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通讯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通讯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8 08:0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通讯的变化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包括:近代中国人在服装发式、休闲娱乐以及礼仪风俗等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知识体系梳理
一.“断发易服”
1.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________与___________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②清政府:改革官定服饰制度 。
③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 的形制。
2.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带来的影响:
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和 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
① “断发”运动:
1910年清政府:颁布允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民国政府:发出《剪辩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
②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在西方_________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发起_______。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立“不缠足会”,并不断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二.报刊与电影
1.中国报刊业
①形成与发展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1815年: 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 。
太平天国运动: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 ”观念 。
1872年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申报馆创办《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维新运动时期:办报热情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部分。
②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小说林 》、《 》、《 绣像小说 》、《 》
2.电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①19世纪末:传入中国。
②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谭鑫培的京剧短片《 》
③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④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 》摄制完成。
3.报刊和电影事业兴起的影响: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三.移风易俗
1.日常礼仪的革新
①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 。
②民国之初: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
a、跪拜礼→握手、鞠躬 ;
b、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君”;
c、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四.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探究问题1】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五.铁路,更多的铁路
1、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淞沪铁路。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铁路建成通车。
3、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4、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
原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其结果,一方面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利;另一方面
5、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 成为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以后:各条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
【探究问题2】
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因素的阻碍?
.六 水运与航空
1.水运
①诞生:1872年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正式成立。
②发展: 1900年前后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①起步: 年。
②发展: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先后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七.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①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设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清政府设立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②民国时期: 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撤销全部驿站,1920年
电报电话: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是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八.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
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重难点解析】
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
②具体原因:西方先进科技与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共同影响。
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变化首先由通商口岸开始,逐渐向内地扩展。这与帝国主义列强势力的深入路线相同。
②由于经济发展及风俗习惯存在极大差别,各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
③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3、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①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4.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缓慢的原因。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中国的封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起步的,处处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制约;经济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又长期遭受侵略,国家财政紧急困难等)。
{巩固练习}
1.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中国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但从光绪三十一年起,清政府对传统的军服进行改革,陆续拟订了陆军、海军和巡警等新式服制。这说明( )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相矛盾 ②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
③清政府主动顺应服饰变革的潮流 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3、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B.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民族危机的影响 D.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4、下列关于“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政治色彩 B. 二者同时被取消
C.“去辫”是中国留学生在西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下产生的
D. 放足受外国传教会的极力宣传
5、193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 在西餐馆就餐
C.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 D. 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6、 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
《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7、读报刊与看电影说明了近代文化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后,报纸成为抢手货
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民报》
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
⑤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在( )
A.洋务运动后 B.鸦片战争后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D.辛亥革命后
9、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
A.京张铁路通车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包兰铁路
10、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12、19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尚有3000多艘旧式沙船。但十几年后,旧式沙船仅剩400余艘。这种情况说明( )
A.外国轮船挤占了中国的航运业 B.旧式沙船落后,被国人自己淘汰
C.发展航运业无利可图 D.中国人自己的新式航运诞生的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