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学案
知识清单
知识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知识2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3其他航路的开辟
知识精讲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丰富的航海经验的积累
①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相信大地是球状。
②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③懂得选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3)造船业的发展
用来导航的罗盘的使用,造船技术的提高,为远洋航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
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
1522年
麦哲伦
(船队)
西班牙
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2)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过程
(1)探索和开辟到北冰洋的航线
①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③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④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⑤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①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②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影响
(1)欧洲人和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课堂探究
例1:桑巴特提出资本主义的精神出于犹太教。资本主义采取了一种数量上的计算(quanlitative
calculation),把所有的精力用于获得财物,“用武力,用魔术,用计谋,用新发明和用金钱去获得财物”;“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每一个国家内部都有两种力量出现,一是对黄金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作者强调的资本主义的精神是
A.与犹太教的精神一致
B.贪婪、剥削
C.自由、创新
D.对财富的追求
【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是对黄金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精神是对财富的追求,所以答案选D
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提示】
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经历的“空前的、彻底的变革”应为新航路的开辟,它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B项正确。
随堂练习
1.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人进入“地理大发现”时期,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2.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
A.寻找资源和可开是的土地
B.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掠夺金银以发财致富
D.传播基督教
3.现存世界上最早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
B.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
C.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D.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
4.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土耳其扩张阻隔传统东西商路
B.“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西欧各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渴求
5.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这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十字军东征
C.新航路的开辟
D.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6.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7.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A.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B.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8.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下列观点中符合材料的是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
B.“商业危机”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D.葡萄牙武力控制了传统商路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故选D;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AB;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完成环球航行,他到达美洲的时间晚于哥伦布,排除C。故选D。
2.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B正确;ACD项都是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
3.A
【解析】“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这属于新的地理知识。而“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属于旧知识的部分。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德国探险的成就,排除B项;1492年还没有环球航行,排除C项;从材料“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来看,地圆学说还没有形成共识,排除D项。
4.B
【解析】“地圆学说”是新航路开辟的理论条件,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土耳其阻隔东西商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各国对黄金的渴求都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ACD。故选B。
5.C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世界各个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选C;丝绸之路的开通、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的建立都没有建立起世界各个大洲之间的联系,排除ABD。
6.D
【解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益强烈,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故D项正确;当时的商业危机是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截断东西方商路,黄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A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只是为了寻找黄金,B错误;《马可·波罗行纪》只是引导欧洲人向东方寻求黄金,不能说影响很大,C错误。
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导致在16
世纪及17
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的事件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所以选B
8.C
【解析】“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葡萄牙等国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因此葡萄牙对于新航路实行垄断贸易,“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的利益,导致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的激烈争夺,故选C。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占据了最有利的通商航路。此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走上了海外探险之路,下列属于俄罗斯人探险成果的是( )
A.发现纽芬兰岛
B.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环航澳大利亚
D.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2.在17世纪海外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3.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财主富豪,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场热潮出现的根本动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们对财富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教会对探险推动
D.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4.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里库特城(印度)去。……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据此可知(
)
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
B.该船队经由地中海最终到达印度
C.该船队和哥伦布航海方向一致
D.宗教因素是航海的驱动因素之一
5.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差异巨大的根源是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治国思想不同
D.对外政策不同
6.哥伦布第一次到达新大陆后,他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写了一封信来描述他的发现。在他的信中,他企图说服统治者,他的航行是十分有必要和值得的。“Espana很美好。那里有美丽的山、平原牧场和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播种和养牛,小城和村庄的建筑也很不错。在海岸线上有船港,有数量可观而且水量充沛的河流,埋藏着数以万计的黄金,超过所有未曾到过这里人的想象。”哥伦布信件中反映的地点在
A.南美
B.北美
C.南亚
D.东非
7.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8.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B.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
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9.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文萌芽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0.“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意大利、德意志
D.英国、荷兰
1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2.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1623年詹姆士一世授予公司任命官员、审判和惩罚下属的权力。1661年,查理二世扩大公司权力范围,可宣战、维持军队、设立法庭和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系。由此可见,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A.商业组织
B.贸易组织
C.殖民机构
D.军事机构
13.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C.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14.“1497年5月,约翰·卡伯特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绕过爱尔兰的北部海岸,一直沿50°纬线偏北航行。1497年6月25日,卡伯特到达一个气候寒冷的不毛之地”,卡伯特发现的这块不毛之地是( )
A.澳大利亚
B.纽芬兰岛
C.拉布拉多半岛
D.巴哈马群岛
15.《世界探险史》记载:葡萄牙人推想,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可以作为沿西北航线前往印度的中转站。首次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的航海家是
A.英国的德雷克
B.葡萄牙的迪亚士
C.英国的卡伯特父子
D.葡萄牙的达·伽马
16.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形态的不同
B.外交理念的差异
C.中国缺乏航海家
D.航海目的的迥异
17.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其中为欧洲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提供条件的相关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二、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中上方题诗“无数铃声遥过碛(沙漠),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表达了作者对什么历史景象的追思?这种历史景象的空前繁荣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了哪一历史壮举?指出完成这一壮举的历史条件及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闭关自守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非洲黑人的命运。
20.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城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B正确;发现了纽芬兰岛和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是英国人,排除A、D;环航澳大利亚的是荷兰人,排除C。故选B。
2.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故C项正确,排除AB;英国崛起于18世纪,排除D。
3.A
【解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A正确;B是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教会并不鼓励探险,排除C;D是客观条件而非根本原因,排除。
4.D
【解析】依据题干“达?伽马”“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可见宗教因素是达?伽马船队航海的驱动因素之一,即传播基督教,D正确;达?伽马航行晚于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并不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A排除;该船队是从大西洋沿岸出发最终到达东方的印度,没有经由地中海,B排除;该船队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向东航行,而哥伦布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向西航行,C排除。故选D。
5.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主要服务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郑和下西洋时是小农经济,远洋航行是宣传国威,造成两者航行差异的根源是经济基础不同,故选A;开始新航路开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中国都是封建社会,B错误;CD是造成中西方航海差异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到达的新大陆是今天的北美地区,B正确;哥伦布并未到达南美洲,排除A;哥伦布航向向西,未到达南亚和东非,排除C、D。
7.A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狂热追逐财富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故选A;传播基督教只是一种精神动力,不是主要病因,B错误;C是渴望黄金的诱因,不是最主要病因,排除;D是获取黄金的途径,不是原因,排除。
8.C
【解析】材料信息是,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处于逆差,金银短缺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此危机,欧洲人掀起了“寻金热”,直接促使了新航路的开辟,故C正确;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后,欧洲中心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故A错误;1600年12月31日,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故B错误;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故D错误。
9.A
【解析】材料中的事件应该是指新航路开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所以饥渴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源,排除;统治者支持以及传播天主教教义都不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排除C、D。
10.A
【解析】材料信息“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这一“重要转折点”到来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正确;英国、法国、意大利、德意志、荷兰等国都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11.D
【解析】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选择D项;地理知识的积累、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故排除AB;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
12.C
【解析】被英王授予“任命官员、审判”等权力,甚至可以“宣战、维持军队、设立法庭和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系”,说明东印度公司实质上是一个殖民机构,C项正确;单纯的“商业组织”和“贸易组织”不具备“任命官员”的权力,不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等事务,AB两项错误;“军事机构”没有准确揭示东印度公司的实质,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13.B
【解析】根据材料“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这说明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马可·波罗的吹嘘体现了当时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和经济要求,并不能说明美洲发现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与印度没有直接关系,材料没有涉及印度的信息,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14.B
【解析】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C
【解析】据材料“在大西洋的北部海域有一些岛屿”并结合所学可知,1497年英国的卡伯特父子在北美发现了纽芬兰岛,
C项正确;1578年英国的德雷克在美洲南端发现了合恩角,与材料“大西洋的北部海域”不符,A项错误;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海岸线先向南后向东航行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向东航行到达印度,而材料强调航海家向西北航行,故B、D两项错误。
16.A
【解析】哥伦布航海和郑和航海的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形态的不同,西方商品经济具有扩张性,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内敛性,A正确;西方航海不属于外交,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
17.D
【解析】指南针的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高了技术支持,故D项正确;造纸术是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排除A;印刷术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排除B;火药是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发挥重要作用,排除C。故选D。
18.(1)景象: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说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盛、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2)壮举:新航路的开辟。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星盘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具有人文精神。意义: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新航线,建立起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之间的直接联系。
【解析】(1)历史景象:从图片中穿越沙漠的骆驼和题诗中“应驮白练(丝绸)到安西”,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追思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说明:从丝绸之路的繁荣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2)壮举:15世纪欧洲航海家利用帆船完成的壮举是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条件包括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天文地理知识、西葡王室支持、文艺复兴对人的解放等。历史意义:主要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封闭孤立的状态,世界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等。
19.(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转折:地理大发现(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途径:殖民掠夺、屠戮(种族灭绝);不平等贸易;命运:成为黑奴;命运悲惨
【解析】(1)“传播路径”,依据材料一信息“‘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洲——欧洲——欧美之外。“重大转折”,依据所学知识从地理大发现、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等角度分析。
(2)“重要途径”,根据所学知识从殖民掠夺、屠戮、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等角度分析。“命运”,依据材料二信息“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得出:成为黑奴、命运悲惨等。
20.(1)影响:西域植物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胡乐与佛教的传入,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视野;
(2)表现: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扩大;奴隶贸易活动频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早起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的促进;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新的通讯媒体技术的发展;
(3)认识:人类的文明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化融合与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文明交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等信息分析得出。
(2)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分析概括得出。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开辟新航路、工业革命、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和新通讯媒体技术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3)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人类的文明交流促进了世界的文化融合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来辩证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