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1 15: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理科)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一人跖(踏)未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使用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2.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始终居主导地位
B.
家庭手工业
始终存在,产品主要面向市场
C.
民营手工业
明朝中后期居主导地位,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民间手工业
专指民营手工业
A.A
B.B
C.C
D.
D
3.先秦时币制不一,金、铜质料皆有:刀形、布形、矩形、圆形齐备;币文或书重量,或记地名,或标国号,记载各异。近年来,在日本、越南等地,皆有中国古钱币被发掘出土。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①货币的历史源远流长
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
④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政府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确定了赋税役征收依据
D.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5.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中“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
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
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
6.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

A.抵御外来侵略的必要性
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
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7.历史上发生于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贸易中心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A.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印度洋沿岸
B.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太平洋沿岸
C.由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D.由大西洋沿岸转到地中海区域
8.“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9.《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一专题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丙:《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丁:《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1863年,洛克菲勒开办了一家小炼油厂,1870年,通过内部合并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吞并了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炼油业,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这一现象反映了美国(

A.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B.市场扩大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C.科技是促进石油工业发展的动力
D.石化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12.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发电机、电动机、无线电通讯的发明过程来看,不是“行动在先”,而是依靠对电磁现象理论的研究,才有了电力的应用和无线电通讯的发展。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

A.未能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突破
B.科学理论对技术进步影响较大
C.推动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否定了传统经验对技术的作用
13.鸦片战争后,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小麦、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商品率有所提高。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商业资本的急剧增长,投机现象严重
C.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国内市场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增加
14.李鸿章创设的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轮船公司形成激烈竞争,使“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属于李鸿章的私人企业
B.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C.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扩张
D.同业竞争主要来自国内
1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三次高潮”的共同因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16.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17.史学界普遍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B.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C.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压缩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18.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
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0.“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这段文字出现的时代大约是(

A.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时期
B.“大跃进”时代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2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2.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
D.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3.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进行。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⑤上海浦东
A.③②①⑤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③④⑤
24.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25.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等等。该守则(

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准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26.有人形容1929年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总统胡佛,“他把自己视为美国企业的啦啦队长,而不是美国经济的裁判员、教练员或者运动员”。这反映了胡佛(

A.奉行自由放任的原则
B.开始成为垄断集团利益的代表
C.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D.主张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27.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①刺激了生产和消费
②抑制了通货膨胀
④抑制了股票投机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8.有学者评价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结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该学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

A.得到了美国社会的一致认可
B.增强了人民克服危机的信心
C.以坚持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
D.实现了美国经济的重新繁荣
29.1979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年会闭幕演说中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和政治生活被国有化和政府控制、统治着的话,是不可能繁荣兴旺的”与这段话相符合的措施是(

A.继续坚持凯恩斯主义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发展“混合经济”
D.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30.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35
32
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B.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都持续发展
C.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D.滞胀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工业衰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4分,第32题16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1978年,安徽省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为抗旱救灾,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当年底,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四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五
如图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材料四中的改革目标是在哪年哪次会议提出的出的?根据材料五,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开放特点。(8分)
(4)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谈谈改革开放的意义。(2分)
3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政策调整,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项目
项目
国别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8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分)
历史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D
7.C
8.A
9.A
10.C
11.A
12.B
13.A
14.C
15.D
16.B
17.D
18.B
19.C
20.B
21.D
22.B
23.C
24.D
25.D
26.A
27.A
28.C
29.C
30.C
31.(1)方面: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意义: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4分)
(2)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影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分)
(3)中心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2分)会议:1992年中共十四大。
(2分)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4)言之成理即可。(2分)
32.(1)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锐增;(6分)(2)举办公共工程(或答“以工代赈”)。成效:缓解了失业状况:建立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收入等。(8分)
(3)特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