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三)
高一历史
(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一至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21教育网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商合办手工业
3.唐代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下散。”据此可知,唐代21
cnjy
com
A.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重农抑商观念浓厚
4.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
(?http:?/??/?www.21cnjy.com?)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
(?http:?/??/?www.21cnjy.com?)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土棉、土纱生产量大为减少;制茶、缫丝等手工业则获得较快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出处:21教育名师】
A.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B.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C.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7.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
(?http:?/??/?www.21cnjy.com?)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8.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前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4.5%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8.7%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0.68%
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9.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
(?http:?/??/?www.21cnjy.com?)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10.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
(?http:?/??/?www.21cnjy.com?)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11.1980年9月30日,一间2
(?http:?/??/?www.21cnjy.com?)0平方米的小屋内,挂起了编号为001的北京首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刘桂仙的“悦宾餐馆”开张了。70多家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连续好几天半条胡同都排满了到这里吃饭的人。“悦宾餐馆”的开张营业见证了2-1-c-n-j-y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揭开序幕
B.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12.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
(?http:?/??/?www.21cnjy.com?)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C.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D.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
13.1977年,中国经济出现快速恢复。据此
(?http:?/??/?www.21cnjy.com?)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前一年指定的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到1985年达到钢产量6000万吨的目标,即增长到252%,而钢产量实际到1985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的197%。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增强了经济建设的信心
B.传统经济建设观念仍影响中央决策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全国人大重新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4.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的局面。这些社会生活表明2·1·c·n·j·y
A.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面临倒台
B.传统价值观正统地位出现松动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社会观念
D.国人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
15.1898年5月,清廷
(?http:?/??/?www.21cnjy.com?)发布上谕称建铁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21·世纪
教育网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16.如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
(?http:?/??/?www.21cnjy.com?/??)
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
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
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
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17.“最活跃的是欧洲的
(?http:?/??/?www.21cnjy.com?)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www-2-1-cnjy-com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8.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
(?http:?/??/?www.21cnjy.com?)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
A.最早开辟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B.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C.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
D.曾占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
19.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
(?http:?/??/?www.21cnjy.com?)00万镑,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镑;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工业部门大量涌现
B.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C.工业生产迅猛增长
D.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20.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由1870年的23%上升为38%,在世界工业中独占鳌头。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美国【版权所有:21教育】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贸易中心的建立
C.海外殖民掠夺的进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1.“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
(?http:?/??/?www.21cnjy.com?)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21
cnjy
com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2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年增长
(?http:?/??/?www.21cnjy.com?)率达到4%,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但是,1929
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总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尚不足24%。这一现象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C.导致了金融市场不稳定
D.表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23.1938年2月美国通过《农业调
(?http:?/??/?www.21cnjy.com?)整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该立法的目的主要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刺激农产品出口
D.缓解粮食供应短缺
24.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机的
(?http:?/??/?www.21cnjy.com?)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一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60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应用
B.混合经济的减少
C.国家干预经济的滥用
D.“新经济”的出现
25.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
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
(?http:?/??/?www.21cnjy.com?)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
(?http:?/??/?www.21cnjy.com?)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来源:21cnj
y.co
m】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江春铺网阔,夜晚鬻蔬迟。子美犹如
(?http:?/??/?www.21cnjy.com?)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6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http:?/??/?www.21cnjy.com?)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21cnjy.com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材料三
1992年起,我国掀起新一轮
(?http:?/??/?www.21cnjy.com?)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21·cn·jy·com
——摘编自唐廷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97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6分)www.21-cn-jy.com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的时代背景。(6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
(?http:?/??/?www.21cnjy.com?)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8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三)
高一历史
(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一至六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耕作方式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出处:21教育名师】
2.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商合办手工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在古代中国手工
(?http:?/??/?www.21cnjy.com?)业的主要经营形态中,能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精美的产品的是官营手工业。其它都是错误的,都没有能力得到上面的待遇。所以本题选A选项。
3.唐代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下散。”据此可知,唐代21教育网
A.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重农抑商观念浓厚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唐朝的“市”必须
(?http:?/??/?www.21cnjy.com?)在州县才能设置,并且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表明唐代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答案为A。材料不能看出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强化,C错误。材料是对“市”的地点和时间限制,与重农抑商观点不符,排除D。【版权所有:21教育】
4.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
(?http:?/??/?www.21cnjy.com?)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需要读懂三句话的意思,再结
(?http:?/??/?www.21cnjy.com?)合选项一一对应,由“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知D项说法正确;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可知B项正确,而重农抑商应该是战国商鞅,所以选C。
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
(?http:?/??/?www.21cnjy.com?)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21·cn·jy·com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明清时
(?http:?/??/?www.21cnjy.com?)期专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等政策,受当时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中国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扫荡旧经济基础(封建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的说法明显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繁荣,B项错误;鸦片走私泛滥和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商品输出是在19世纪中期,与明、清前期时间不符,CD两项错误。www.21-cn-jy.com
6.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土棉、土纱生产量大为减少;制茶、缫丝等手工业则获得较快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B.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C.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C
【解析】茶叶、蚕丝是中国的对外出口商品
(?http:?/??/?www.21cnjy.com?),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后制茶、缫丝等手工业的发展是由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出口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故选C;当时中国生产领域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行业发展区域不平衡,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21
cnjy
com
7.20世纪某个时期,中
(?http:?/??/?www.21cnjy.com?)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挤压,再加上政府不断增捐加税,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纷纷倒闭。该时期最可能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民族工业受到官僚
(?http:?/??/?www.21cnjy.com?)资本的摧残挤压……通货急剧膨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统治后期,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大量发行法币,通货急剧膨胀,美国加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加之官僚资本的不断膨胀,使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排除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家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排除B。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受到破坏,大量工厂内迁,题干现象并不符合此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特征,故排除C。
8.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前期
1912—1920
13.4%
一战后
1921—1922
—4.5%
国民政府前期
1927—1936
8.7%
抗战时期
1937—1945
—2.45%
两党内战
1946—1949
—0.68%
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商
(?http:?/??/?www.21cnjy.com?)业得到了发展,因此不是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故表格不能反映出此信息,C符合题意;从表中可见1912-1949期间,民族工业生产状况有时增长快,有时负增长,故A表述正确,不符题意,排除;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侵华战争使民族业的生产大幅下降,故B正确,不符题意,排除;“国民经済建设运动”是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表中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
(?http:?/??/?www.21cnjy.com?):“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我在重庆办的中
(?http:?/??/?www.21cnjy.com?)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可以看出是官僚资本的投资使他受到排挤和打击,故A正确,B错误;CD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表述错误,可排除。故选A。2·1·c·n·j·y
10.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
(?http:?/??/?www.21cnjy.com?)“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www-2-1-cnjy-com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发
(?http:?/??/?www.21cnjy.com?)展经济“迫不及待”的思想,由此引发了“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的大跃进运动,B正确;一五计划是1957年就已经完成,A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把以前的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C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属于天灾,不是人为造成,D错误。
11.1980年9月30日,一
(?http:?/??/?www.21cnjy.com?)间20平方米的小屋内,挂起了编号为001的北京首家个体餐饮工商执照,刘桂仙的“悦宾餐馆”开张了。70多家国内外媒体蜂拥而至,连续好几天半条胡同都排满了到这里吃饭的人。“悦宾餐馆”的开张营业见证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揭开序幕
B.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为第一家私营餐厅的产生,说明
(?http:?/??/?www.21cnjy.com?)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单一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开始松动,故C正确;1981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试点,故A不正确;材料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不正确。
12.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
(?http:?/??/?www.21cnjy.com?)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来源:21cnj
y.co
m】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B.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C.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
D.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
【答案】B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初期
(?http:?/??/?www.21cnjy.com?),工人对于企业改制不理解,十年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职工变化说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理解和认知,B正确;A项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C中社会保障不是材料反映主旨的原因,排除。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错误。21cnjy.com
13.1977年,中国经
(?http:?/??/?www.21cnjy.com?)济出现快速恢复。据此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前一年指定的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到1985年达到钢产量6000万吨的目标,即增长到252%,而钢产量实际到1985年增长到1977年产量的197%。材料表明
A.改革开放增强了经济建设的信心
B.传统经济建设观念仍影响中央决策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全国人大重新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
(?http:?/??/?www.21cnjy.com?)985年的钢产量没有达到规划要求,说明规划的制定标准过高,受到了“左”倾建设观念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1978年2月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故A选项错误;1978年“左”倾错误已经结束,材料不能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故C选项错误;全国人大的地位问题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4.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的局面。这些社会生活表明
A.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面临倒台
B.传统价值观正统地位出现松动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社会观念
D.国人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男人剪辩、女子放足、
(?http:?/??/?www.21cnjy.com?)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逐渐自由、平等,说明传统价值观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涉及的是社会风俗的变迁,而且中华民国建立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社会观念,排除;D项,“普遍”的说法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5.1898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称建铁
(?http:?/??/?www.21cnjy.com?)路为“自强要策”,正式宣布兴办铁路。截至1911年,初步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其中自建铁路达5754公里。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发展
A.反映了列强倾销商品的要求
B.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C.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是洋务派自强政策推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截至1911年,初步
(?http:?/??/?www.21cnjy.com?)建成以北京为枢纽的京奉京汉京张津浦四条官办铁路干线,以及华北的正太等官商所办各线,总长约达9292公里”可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干线,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故选B;材料主旨是清廷主张修建自己的铁路,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列强入侵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洋务运动结束于18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6.如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
(?http:?/??/?www.21cnjy.com?/??)
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
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
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
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自办民族报刊多以
(?http:?/??/?www.21cnjy.com?)开启民智、改造国家社会为目标,反映了近代民族报刊救亡与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民族报刊因商业利润而创办,排除A项;题干中未反映革命与改良思潮的争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近代报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排除D项。故选C。
17.“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
(?http:?/??/?www.21cnjy.com?),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从公元1500年前后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汇合交融
B.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C.确立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D.使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中国的茶叶、丝
(?http:?/??/?www.21cnjy.com?)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不但拓宽了交往渠道,还让世界上许多原本互不相知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有所来往,使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整体,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加速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没有确立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中心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各方面领先世界其他地方而成为世界中心的,故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得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该内容,故D选项错误。
18.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
(?http:?/??/?www.21cnjy.com?)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2-1-c-n-j-y
A.最早开辟到达亚洲的新航路
B.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C.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
D.曾占领了中国香港和台湾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符合“造船业发达”,“17
(?http:?/??/?www.21cnjy.com?)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三个条件的国家是荷兰,它号称“海上马车夫”,B项正确;最早开辟到亚洲新航路的是葡萄牙,A项错误;西班牙曾经拥有号称“无敌舰队”的海军,C项错误;荷兰没有占领过香港,D项史实错误。
19.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
(?http:?/??/?www.21cnjy.com?)万镑,增加到1840年的45590万镑;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工业部门大量涌现
B.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C.工业生产迅猛增长
D.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得到“原棉消耗量”、“生铁产
(?http:?/??/?www.21cnjy.com?)量”、“煤产量”都极大地增加,表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是由于大机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C选项符合题意。仅从原料消耗来看是不能得出工业部门大量涌现的结论的,A选项排除。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对原料需求的加大,B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结论,D选项排除。
20.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由1870年的23%上升为38%,在世界工业中独占鳌头。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美国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贸易中心的建立
C.海外殖民掠夺的进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德
(?http:?/??/?www.21cnjy.com?)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比重上升的主要和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A选项排除。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美国,B选项排除。美国并非依靠海外殖民扩张崛起的,C选项排除。
21.“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
(?http:?/??/?www.21cnjy.com?)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答案】D
【解析】500年前欧洲人拿
(?http:?/??/?www.21cnjy.com?)着《圣经》到非洲的主要目的还是殖民掠夺,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拿着《圣经》传播基督教只是目的之一,不是主要目的,或者说传播宗教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然是殖民掠夺,“象牙”的拥有者易手,反映了经济方面的冲突,《圣经》的传播反映了文化、文明的融合,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冲突,A和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冲突,不是融合,C错误。
22.20世纪20年代,美
(?http:?/??/?www.21cnjy.com?)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达到4%,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但是,1929
年约60%的美国家庭的总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尚不足24%。这一现象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B.制约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C.导致了金融市场不稳定
D.表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60%的美国家庭的总
(?http:?/??/?www.21cnjy.com?)收入占全国总收入尚不足24%”可知,美国大部分家庭的消费能力有限,这会制约国内市场的发展,故选B;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而非国家干预,排除A;消费能力的不足不会直接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排除C;美国经济年增长率仍达到了4%,工业生产仍增长近一倍,这说明美国还未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排除D。
23.1938年2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
(?http:?/??/?www.21cnjy.com?)》,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该立法的目的主要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C.刺激农产品出口
D.缓解粮食供应短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鼓励农民对农
(?http:?/??/?www.21cnjy.com?)产品进行定额生产,可以减少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数量,从而减轻生产过剩的状况,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故选A;政府是要发放补贴的,这会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排除B;如果要刺激农产品出口,则会鼓励农民多生产,而不是像材料那样去进行限制,排除C;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面临的是生产过剩的问题,而不是粮食短缺,排除D。
24.面对战后西欧经济困境和社会危
(?http:?/??/?www.21cnjy.com?)机的困局,德国社会民主党响亮地提出了“尽一切可能开展竞争,按一切需要实行计划”的口号,结果60年代就形成了高税收支持高福利,高福利刺激高税收的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的应用
B.混合经济的减少
C.国家干预经济的滥用
D.“新经济”的出现
【答案】C
【解析】据“按一切需要实行计
(?http:?/??/?www.21cnjy.com?)划”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后德国出现高福利、高税收的恶性循环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经济发展,故选C;战后西欧实行国家干预,混合经济增多,排除AB;“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C。
25.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答案】D
【解析】由图中所示A、B两种理论
(?http:?/??/?www.21cnjy.com?)产生的时间,可判断出两种理论分别是指自由放任政策和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80年代美国等国经济出现“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于是普遍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
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
(?http:?/??/?www.21cnjy.com?)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
(?http:?/??/?www.21cnjy.com?)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江春铺网阔,夜晚鬻蔬迟。
(?http:?/??/?www.21cnjy.com?)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6分)
【答案】(1)表现:更多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商业规模扩大;交通较为发达。
(2)新变化:坊市界被打破。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
(3)概况:魏晋南北朝:草市形成,设置草市尉管理。唐代: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草市形成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21
cnjy
com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可以根
(?http:?/??/?www.21cnjy.com?)据材料中的“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联系所学可知,北宋城市发展出
(?http:?/??/?www.21cnjy.com?)现的新变化是坊市界被打破。其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等方面来回答。
(3)联系所学可知,草市在南北朝时形成,唐代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草市形成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http:?/??/?www.21cnjy.com?)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材料三
1992年起,我
(?http:?/??/?www.21cnjy.com?)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有言道“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以上海浦东为经济发展“龙头”,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设立了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以服务业市场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市场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由此,对外开放进入法治化、制度化的全新发展轨道。
——摘编自唐廷伍等《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97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经济改革和世界经济发展两个视角,概述世纪之交我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1)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开放的推动。
(2)问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计划)的关系。
举措: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
(?http:?/??/?www.21cnjy.com?)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
(?http:?/??/?www.21cnjy.com?)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原因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根据材料可知,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开放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这两者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2)问题:根据材料“计划为主、市场
(?http:?/??/?www.21cnjy.com?)为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计划)的关系。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召
(?http:?/??/?www.21cnjy.com?)开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http:?/??/?www.21cnjy.com?)92年开始,我国经济改革进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阶段;根据材料“2001年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转变为……与WTO成员之间的双向相互开放,并建立起符合世界经济的法律体系”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纪之交正是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时期。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
(?http:?/??/?www.21cnjy.com?)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8分)
【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21·世纪
教育网
(2)特点:“抑富济贫”
(?http:?/??/?www.21cnjy.com?)(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解析】(1)小问,根据材料“在经济‘大
(?http:?/??/?www.21cnjy.com?)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当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有直接的关系,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庞大的背景下推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的美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可知,与罗斯福个人因素有关。“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可知,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
(?http:?/??/?www.21cnjy.com?)斯福新政时期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体现了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保障的特点,即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颁布和推行以政府主导;“《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即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等角度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