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阶段检测卷(一)(解析版)(人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阶段检测卷(一)(解析版)(人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1 13:48: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一)
高一历史
(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一、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
(?http:?/??/?www.21cnjy.com?)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答案】A
【解析】由于汉代铁犁牛耕的
(?http:?/??/?www.21cnjy.com?)逐步推广,故自耕农经济得以发展,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属于政策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故B排除;西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并不是西汉后期至东汉,故C排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故D排除。21教育网
2.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
(?http:?/??/?www.21cnjy.com?)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http:?/??/?www.21cnjy.com?/??)
A.有利于维护东汉王朝统治
B.反映了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纳粮画像砖”及所学知识
(?http:?/??/?www.21cnjy.com?)可知,图示为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的场景,体现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的剥削关系,有利于增强地主阶级的实力,进而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厉行抑商政策,而是反映农民向地主纳粮的现象,增强了地主阶级实力,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正在形成,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的信息,而是强调农民向地主纳粮的现象,增强了地主阶级实力,排除D。2-1-c-n-j-y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答案】D
【解析】古代精耕细作模式是与
(?http:?/??/?www.21cnjy.com?)中国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由于其投入多,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推动作用,故选D项。A项正确,精耕细作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利用;B项正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存在需要精耕细作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需要。
4.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
(?http:?/??/?www.21cnjy.com?)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面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21·cn·jy·com
5.《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
(?http:?/??/?www.21cnjy.com?)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明清时中国生产出了具
(?http:?/??/?www.21cnjy.com?)有欧洲风格、面向欧洲的瓷器商品。由此,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受到了欧洲市场的影响。但是材料并未提及欧洲采用了中国的制瓷技术,故D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提及官窑,所以无法得出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和政府对官窑工艺水平要求高的结论,故B、C项不符合题意。21
cnjy
com
6.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朝代
燃料
动力或方法
铁质
规模
比欧洲早
春秋
木炭
皮囊鼓风
生铁
1000多年
战国
木炭
淬火及柔化处理
可锻铸铁
作坊有几百人
1000多年
西汉

炒钢法

1000多年
A.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
B.冶炼业的发展阶段
C.冶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D.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可知,我
(?http:?/??/?www.21cnjy.com?)国冶铁和炼钢技术高超,领先世界千年,故C符合题意;表格只涉及到冶铁业从春秋到西汉的发展历程,没有涉及其他手工业,也不能反映整个冶金业的发展历程,故AB不符合题意;我国古代冶铁和炼钢的高超水平,但不能代表整个手工业具有高超水平,故D不符合题意。
7.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
(?http:?/??/?www.21cnjy.com?)随着唐宋时期“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城市——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在此,该学者主要是想说明城市经济的变迁www.21-cn-jy.com
A.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促使城市功能实现经济化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业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所说“城市经济网
(?http:?/??/?www.21cnjy.com?)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城市经济带动了农村在内的社会经济商品化趋势,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不是在说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C项错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并没有实现商业化,D项不符合史实。【版权所有:21教育】
8.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
(?http:?/??/?www.21cnjy.com?)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其店选制之精,合
(?http:?/??/?www.21cnjy.com?)郡无有”,说明注重商品质量、制作精细;根据“有持万历年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说明讲信誉、守信用。故答案为C项。“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在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含有④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21·世纪
教育网
9.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
(?http:?/??/?www.21cnjy.com?)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江浙地区
(?http:?/??/?www.21cnjy.com?)产粮区的地位让位于湖广地区,说明作为传统的农业产区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故A项正确;我国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从鸦片战争后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故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故C项错误;当时农业生产方式仍是家庭为单位,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并未发生巨变,故D项错误。21cnjy.com
10.隋唐时期,一些久未使用的文档名词再次
(?http:?/??/?www.21cnjy.com?)出现,如“质剂”(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傅别”(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这三个文档名词皆与契约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当时www-2-1-cnjy-com
A.商品经济活跃
B.社会关系复杂
C.信用制度缺失
D.私订契约普遍
【答案】A
【解析】考查隋唐时期的经济。据材
(?http:?/??/?www.21cnjy.com?)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交通的发达,城市的兴旺,货币的统一,买卖交易的频繁,各行业贸易繁荣,这为与契约有关的“质剂”“质要”“傅别”等文档名词的新生和传播了提供基础,故选A项。根据材料“西周时期买卖契约”“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等信息可知,这些词都与契约有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活跃,而不是体现社会关系复杂,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的“质剂”“质要”“傅别”等词都与契约有关,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无法体现信用制度缺失,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与契约有关的这些词只能体现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活跃的问题,没有体现私订契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1
cnjy
com
11.“万物所聚,诸行百市,
(?http:?/??/?www.21cnjy.com?)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
A.秦朝时的咸阳
B.西汉时的长安
C.唐朝时的洛阳
D.南宋时的临安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
(?http:?/??/?www.21cnjy.com?)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项。从秦汉至隋唐,统治者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实行严格限制,因此秦朝、西汉和唐朝时期均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B、C项。
12.市舶司起源于唐朝,初为管理当时开
(?http:?/??/?www.21cnjy.com?)放的海外贸易而设。而根据明朝的相关记载,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据此可知,明朝的市舶司
A.成为推行海禁政策的工具
B.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C.由经济职能转为政治职能
D.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A
【解析】考查明朝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唐
(?http:?/??/?www.21cnjy.com?)朝时期对外开放,设市舶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对外贸易。而到了明朝,设立市舶司是为了了解国外情况,禁止私人贸易,使海禁政策得以推行。由此可见,明朝市舶司已经成为明王朝推行海禁政策的工具,A项正确。根据材料“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等信息可知,市舶司的建立不能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C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明朝的市舶司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兼顾,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其功能的转化,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对外贸易,与促进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D选项错误。
13.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
(?http:?/??/?www.21cnjy.com?)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
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
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易‘成奸伪
(?http:?/??/?www.21cnjy.com?)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来看,桑弘羊为盐铁官营辩护主要是从维护政治稳定的角度出发的,说明西汉的经济控制是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故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来看,盐铁官营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收入,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盐铁官营的前提,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西汉时期打击豪强的措施,不能说明“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14.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B.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答案】A
【解析】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小农经济,这
(?http:?/??/?www.21cnjy.com?)种经济模式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产品仅供家庭使用,很少与市场交换,这种模式的封闭性不利于商品交换发展,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剩余产品在市场交换,并不是完全排斥商品市场,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并不会导致大量自由劳动力,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比较落后的经济形态
,故D项错误。
15.明朝中叶后,因“倭寇”侵扰,常行海禁
(?http:?/??/?www.21cnjy.com?),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汉人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禁外商和洋货进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A.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B.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
C.具有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属性
D.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
【答案】A
【解析】根据“因‘倭寇’
(?http:?/??/?www.21cnjy.com?)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可知,明清统治者为了对付倭寇骚扰和反清斗争,维护统治,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边疆危机,不是国内经济形势,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海禁”政策的进步的属性,排除C;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D错误。
16.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http:?/??/?www.21cnjy.com?)“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
(?http:?/??/?www.21cnjy.com?)是列强通过先进的交通工具对华商品输出,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而不是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据材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可知,老通宝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这说明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A、B、C均不符题意。
17.下图是某班级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图片。根据这些图片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http:?/??/?www.21cnjy.com?/??)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图片涉及的是洋务运
(?http:?/??/?www.21cnjy.com?)动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这两种企业体现出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B正确;材料中没有自然经济解体的图片,不能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A错误;C中的发展历程不符合材料图片的主旨,C错误;汉阳铁厂和开平煤矿属于洋务运动企业,D错误。
1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答案】C
【解析】近代化指政治民主
(?http:?/??/?www.21cnjy.com?)化与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与理性化,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经济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ABD属于洋务运动在教育、军事、和外交方面近代化的表现,但不属于最佳答案,排除;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依据是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创办近代工业,促进经济近代化,故C正确。
19.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
(?http:?/??/?www.21cnjy.com?)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官僚资本的侵蚀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外国资本的压制
D.股票市场的紊乱
【答案】A
【解析】中国银行是民国时期的四大银行之一,结
(?http:?/??/?www.21cnjy.com?)合材料时间1934年,可知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因此,题干现象反映的是官僚资本的侵蚀,选A项正确;中国银行不属于封建主义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选项B、C排除;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
20.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192
(?http:?/??/?www.21cnjy.com?)0年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许涤新、吴承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745
A.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
C.“五四”反帝运动的开展
D.日本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日本和印度,与欧
(?http:?/??/?www.21cnjy.com?)洲列强无关,故A项错误。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不是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1918﹣1920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国内发生了五四运动,开展抵制日货运动,从而使得印度纱的进口扩大,故C项正确。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当中,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
(?http:?/??/?www.21cnjy.com?)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
(?http:?/??/?www.21cnjy.com?)工业的曲折发展。C项,依据时间信息“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可知此时国民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C项正确。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故B项错误。D项,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这时全面抗战还没有爆发,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http:?/??/?www.21cnjy.com?)在近代的发展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又在技术、资金上有依赖,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步骤。其主要是在沿海一带,因此①②④正确。在1895年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在民国创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③错误,排除A、B和D项。选择C项正确。
23.下面漫画深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漫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http:?/??/?www.21cnjy.com?/??)
A.外国资本主义
B.本国封建势力
C.本国反动政府
D.三座大山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漫画显示的是一把破扇企图挡住
(?http:?/??/?www.21cnjy.com?)外面的风,而扇面上的文字是“提倡国货”,这表明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外国资本主义。故答案为A项。BC项,本国封建势力、本国反动政府都不是外来的风,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三座大山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设问中“最大阻力”不符,排除。【出处:21教育名师】
24.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
(?http:?/??/?www.21cnjy.com?)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
A.实现民族独立是经济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推翻清朝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
(?http:?/??/?www.21cnjy.com?)地半封建的中国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根本行不通,因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因此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前提,故A项正确;先天不足、封建专制统治的束缚阻碍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C;D表述太绝对,并且在洋务运动时期,即在清朝统治期间已经开始近代化,故D错误。
25.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
(?http:?/??/?www.21cnjy.com?)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下列代表近代中国最先进经济成分的是
(?http:?/??/?www.21cnjy.com?/??)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最先进的经济成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根据图表可知,A项是自然经济,排除;B项是洋务资本,排除;C项是外国资本,排除;D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符合题意。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7分,27题20分,28题13分,共50分)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来源:21cnj
y.co
m】
——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6分)
【答案】(1)井田制;
(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
(?http:?/??/?www.21cnjy.com?)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①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②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解析】(1)材料一中“方里而井
(?http:?/??/?www.21cnjy.com?),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涉及的是西周时期推行的井田制,井田制要求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井田制属于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2)变化:在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
(?http:?/??/?www.21cnjy.com?)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反映的是废井田,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影响:主要从私有制的确立生产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从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国家收入减少等方面分析。
(3)社会问题:土地兼并的问题,它被
(?http:?/??/?www.21cnjy.com?)誉为封建统治的一颗毒瘤。封建统治者也曾试图去解決,例如北魏的均田制,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决定了其是不可根除的。2·1·c·n·j·y
27.(20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
(?http:?/??/?www.21cnjy.com?)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
(?http:?/??/?www.21cnjy.com?)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http:?/??/?www.21cnjy.com?)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8分)
【答案】(1)变化:①从地域(范围)上看
(?http:?/??/?www.21cnjy.com?),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③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
影响:
①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
(?http:?/??/?www.21cnjy.com?)军实力;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原因:
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
(?http:?/??/?www.21cnjy.com?)丝路)贸易;
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
(?http:?/??/?www.21cnjy.com?)料、获取信息和分析比较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和材料二“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可从地域(范围)上概括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根据材料一“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和材料二“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可从内容上概括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根据材料“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和“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可从对象上概括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可从对唐朝、对世界的角度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本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关于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交往等方面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
(?http:?/??/?www.21cnjy.com?)“实业救国”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张謇一生创办了20
(?http:?/??/?www.21cnjy.com?)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天津
(?http:?/??/?www.21cnjy.com?)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实业救国”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张謇企业在“一战”期间和20年代发展状况迥异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3分)
【答案】(1)主张:规范国家创业行为和环境,重视经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业,有条件地引进外资。
(2)一战期间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和欧
(?http:?/??/?www.21cnjy.com?)洲列强忙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和反帝斗争的支持;20年代发展困难的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军阀混战等。
(3)规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先进的生产方式,面临重重困难,在夹缝中曲折发展。
【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一
(?http:?/??/?www.21cnjy.com?)“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可知他重视规范实业和社会经济环境;“父教育而母实业”可知他重视实业人才的培养;“‘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可以概括出张謇主张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2)原因:根据材料二“
(?http:?/??/?www.21cnjy.com?)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
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张謇企业在“一战”期间和20年代发展状况国内外因素。
(3)规律:综合上述材料“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一)
高一历史
(范围:人民版必修第二册专题一、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1、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50分)
1.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
(?http:?/??/?www.21cnjy.com?)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统治者“无为而治”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
(?http:?/??/?www.21cnjy.com?)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http:?/??/?www.21cnjy.com?/??)
A.有利于维护东汉王朝统治
B.反映了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D.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4.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5.《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
(?http:?/??/?www.21cnjy.com?)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6.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朝代
燃料
动力或方法
铁质
规模
比欧洲早
春秋
木炭
皮囊鼓风
生铁
1000多年
战国
木炭
淬火及柔化处理
可锻铸铁
作坊有几百人
1000多年
西汉

炒钢法

1000多年
A.手工业的技术发展历程
B.冶炼业的发展阶段
C.冶铁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D.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7.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
(?http:?/??/?www.21cnjy.com?)随着唐宋时期“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城市——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络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在此,该学者主要是想说明城市经济的变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B.促使城市功能实现经济化
C.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业化
8.明朝万历年间,孙春阳在苏州开一小铺,后规
(?http:?/??/?www.21cnjy.com?)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春阳的店铺兴旺发达的原因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9.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
(?http:?/??/?www.21cnjy.com?)”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10.隋唐时期,一些久未使用的文档名词
(?http:?/??/?www.21cnjy.com?)再次出现,如“质剂”(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傅别”(西周出现的借贷契约),这三个文档名词皆与契约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当时www.21-cn-jy.com
A.商品经济活跃
B.社会关系复杂
C.信用制度缺失
D.私订契约普遍
11.“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
(?http:?/??/?www.21cnjy.com?)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秦朝时的咸阳
B.西汉时的长安
C.唐朝时的洛阳
D.南宋时的临安
12.市舶司起源于唐朝,初为管理当时开
(?http:?/??/?www.21cnjy.com?)放的海外贸易而设。而根据明朝的相关记载,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据此可知,明朝的市舶司21·世纪
教育网
A.成为推行海禁政策的工具
B.进一步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
C.由经济职能转为政治职能
D.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13.西汉时期的大司农桑弘羊为
(?http:?/??/?www.21cnjy.com?)盐铁官营辩护时说,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聚众或至千余人”,易“成奸伪之业”,给国家带来祸患。材料主要反映了www-2-1-cnjy-com
A.经济控制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
B.增加收入是盐铁官营的重要目的
C.大一统是盐铁官营的政治前提
D.打击豪强是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
14.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B.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15.明朝中叶后,因“倭寇”
(?http:?/??/?www.21cnjy.com?)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汉人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禁外商和洋货进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A.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B.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
C.具有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属性
D.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
16.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http:?/??/?www.21cnjy.com?)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21·cn·jy·com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7.下图是某班级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图片。根据这些图片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http:?/??/?www.21cnjy.com?/??)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机器生产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
19.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
(?http:?/??/?www.21cnjy.com?)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2-1-c-n-j-y
A.官僚资本的侵蚀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外国资本的压制
D.股票市场的紊乱
20.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
(?http:?/??/?www.21cnjy.com?)1920年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许涤新、吴承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
日本纱
印度纱
1918.5﹣1919.4
70891
39251
1919.5﹣1920.4
34177
138906
增减
﹣36714
+99745
A.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B.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
C.“五四”反帝运动的开展
D.日本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
21.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
(?http:?/??/?www.21cnjy.com?)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2·1·c·n·j·y
A.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3.下面漫画深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漫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是
(?http:?/??/?www.21cnjy.com?/??)
A.外国资本主义
B.本国封建势力
C.本国反动政府
D.三座大山
24.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
(?http:?/??/?www.21cnjy.com?)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从这一历史现象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21教育网
A.实现民族独立是经济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推翻清朝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25.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
(?http:?/??/?www.21cnjy.com?)~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下列代表近代中国最先进经济成分的是21
cnjy
com
(?http:?/??/?www.21cnjy.com?/??)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7分,27题20分,28题13分,共50分)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21cnjy.com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来源:21cnj
y.co
m】
——董煟《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出处:21教育名师】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6分)
27.(20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
(?http:?/??/?www.21cnjy.com?)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
(?http:?/??/?www.21cnjy.com?)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21
cnjy
com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
(?http:?/??/?www.21cnjy.com?)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8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
(?http:?/??/?www.21cnjy.com?),“实业救国”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重点要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http:?/??/?www.21cnjy.com?)370多所学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开始每况愈下。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
(?http:?/??/?www.21cnjy.com?),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了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今天饬令它降低价格,明天饬令它捐献。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实业救国”的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张謇企业在“一战”期间和20年代发展状况迥异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规律。(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