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校学生在整理一篇论文提纲,内容为“君主立宪制”“瓦特”“城市化”,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2.学者埃伦在(圈地和约曼》中写道:“1800年,英国农场的平均面积约为145英亩,其中60英亩以下的农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为11.7%,60~100英亩的农场面积占全国农村总面积的7%,100英亩以上的农场面积所占比重为85.
1%。”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大农场农业顺应了英国经济发展趋势
B.技术革新促使英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土地呈集中化趋势
D.农村体制调整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3.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国家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4.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D.英国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5.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古代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D.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6.世界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到大企业的演变。导致这种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世界市场扩大
B.资产阶级革命
C.两次工业革命
D.殖民扩张
7.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是
A.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
B.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
C.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
D.纺织、采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采用蒸汽机作动力
8.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10.《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了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上述材料讲述的时代
A.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股份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D.荷兰已经成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11.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C.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12.“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材料中的“这个时期”是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期
13.罗荣渠指出:“铁路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新兴工业化的中心。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行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在19世纪后期出现爆炸性的大增长。”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出现爆炸性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B.铁路运输的兴起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1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美国的摩根、洛克非勒等“八大财团”日本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8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这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自由放任政策
B.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各国迅速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间互相借鉴发展经验
15.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例如18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自由主义影响不断扩大
B.政体变革推动文化传播
C.大众传媒推动思想解放
D.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推动
16.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
A.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B.荷兰开始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C.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17.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政治前提是
A.美德等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
C.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
D.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18.某经济学家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这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A.自由放任
B.政府干预经济
C.重商主义
D.个人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世界历史发生重大变化……这一时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可以说,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带来了社会的进步。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这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的特点?并解析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市场核心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010·江苏调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这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中心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一次飞跃。工业生产量、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值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在新的生产方式面前,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制度残余迅速土崩瓦解。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英、法、德、美等国迫切需要向国外扩大市场。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工厂大工业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制成品具有无以伦比的竞争力,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开非工业国家的大门,成为“和平”征服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王章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的建立》
材料二
20世纪前叶,中国人在内忧外患中仍矢志于工业化建设,甚至认为“工业化为其他一切的现代化之基础,如果中国工业化了,则教育,学术和其他社会制度,自然会跟着现代化。”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规划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但其后又曾经历大挫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等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张柏春《科技革命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推动刍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巨大变革”被称着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态度及中国工业化历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君主立宪制”“瓦特”“城市化”这些关键词语,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其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前提;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标志性的成就;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些与材料信息相吻合,故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瓦特”“城市化”不符,故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瓦特”不符,故排除C;法国大革命与“瓦特”不符,故排除D。
2.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0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英国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对羊毛等纺织原料需求量较大,大农场的出现有利于养羊提供羊毛,是顺应英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表现,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大农场的出现,并没有涉及技术革新和农村体制调整,B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英国土地集中化趋势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项倒果为因,排除。故选A。
3.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园先后成为殖民强国;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的殖民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工业产值后来居上跃居世界第一位。综合解析可知B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4.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随工业革命和民权运动的开展”、“《已婚妇女财产法》”、“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妇女法律地位的不断提高。AD两项的表述不够全面和准确,排除;B项表述题干内容无从体现“妇女参政意识增强”,排除。正确答案选C。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农业文明中马是最主要的和最快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而工业革命后新式交通工具陆续出现,火车,轮船,汽车以及飞机依靠机械动力,“马”交通运输功能日渐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这是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的结果,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6.C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大企业产生,ABD
都是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因此选C.
7.A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工厂的建立,在各行业中和欧美各地区广泛使用,因此BCD三项是进入蒸汽时代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就,使用的动力不是蒸汽机而是内燃机,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8.D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解析能力。从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反映了工业革命也引发了民生等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D。
9.C
【解析】根据材料“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等信息可知,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而出现的垄断组织的现象,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国家干预有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项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世界市场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垄断组织,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财富资源的猎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D项错误。
10.B
【解析】依据“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等信息,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而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就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致使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同时,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排除AC两项;荷兰成为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在17世纪,与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11.B
【解析】垄断组织的重要表现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可知B正确;ACD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故选B。
12.C
【解析】材料“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的结合,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在19世纪后半期,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3.D
【解析】材料“生产单位规模扩大,技术和投资量增长,使银行和国家在推行现代化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体现的是列强经济发展进入到了资本输出阶段,这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关,D正确;ABC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
14.B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垄断了生产和经营甚至销售,有利于解决企业生产的无序性,本质上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B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依然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始的,排除C;题干中美国和日本的垄断组织是相同的,通过题干无法判断这是相互借鉴的结果,排除D。
15.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之前,在西方社会一些休闲活动是地位高的人参与的,说明当时社会阶级有明显的分化,而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活动不再有阶级局限,反而成为了人们沟通的桥梁和人们交往的纽带,而这一变化反映了
西方社会阶级之间的隔阂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关系和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对平等观念的影响,与自由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政体变革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的代议制,不是材料中平等观念传播的主要原因,排除B;大众传媒的作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16.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D;材料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A错误;B是17世纪,排除;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17.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C正确;AD不属于政治因素,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
18.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这主要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有关,强调的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A正确,B排除;重商主义强调的是金银至上和奖出限入,C排除;个人主义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A。
19.(1)特点:实现工业化;工业占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核心。
主要原因: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影响:洲际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形成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新格局;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促进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1)特点:根据“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得出实现工业化;根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得出工业占主导地位;根据“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得出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核心。主要原因:根据“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得出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结合所学,还可从疯狂对外殖民扩张,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等解析回答。
(2)影响:根据“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得出洲际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根据“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得出形成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新格局;根据“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得出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促进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精耕细作。(落后性、脆弱性也可)(任答两点即得2
分)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发生在纺织行业,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是为了增殖财富而从事生产的,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雇佣关系也可)
(3)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
(4)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瓦特的工厂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时代,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重点突出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所学回答即可,如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破产。
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新变化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第二问“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可知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是为了增殖财富而从事生产的;“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可知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解析论证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可知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等信息答案。
第(4)题第一问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企业的特点,既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第二问时代背景结合课本所学即可。瓦特的工厂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时代,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垄断组织的出现。
21.(1)巨大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变革,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造成的环境问题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等。
(2)态度:始终将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重视工业化建设;特点:中国工业化起步晚;近代以来历经坎坷,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成就辉煌等。
【解析】(1)巨大变革:根据材料“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制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中心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根据材料“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一次飞跃”可知,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制度残余迅速土崩瓦解”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变革,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根据材料“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英、法、德、美等国迫切需要向国外扩大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根据材料“建立在机器生产基础上的工厂大工业生产出的质优价廉的制成品具有无以伦比的竞争力,可以毫不费力地打开非工业国家的大门,成为‘和平’征服的得力工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等。
态度:根据材料“中国人在内忧外患中仍矢志于工业化建设,甚至认为‘工业化为其他一切的现代化之基础’”可知,始终将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重视工业化建设;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前叶”可知,中国工业化起步晚;根据材料“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规划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但其后又曾经历大挫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历经坎坷,曲折发展;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等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成就辉煌等。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
知识清单
知识1工业革命的背景
知识2工业革命的进程
知识3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精讲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方面: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方面: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技术方面
(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果
①纺织领域:“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管理模式: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③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①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果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形式
(1)工厂: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垄断组织: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4.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
5.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课堂探究
例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垄断大企业的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资金雄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B.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C.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D.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同属于企业主
【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同属于企业主不符合史实,根据题意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例2: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较合理的
A.人力→畜力→风力→机械动力
B.畜力→风力→机械动力→人力
C.风力→畜力→人力→机械动力
D.机械动力→风力→畜力→人力
【提示】
交通工具动力的最初都是人力,之后才是机械动力,故选A项。排除BCD。
随堂练习
1.下图是“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该分析及预测反映了
A.“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新经济”时代,新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C.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
D.人类对能源的过度开采必将带来经济的衰退
2.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该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C.欧洲妇女审美观的显著改变
D.女权运动已深入到服饰领域
3.俾斯麦认为:“19世纪末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人”。下列关于这两大国的说法正确是:
A.这两大国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B.这两大国矛盾的焦点在于殖民地问题
C.这两大国是在同一时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D.这两大国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
4.20世纪中期的泽西城(美国),曾有过令人自豪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没人关心环境”,“烟囱冒烟就意味着城市发展”,火车、汽车昼夜呼啸,河水散发恶臭……这里“黄金时代”指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B.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5.2010年5月1日,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A.当时的英国是
“日不落帝国”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6.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的发展
B.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C.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8.工业时代,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涉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这一现象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B.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激化
C.经济危机可以蔓延全世界
D.统一的世界性市场已经形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材料“‘BP’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对世界能源消费与燃料结构的分析及预测
”,可得出,工业革命以来,6种能源使用的比重及其对总能源贡献的比例,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调整,说明科技进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故C项正确;“‘电气时代’世界能源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和“‘新经济’时代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未能全面反映题意,故A、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类过度开采能源,故D项错误。
2.A
【解析】主要考查工业革命对妇女生活的影响。根据“19世纪中期”,判断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
3.B
【解析】材料所讲的两个国家是英国与德国,他们之间主要就是关于世界殖民地的问题,故B项正确。
4.D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烟囱冒烟就意味着城市发展”、“火车、汽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这一“黄金时期”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是1775—1783年,没有出现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且当时美国经济并未迅速发展;B选项错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是1861—1865年,汽车工业诞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未出现汽车等交通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5.B
【解析】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即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因为世博会就是展示各国工业品的,所以其原因就是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文明,故选B;ACD都不是直接有关的原因,故排除。
6.C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信息“工业结构”,工业生产结构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比重问题,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AB两项不属于工业结构变化,排除;轻工业的地位不占主导地位,并非轻工业地位下降,排除D。
7.D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雏形阶段;B项是拓展阶段;C项是初步形成阶段。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某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之所以能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甚至全世界,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之间经济日益联系在一起,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故D项正确。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而是强调危机会迅速影响到全世界.
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材料并不是要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故排除。C项.危机可以蔓延到全世界,是材料反映的表面现象,而不是本质.
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