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下列有关对桑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实行中央集权 ②扩大对外贸易 ③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④鼓励文化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他们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这说明玛雅文明( )
A.推行城邦民主政治
B.处于原始国家形态
C.城邦之间战争频繁
D.属于海洋文明代表
3.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这反映了( )
A.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战争频繁
C.地理环境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
D.地理环境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发展相对缓慢
4.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与美洲的印加帝国的相同点的表述,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B.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C.都扩大了奴隶制对外贸易
D.都实行移民政策稳固统治
5.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 )
A.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B.石建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
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
D.石建文化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6.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
A.墨西哥的浮动园地
B.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7.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明了“浮动园地”增加粮食产量
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
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
8.据记载,马里国王穆萨麦加朝觐,朝觐队伍至少有8000人,其中奴隶500人,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重的金仪仗,随后是100头骆驼组成的运输队,每头驮130公斤黄金,这说明古代马里
A.赋税沉重
B.国王穷奢极欲
C.盛产黄金
D.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
9.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符号。下列农作物中,原产地位于非洲的是
①甜高粱
②棉花
③西瓜
④茶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桑海和印加分别是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代表。下列属于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相同点的是
A.官吏由贵族担任且世袭
B.官吏都由国王直接任免
C.对外贸易发达
D.实行中央集权
11.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炼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表明
A.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B.古代文明的统一性
C.古代文明的神秘性
D.古代文明的独特性
12.马里和桑海两个国家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相同点,包括
①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②以奴隶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
③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④鼓励文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以下关于印加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崛起于秘鲁的库斯科地区
B.12世纪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C.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封建主私有
D.修建了太阳金字塔
14.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A.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
D.马丘比丘展现了其高超的的建筑艺术
15.曾经在今天北非地区兴起的文明古国包括(
)
A.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
B.埃及和桑海
C.加纳和阿克苏姆王国
D.马里和桑海
16.印加帝国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其目的是
A.限制人口流动
B.征税和征兵
C.发展手工业生产
D.发展农业生产
17.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
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
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18.在加纳,国王死后用奴隶殉葬,祭司杀奴隶祭奠,金矿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存在奴隶买卖。这反映了在加纳
A.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
B.宗教祭祀活动频繁
C.手工业发达
D.奴隶制广泛存在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和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观察如图(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示意图)
(1)你觉得黑格尔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特点的原因。
20.大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的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路口处再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
材料二
大津巴布韦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为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度的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非洲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津巴布韦被废弃的原因。
21.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玛雅人的宗教礼仪用品——玉米神陶香炉。玉米是印第安人最宝贵的作物,为避免它受到伤害,人们创造了玉米神专门保祐玉米生长。如图玉米神陶香炉用于与玉米和繁衍有关的重大典礼仪式,上面塑造的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带来丰收的希望。在玛雅文化中,玉米神的法力非常大,他同植物和山神关系紧密,他的后裔则被看作是夕阳、雨、闪电和蜜蜂的象征。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从材料一的文字和图片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桑海国家中,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故①②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B
【解析】从题干中的“众多城邦国家”“氏族首领……构成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等可知,玛雅文明正处于从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政权转型的过程中,故B项正确;ACD是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故排除ACD。
3.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环境引起的交通不便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故C项正确,D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印度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可知,A、B两项说法错误。
4.A
【解析】桑海帝国的官吏由国王任免:印加帝国的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并将全国划分为四个政区加强控制,因此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故A项正确;BD属于印加帝国,C属于桑海帝国,故排除BCD.
5.A
【解析】根据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知,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地理环境对石建文化的影响,排除D。
6.B
【解析】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等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7.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的是玛雅人,不是阿兹特克人,D项符合题意;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其都城位于湖心岛上,
水渠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等说法符合实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8.C
【解析】马里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所以500名奴隶每人手执一根2公斤中的金仪仗,运输队的每头骆驼都驮130公斤黄金,故选C;马里国王携带大量黄金不能证明马里王国赋税沉重,国王穷奢极欲,更不能说明马里主要和伊斯兰国家贸易,排除ABD。故选C。
9.A
【解析】茶叶原产中国。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故选A,排除包含有④的BCD。
10.D
【解析】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桑海帝国的官吏是由国王直接任免,印加帝国的官员是由贵族充任,AB错误;桑海对外贸易发达,印加农业文明发达,C错误。故选D。
11.A
【解析】题干描述埃及冶铁活动并非从西亚传来,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源头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中西亚和东非的关系没有体现出统一性,故排除B项;炼铁技术源于生产实践活动,与文明的神秘性无关;材料无法体现文明的独特性,故排除D项。
12.D
【解析】马里和桑海两国都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因此对外贸易比较发达。这两个国家是奴隶制国家,因此以奴隶为生产中的主要力量。马里继承了加纳的贸易和文化,廷巴克图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说明两国都鼓励发展文化,D正确;A、B、C概括不全,排除。
13.A
【解析】印加文明崛起于秘鲁的库斯科地区,A正确;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B排除;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C排除;阿兹特克人修建了太阳金字塔,D排除。故选A。
14.C
【解析】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文明处于强盛时期,建成印加帝国,帝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这些是相比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的突出特点,故选C;AB是阿兹特克文明的成就,排除;D是印加文明的遗址,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遗址,不是突出特点,D错误。
15.A
【解析】据所学可知,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是北非的文明古国。A正确;桑海是西非古国,B错误;加纳是西非古国,C错误;马里、桑海是西非古国,D错误。故选A。
1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征税和征兵,故B正确;限制人口流动、发展手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都不是其主要目的,故ACD错误。
17.D
【解析】印加人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故D正确;“完全服务于”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军事活动,故C错误。
18.D
【解析】奴隶殉葬、杀奴隶祭奠、金矿广泛使用奴隶、存在奴隶买卖等,这些情况反映了加纳奴隶制的广泛存在,故D正确;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宗教祭祀活动频繁、手工业发达等都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ABC错误。
19.(1)不正确。黑格尔的观点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虽然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是,当地人还是创造出了极富色彩的独特文明。东非的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世界的贸易大国;10—15世纪东非的一系列国家是环印度洋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对外贸易发达;8—15世纪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先后兴起,贸易发达,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大津巴布韦城遗址体现了当时很高的建筑水平。
(2)起源古老而悠久;文明间相互隔绝,缺乏交流与联系,孤立发展,文明延续;发展进程缓慢。
(3)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各文明间缺乏交流,最重要的是远离世界文明中心。
【解析】(1)首先由材料“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可知,黑格尔的观点是错误的,明显带有种族歧视色彩。
其次,结合所学可从阿克苏姆王国、加纳、马里、桑海、大津巴布韦文明等方面进行举例反驳即可。
(2)由材料“约公元前1000年”及材料三地图所列举的古代文明可知,它们都起源古老而悠久;由材料“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和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及材料三地图中文明圈画的范围可知,文明间相互隔绝,缺乏交流与联系,孤立发展,文明延续;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明它们的发展进程都较为缓慢。
(3)结合材料三地图中文明圈画的范围及所学可知,其原因可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文明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特色:石头建筑,硬槌修饰。
原因:自然环境影响;为了保护财产和家眷。
(2)原因:人口大量增加,土地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垦殖,人口大量迁移
【解析】(1)特色:由材料“用硬槌修饰成石砖”可知,大津巴布韦的建筑是石头建筑,且用硬槌修饰。
原因:由材料“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同时石头建筑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财产和家眷。
(2)原因:由材料“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过度的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可依次概括出原因为人口大量增加、土地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垦殖、人口大量迁移等。
21.(1)玉米在玛雅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突出;玛雅人重视宗教活动;玛雅人具有很高的陶器制作水平;玛雅人具有很强的审美观念。
(2)成就:发明表意文字;研究天体的运动,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3)地位: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
特征:多样性与统一性。(或答: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具有多元性,文明是在交流中发展的)
【解析】(1)由材料“玉米是印第安人最宝贵的作物”可知,玉米在玛雅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突出;由材料“人们创造了玉米神专门保祐玉米生长”等信息可知,玛雅人重视宗教活动;由图片可知,玛雅人具有很高的陶器制作水平和很强的审美观念。
(2)成就:由材料“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可归纳为发明表意文字;由材料“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可归纳为研究天体的运动,积累了非常广泛的天文学知识;结合所学可知,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还包括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等。
原因:由材料“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可归纳为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由材料“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可归纳为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由材料“外部的威胁……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可归纳为外族侵略与破坏。
(3)地位:“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独自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
特征:由玛雅文明的独特性可推导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征。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学案
知识清单
知识1古代非洲文明
知识2古代美洲文明
知识精讲
一: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的古代农业
(1)主要农作物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2)畜牧业和冶铁技术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3)生产技术的扩展
①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②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北非古代文明——阿克苏姆王国
(1)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2)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3.东非古代文明
(1)东非沿海地区国家
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2)东非沿海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
①东非沿海地区国家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②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等。
4.西非古代文明
(1)西非主要国家
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
(2)极盛一时的桑海国家
①确立西非国家霸主地位
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
②桑海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桑海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③桑海国家的衰落
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5.南非古代文明
(1)津巴布韦国家形成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2)津巴布韦国家的鼎盛
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二:古代美洲文明
1.古代玛雅文明
(1)玛雅文明的繁荣
①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
②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③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2)玛雅文明的文化成就
①玛雅人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文字。
②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2.古代阿兹特克文明
(1)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
①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
②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
(2)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建设
①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
②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
3.古代印加文明
(1)印加国家的鼎盛时期
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②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2)印加国家的政治、经济
①印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②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以贵族充任。
③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④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课堂探究
例1: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评论大津巴布韦遗址时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
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
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
D.鼓励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提示】
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A符合题意;据材料“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罗曼史”,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大津巴布韦遗址重要历史价值,而不是评价,C错误;D与材料无关。
例2: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提示】
据材料“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可知,阿克苏姆文字的形成融合外来文字印度文、希腊文,D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据材料“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可知,阿姆哈拉文只在欧洲部分地区传播,B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
随堂练习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与印加人不同,并不试图使他们的臣民受阿兹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作准备。”这说明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
A.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
B.被征服者由原部落管理
C.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没有义务
D.所有人都可享有公民权
2.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限制,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缓慢,但是东北地区较早形成高度繁荣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得益于
A.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B.古西亚文明和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D.古西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
3.“‘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发明“浮动园地”的是
A.加纳人
B.玛雅人
C.阿兹特克人
D.印加人
4.在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出士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的瓷器。由此推断
A.瓷器是当时中非贸易的主要物品
B.中国瓷器在坦桑尼亚广泛使用
C.中非交往开始于15世纪
D.中非交往历史悠久
5.美洲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历史上他们曾以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化。其中最发达、水平最高的文化有“美洲的希腊”之称,这种文化培育了大量品种的高产农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豆类等,还有西红柿、可可、烟草等作物,从而极大的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种文化是下列哪一种文化
A.中美洲的玛雅文化
B.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
C.南美洲印加文化
D.中美洲的墨西哥文化
6.古埃及历史大致可分为9个时期,其中早王朝时期为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686年。下列叙述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早王国建立时距今(2019年)5200年
B.早王国灭亡于公元前27世纪晚期
C.早王国存在了约414年
D.早王国建立时为公元前32世纪
7.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索马里有一种装潢美观的饮器至今一直叫新纳(sina)。”这表明( )
A.中国与东非文明互相影响和吸收
B.东非国家为瓷器生产的适宜地区
C.东非国家积极学习中国的瓷器文化
D.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
8.下列各物种均起源于美洲的是( )
A.玉米,茶叶,番茄,大豆,烟草
B.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
C.玉米,花生,水稻,小麦,番茄
D.玉米,马铃薯,烟草,番茄,可可
参考答案
1.B
【解析】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故选B;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部落首领管理,说明中央对地方没有实行严格的控制。被征服者需要项阿兹特克人加纳贡赋,说明被征服地区对国家有义务。故排除AC;在阿兹特克人的国家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权,排除D。故选B。
2.D
【解析】东北非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西亚文明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所以形成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古代文明,故选D;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3.C
【解析】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故选C;加纳是非洲国家,与题意不符,排除A;发明“浮动园地”的是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印加人无关,排除BD。故选C。
4.D
【解析】在今坦桑尼亚境内出土了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说明中非交往历史悠久,D项正确;只一座陵墓出土的中国瓷器,不能说明它是当时中非贸易的主要物品,A项错误;一座陵墓的物品,不能说明其在坦桑尼亚“广泛”使用,B项错误;丝绸之路开辟后,中非交往逐渐发展起来,材料中只能证明15世纪时中非有交往,不能说明中非交往始于15世纪,C项错误。
5.A
【解析】美洲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玛雅文明,故被称为“美洲的希腊”,故A符合题意;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以发达的农业著称,B不符合题意。南美洲印加文化在建筑、法律、美术、手工艺以及宗教等方方面面创造出了独特的文明,故C不符合题意。墨西哥文化是美洲三大古老文化中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的发祥地,将印第安土著文化和欧洲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歌舞、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民族文化,故D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早王朝时期为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686年,即公元前32世纪末至公元前27世纪早期,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的时间推算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7.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输入东非以后,东非人也像中国人一样,用瓷器作食具、饮具和装饰品,并用作墓葬和清真寺的装饰材料,模仿中国瓷器烧制技术,烧制伊斯兰—斯瓦希里风格的陶瓷,这说明中国瓷器文化影响了东非人民生活,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瓷器对东非的影响,而没有体现东非文明对中国的影响,A错误;B、C不是材料主旨。
8.D
【解析】据所学可知,古代美洲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辣椒、番茄、烟草、可可等农作物,故D项正确;大豆、茶叶原产于中国,A错误;水稻在河姆渡氏族时期在中国就已开始种植,而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B、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