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备考冲刺讲义 04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化学备考冲刺讲义 04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11 15:34:28

文档简介

重难点04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网络】
概念: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金属元素
分类
非金属元素
存在
稀有气体元素
组成
元素
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符号
写法:“一大二小”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周期表简介:7个周期,16个族
纯净物
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
基本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有间隔;总是在不断运动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结构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
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混合物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20?长沙市中考)“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2020?北京市中考)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S
B.P2O5
C.AgNO3
D.H2O
3.(2020?福建省中考)“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
4.(2020?安徽省中考)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5.(2020?广东省中考)公园里能闻到花香,合理的解释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数目变多
D.分子发生了分解
6.(2020?河北省中考)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Fe2+﹣﹣铁离子
B.﹣﹣铝原子
C.2He﹣﹣2个氦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7.(2020?云南省中考)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8.(2020?吉林省中考)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9.(2020?昆明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铜
B.汞
C.氢气
D.硫酸镁
10.(2020?龙东地区中考)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11.(2020?吉林省中考)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12.(2020?辽宁省中考)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3.(2020?铜仁市中考)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14.(2020?黑龙江省中考)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15.(2020?辽宁省中考)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16.(2020?辽宁省中考)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17.(2020?淄博市中考)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18.(2020?淄博市中考)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能转化成以下哪种粒子
A.带正电荷的离子
B.新的原子
C.带负电荷的离子
D.新的分子
19.(2020?内蒙古中考)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氯酸钾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20.(2020?桂林市中考)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2
B.6
C.8
D.14
21.(2020?十堰市中考)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粒子E所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周期。
(3)A、B、C所对应的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2.(2020?长春市中考)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新标准由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锌元素属于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3.(2020?安顺市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_。
②碳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③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乙烯(C2H4)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乙烯的化学式C2H4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20?辽宁省中考)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CO
B.
H2O
C.
N2
D.
C
2.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
Fe
B.
Al
C.
O
D.
Si
3.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
Ag
B.
Al
C.
Ar
D.
As
4.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5.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

A.
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
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6.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0
B.
44
C.
34
D.
78
7.生活我们经常听说“补铁”,你认为下列可行的是(

A.
代表需要补充铁丝
B.
代表需要补充铁粉
C.
代表需要补充铁块
D.
代表需要补充铁元素
8.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气分子的粒子模型是(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9.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
氯cl
B.

Na
C.
镁Mg
D.
铜Ca
10.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11.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Cl2
B.
Cl
C.
Cl-
D.
ClO3-
12.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氧原子
B.
硫原子
C.
氧原子和硫原子
D.
二氧化硫分子
13.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符号为Ir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5.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2)如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化学,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矿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碘、锌等,这里的“钙、碘、锌等”是指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2)水通电分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2)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重难点04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网络

概念: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金属元素
分类
非金属元素
存在
稀有气体元素
组成
元素
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符号
写法:“一大二小”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周期表简介:7个周期,16个族
纯净物
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
基本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有间隔;总是在不断运动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结构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物质
构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表示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带负电
混合物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0分钟)
1.(2020?长沙市中考)“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图是几种分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解析】A.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其组成与性质与无机物类似,习惯上还是将其看做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C。
2.(2020?北京市中考)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H2S
B.P2O5
C.AgNO3
D.H2O
【解析】A.氢、硫分别带“气”字头、带“石”字旁,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磷、氧分别带“石”字旁、“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是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氧均带“气”字头,均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答案】C。
3.(2020?福建省中考)“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
【解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这里的“铁、锌、硒”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锌、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答案】B。
4.(2020?安徽省中考)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D.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解析】A.磷元素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l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磷元素相对原于质量是30.97,相对原于质量单位不是“g”而是“1”,书写时省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磷元素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5.(2020?广东省中考)公园里能闻到花香,合理的解释是(  )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数目变多
D.分子发生了分解
【解析】公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答案】B。
6.(2020?河北省中考)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A.Fe2+﹣﹣铁离子
B.﹣﹣铝原子
C.2He﹣﹣2个氦元素
D.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2+可表示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铝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e可表示2个氦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NO2可表示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7.(2020?云南省中考)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
【答案】A。
8.(2020?吉林省中考)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汽油挥发——分子可分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C.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解析】A.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导致汽油挥发出去,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花香四溢,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冰融化成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氧气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答案】B。
9.(2020?昆明市中考)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铜
B.汞
C.氢气
D.硫酸镁
【解析】A.铜由铜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汞由汞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D.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2020?龙东地区中考)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B
11.(2020?吉林省中考)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答案】B。
12.(2020?辽宁省中考)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析】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原子还可以再分,如核裂变,故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答案】D。
13.(2020?铜仁市中考)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14.(2020?黑龙江省中考)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解析】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
B.对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数=核外电子数,②表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故选项正确;
C.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答案】B。
15.(2020?辽宁省中考)如图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
A.
B.
C.
D.
【解析】A.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B.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到电子,符合题意。
【答案】D。
16.(2020?辽宁省中考)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电子
【解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答案】B。
17.(2020?淄博市中考)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中子、电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解析】A.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质子、中子、电子都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B.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空气是混合物,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18.(2020?淄博市中考)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能转化成以下哪种粒子
A.带正电荷的离子
B.新的原子
C.带负电荷的离子
D.新的分子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失去电子,可以转化成带正电荷的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能转化成新的原子,故B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到电子,可以转化成带负电荷的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转化成新的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9.(2020?内蒙古中考)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氯酸钾
C.过氧化氢
D.高锰酸钾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气,故A正确;
B.氯酸钾中只有氧元素,没有氧分子,故B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中没有氧分子,只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故C错误;
D.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D错误;
【答案】A。
20.(2020?桂林市中考)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2
B.6
C.8
D.14
【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6。
【答案】B。
21.(2020?十堰市中考)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粒子E所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_周期。
(3)A、B、C所对应的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2)粒子E,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是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3)质子数=原子序数,A是1号元素,是氢元素;B是7号元素是氮元素;C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它们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3。
【答案】(1)CD
;(2)四;(3)NH4NO3。
22.(2020?长春市中考)锌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新标准由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锌元素属于____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解析】(1)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位置在锌的下方,因此为65.38;(2)锌元素汉字名称中含有“钅”旁,属于金属元素;(3)通过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观察到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个,易失去两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故填:失去。
【答案】(1)65.38
;(2)金属;(3)失去。
23.(2020?安顺市中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氢、碳和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值是________。
②碳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③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乙烯(C2H4)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乙烯的化学式C2H4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在框内补充C的微观模型图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利用两种温室气体,兼具环保和经济价值;反应难点之一是破坏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稳定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微粒名称)并重新组合。
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则核外电子数也为8,则8=2+x,解得x=6。故答案为:6;
②碳元素不包括“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非金属;
③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则可以分析出,该物质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该物质是化合物。乙烯由乙烯分子构成,乙烯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构成,并且还可以分析出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28。故答案为: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答案合理即可);
(2)①根据反应的示意图可知,A是1个甲烷分子,B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D是2个一氧化碳分子。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则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C物质为两个氢分子。故答案为:;
②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组。该过程是甲烷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破裂,破裂成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一氧化碳分子。故答案为: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③根据②的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故答案为:。
【答案】
(1).
6;
(2).
非金属;
(3).
乙烯是化合物;乙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4).

(5).
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
(6).

24.(2020?辽宁省中考)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A可知,氪元素原子序数为3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6。
(2)由图可知,C和D的核电荷数相等,则C和D属于同种元素,故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4种元素。由图可知,B为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为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和D。由图可知,E与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
(1).
36;
(2).
4;
(3).
BD;
(4).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CO
B.
H2O
C.
N2
D.
C
2.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
Fe
B.
Al
C.
O
D.
Si
3.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A.
Ag
B.
Al
C.
Ar
D.
As
4.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5.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

A.
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
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6.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0
B.
44
C.
34
D.
78
7.生活我们经常听说“补铁”,你认为下列可行的是(

A.
代表需要补充铁丝
B.
代表需要补充铁粉
C.
代表需要补充铁块
D.
代表需要补充铁元素
8.某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氢气分子的粒子模型是(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9.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A.
氯cl
B.

Na
C.
镁Mg
D.
铜Ca
10.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11.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Cl2
B.
Cl
C.
Cl-
D.
ClO3-
12.能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氧原子
B.
硫原子
C.
氧原子和硫原子
D.
二氧化硫分子
13.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符号为Ir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1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
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15.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B.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C.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D.
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中x=________,该原子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原子。
(2)如下图所示的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化学,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矿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碘、锌等,这里的“钙、碘、锌等”是指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2)水通电分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2)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选D。
2.【答案】B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故选B。
3.【答案】C
【解析】银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g,故选A。
4.【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
5.【答案】D
【解析】某气态物质变为液态,其中的微粒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改变的是微粒间的间隔。故选D。
6.【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C。
7.【答案】D
【解析】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补铁”代表需要补充铁元素,故选D。
8.【答案】A
【解析】一个氢气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所以答案选A。
9.【答案】C
【解析】氯元素符号为Cl,氖元素符号为Ne,镁元素符号为Mg,铜元素符号为Cu,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元素,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答案应选A。
12.【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但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直接构成二氧化硫,即二氧化硫分子。故选D。
13.【答案】B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选项元素符号为Ir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属于非金属元素是错误的叙述;从名称书写上可知属于金属元素;C选项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4.【答案】B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A错误;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B正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C错误;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B正确;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错误;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错误。故选B。
16.【答案】(1)7 非金属 (2)C
【解析】(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35,推出x=7,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属于非金属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电子的粒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是2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选C。
17.【答案】(1)元素 
(2)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1)矿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碘、锌等,这里的“钙、碘、锌等”是指元素。
(2)水通电分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答案】(1)B;(2)C;(3)BCD
【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B;(2)C;(3)BCD。
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0.【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