy.com?)民之间的爱情婚配,即总统通过“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维护广大劳工的权利而非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政”是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而非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计划经济经验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2.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
(?http:?/??/?www.21cnjy.com?)期间,美国出现了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被迫将数十万加仑的牛奶倾倒入下水道。人们不仅想起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萧条”时期,奶农们也曾将大量牛奶倾倒入大海。对此,当年的罗斯福总统主要对策是【出处:21教育名师】
(?http:?/??/?www.21cnjy.com?/??)
图为美国奶农正将大量牛奶倾倒入下水道
A.发放紧急救济金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协调劳资关系
【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为解
(?http:?/??/?www.21cnjy.com?)决农业问题,采取减耕减产,政府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解决农民的困境,C正确;紧急救济金并不是直接针对农民,排除A;以工代赈主要针对的是失业群体,而非特定指向农民,排除B;协调劳资关系涉及的是对工人阶级利益的维护,与农业无关,排除D。
23.有学者写道:20世纪五六十
(?http:?/??/?www.21cnjy.com?)年代的西欧各国“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材料主要表明
A.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争取更多自主权
B.欧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C.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D.美国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无暇顾及欧洲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
(?http:?/??/?www.21cnjy.com?)的西欧各国”“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可以看出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争取更多自主权,故选A;B是197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可知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不符合,C错误;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4.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2·1·c·n·j·y
A.缓和社会矛盾
B.改善劳资关系
C.刺激社会消费
D.重塑政府形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
(?http:?/??/?www.21cnjy.com?)、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A正确。改善劳资关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刺激社会消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C错误。重塑政府形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而不是目的,D错误。
25.1964年苏联政府做出决定:
(?http:?/??/?www.21cnjy.com?)对重工业企业,国家只下达产量计划和盈利计划,其他经济指标由企业自行制定;轻工业企业的产量和计划由企业自行制定。当企业完成计划时,企业可以从利润中提取奖励基金。由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用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B.试图突破所有制结构模式
C.完全将企业管理权给地方
D.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答案】D
【解析】此时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http:?/??/?www.21cnjy.com?)“轻工业企业的产量……提取奖励基金”说明当时的政府给予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下放企业自主权,不是用市场调节经济,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不是想突破传统公有制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
(?http:?/??/?www.21cnjy.com?)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辟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1219年春
(?http:?/??/?www.21cnjy.com?),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刺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恩汗从不花刺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试分析其历史意义。(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4分)
【答案】(1)措施:拓展疆
(?http:?/??/?www.21cnjy.com?)域,鼓励通商;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意义:促进了蒙古帝国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2)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解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
(?http:?/??/?www.21cnjy.com?)“让商人自由经商”、“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始辟其路”,、“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了鼓励通商,拓展疆域,修筑道路,设立驿站,驻扎军队,派遣官吏等措施。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对促进帝国境内贸易发展,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影响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21
cnjy
com
(2)方式:根据材料二中“亲征花刺
(?http:?/??/?www.21cnjy.com?)子模”、“进军撒麻耳干”、“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等信息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战争和和平两种。表现:根据材料二中“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表现主要有,前期以战争方式为主,注重技术交流;后期以和平方式为主,实现全方位交流。
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
(?http:?/??/?www.21cnjy.com?)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
(?http:?/??/?www.21cnjy.com?)卖奴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公元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
——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21
cnjy
com
【答案】(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
(?http:?/??/?www.21cnjy.com?)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并垄断了英国在东亚的贸易;以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
(2)条件: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支持。影响:加强世界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解析】(1)背景:根据题干时间
(?http:?/??/?www.21cnjy.com?)1600年、1709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地理大发现;根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可知,东印度公司成立顺应了当时殖民扩张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印度成立的时间正是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时期;从政治角度看,东印度公司成立前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从经济角度看,东印度公司成立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点:根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可知,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根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从竞争到整合为一家,可知这一公司整合并垄断了英国在东亚的贸易;根据材料“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可知,以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根据材料“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可知,建立起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根据材料“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可知,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
(2)条件:根据材料提供
(?http:?/??/?www.21cnjy.com?)的时间可知,18世纪英国殖民霸权逐步确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18世纪的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从政府角度看,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支持黑奴贸易。影响:根据材料“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可知,加强世界经济联系,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
(?http:?/??/?www.21cnjy.com?))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二
开始的时候,工人往往责
(?http:?/??/?www.21cnjy.com?)怪自己未能养活他们的家人。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工友也没有就业机会时,他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冲突的本质——他们植根于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不仅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还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大量的工人却被压迫到生存的边缘。对于大企业和政府的巨大愤怒在增长,从1930年起,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美)泰迪·西巴鲍《社会主义选择》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并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6分)
【答案】(1)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限制农产品生产。
目的: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2)状况: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http:?/??/?www.21cnjy.com?),有组织的大规模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的示威斗争不断出现。影响:缓和了潜在的激进工农运动,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解析】(1)根据材料“
(?http:?/??/?www.21cnjy.com?)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限制农产品生产。根据材料“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可以归纳出罗斯福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2)由材料二“从1930年起
(?http:?/??/?www.21cnjy.com?),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有组织的大规模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的示威斗争不断出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在农业上的措施,逐渐使农产品价格提升;罗斯福针对就业问题,实行了“以工代赈”;由此缓和了潜在的激进工农运动,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