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单元知识能力提升 随堂练习—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单元知识能力提升 随堂练习—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1 16: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单元知识能力检测与提升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2分)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 )
光线通过凸透镜变成平行光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会有汇聚作用
对任何光线都有汇聚作用
只对发散光线有才会有汇聚作用
2.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像中:①放大的实像;②缩小的实像;③等大的虚像;④等大的实像;⑤放大的虚像;⑥缩小的虚像.其中凸透镜可以成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4.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5.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容易把叶子烧焦,这是因为(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6.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成平行光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
C.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发生光的反射造成的
7.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20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厘米处,可得到一个(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关于眼睛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够看见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们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C.眼睛是一台可变焦距的“照相机”
D.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所致
9.一台简易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6cm,则该照相机中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A.大于6cm B.大于6cm,小于12cm
C.大于12cm,小于24cm D.大于24cm
10.一束平行光沿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距光心12cm的位置,若将烛焰置于主光轴上,一次距离光心15cm,另一次距离光心6cm,两次成的像(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
C.都是正立的像 D.都是放大的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整正确的是( )
A.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一种折射现象
B.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
1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等大的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距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蜡烛距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6cm C.7cm D.12cm
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像,下列仪器中的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16.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平面镜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如图所示是一些透镜的截面图,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填序号),从外部特征看它们的特征是
,它们对光有 。
早在古代人们就会使用冰透镜取火,他们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 处。
同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 侧,成虚像时在凸透镜 侧,要想让像越小,物体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就得 。
根据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填空:起反射作用的有 ,起折射作用的有
,起会聚作用的有 ,起发散作用的有 。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上的字,字是 、放大的 像。此时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若要将像放的更大些,此时可以 。
近视眼是由于 ,导致 ,需要佩戴 矫正。正常人眼的最佳明视距离是 ,因此平常读书写字时不能离书本太近。
凸透镜中三组特征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
,在画图时要格外意。
8.眼镜度数的计算公式 。
画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请完成图中的光路。
2.根据图中物体AB的位置,画出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致位置。
3.画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4.给该眼睛画上正确的矫正眼镜。
实验题(第1题每空2分,共22分)
1.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是做而成的):
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汇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
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这次探究活动中,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2.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 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 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 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__ 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_ 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有__ 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 __。
拓展与训练(共10分)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的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1分)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4分)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____(填字母序号)(2分)
A.0~10 cm  B.10~25 cm 
C.0~25 cm  D.从10 cm到极远处
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B
B
D
B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D
D
A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C、E 中间厚边缘薄 会聚
2.会聚 焦点
3.异 同 大
4.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 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正立 虚 一倍焦距之内 降低
晶状体太凸或晶状体太厚 像成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25cm
经过光心的光线 经过焦点(由焦点发出)的光线 焦点
眼镜的度数=false
三、画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答案略
四、实验题(第1题每空2分,共22分)
(1)A、C 短
材料
控制变量法
(1)10.0
照相机 左 变小
没有 发散
前方
五、拓展与训练(共10分)
倒立的
弯曲程度 像距
D
注意眼睛卫生,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读书写字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