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2 10:43:30

文档简介

第十九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单选题
1.“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革命
C.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2.1931年,世界各地都在思考和讨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与此同时,有很多美国失业工人到苏联驻美使馆排队领取签证。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
②美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③苏联的计划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④西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为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它们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B.向各国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
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D.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4.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政治多极化的需要
D.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5.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意识形态,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你认为出现这种调查结果是因为其
A.使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
B.反对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凯恩斯主义
C.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和社会分裂
D.不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框架
6.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把多个国家拖入“国家破产”的边缘。其中,北欧小国冰岛首当其冲,总理哈尔德已向国民发表“冰岛面临全国破产风险”之警报。此时,如果想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哈尔德应该
A.向欧盟其他盟友寻求援助
B.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
C.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7.2010年1月12日(当地时间)海地发生7.3级地震,世行行长佐利克在一份声明中说,海地地震灾情让人震惊。世界银行13日宣布,将向海地提供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帮助这个受地震重创的国家进行灾后重建。这说明
A.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B.世界银行的货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
D.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8.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9.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声称,赤字连年增长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了”,“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个需要作出艰难决定的时刻”,“必须削减赤字”。此后,美国政府
A.削弱国际经济合作
B.扩大国有经济规模
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大力支持福利制度
10.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即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美国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控制西欧经济
B.消除贸易壁垒
C.垄断世界金融
D.谋求全球霸权
11.二战后,协作成为弥补破碎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的主要方法。下列“协作”成果,不属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2.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能源出现危机
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
C.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D.全球“冷战”的影响
13.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14.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出现了高增长率、高生产率和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新特征。与此同时,美国又是集信息技术革命兴起最早、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与新经一枝独秀于一体的国家。美国这一轮经济强劲增长出现的主要动力是
A.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
D.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15.下图为1974~1985年英国国家补贴煤矿、铁路和钢铁等国有企业的金额示意图,它反映了英国
A.企业国有化的成效显著
B.国有化政策侵害国家利益
C.国有企业效率日益低下
D.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健全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该发展理念是
A.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D.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17.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它实行的经济模式是
A.社会市场经济
B.自由放任经济
C.政府主导经济
D.计划经济
18.下列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的法案中,主要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是(

A.《联邦紧急救济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紧急银行法》
二、材料分析题
19.
材料一
重商主义认为,所谓财富就是黄金白银,也就是当时的货币。一个国家要想致富,就需要积累尽可能多的黄金白银,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表现在它比其他国家多多少黄金白银,黄金白银越多就越富。如何得到尽可能多的黄金白银呢?答案是经商。但商业必须是对外的,因为如果是国内贸易,那么无论了多少钱都不能增加这个国家黄金白银的总量,不会使国家更富裕。所以海外贸易是关键,大家都到海外去发财,同时,另外一种方法也能增加国的金银总量,那就是抢劫。能弄到黄金白银,什么手段都行。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中,英国以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执行自由放任政策。“自由放任”的意思是国家不干预,他认为经济要得到最好的发展,唯一的方法是让经济按照自己的规律运作,任何人不可人为加以干预;他由此提出“看不见的手”的说法。亚当·斯密的学说一方面使英国得以成功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出大量财富,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另一方面也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一个非常不安定的时期。
材料三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用政府的手段干预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来创造就业,提升购买力,从而推动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理论正好和亚当·斯密背道而驰……凯恩斯从解决失业问题出发,提出让政府“创造”就业,也就是通过政府工程、政府项目等人为地“制造”就业,由此而制造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死而复生,经济危机也被克服了。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为实现重商主义采取的措施,并分析相关措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理论对英国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为何“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一个非常不安定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西方各国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的?
20.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到20世纪中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最终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有何重大举措?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有何影响?
(4)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
材料一
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1929年,5%的美国人得到全部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与那些拿高薪水、得高报酬的人的高水平的资本投资同时并存。20世纪20年代中,资本货物的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6.4%,而消费品出来的增长率是2.8%。这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受阻;这种低下的购买力不能支持如此高比率的资本投资。结果1929年6月到10月,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929年的社会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试用了怎样的“试验性疗法”?指出这一做法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留下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解析】相对论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次理论飞跃,电子计算机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飞跃,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排除A;电磁感应理论不属于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排除B;内燃机不是科学革命的内容,排除C。
2.B
【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世界各地都在思考和讨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可知,这时期西方正处于1929-1933年期间的经济危机中,才会引起对西方社会制度的讨论,①正确;美国面对经济危机通过罗斯福新政逐渐走出经济危机低谷,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②错误;这时期苏联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很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也是这时期很多美国失业工人到苏联驻美使馆排队领取签证的重要原因,③正确;西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应该是在罗斯福新政以后,这时期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还未开始,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
3.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对战后世界经济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D项正确;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与“关贸总协定”
不符,A项错误;
向各国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只符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三者的共同作用,B项错误;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只符合“关贸总协定”,C项错误。
4.B
【解析】根据“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可知,二战后经济的发展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明显,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5.C
【解析】根据题意得知,撒切尔主义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即撒切尔夫人是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根据“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这件事说明民众渴望平等,英国社会面临财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也造成了社会的分裂,C正确;撒切尔夫人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排除A;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已经难以推动经济发展,排除B;撒切尔夫人的举措依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D排除。
6.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欧盟的宗旨是促进欧洲的团结和推动欧洲统一的进程;协调成员国在防务、武装力量和军工生产方面的政策,以增强成员国集体防御能力;促进成员国间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资助发展项目的长期贷款,促使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不能实现“在短期内获得资金”解决金融危机,排除。故选C。
7.D
【解析】由材料中世界银行为海地提供紧急援助,可知世界银行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条件,D正确;世界银行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A排除;世界银行的贷款不仅仅针对发展中国家,B排除;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部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排除。故选D。
8.D
【解析】从材料看,两难命题是加大干预和减少干预之间的抉择。20世纪七十年代,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滞涨,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改革福利制度。故答案为D项。古典自由主义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存在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难题,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也不存在减少干预的顾虑,排除B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不存在上述问题,排除C项。
9.C
【解析】依据材料中“1981年里根”、“必须削减赤字”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里根政府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因此C选项正确;里根政府并未削弱国际经济合作,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里根政府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缩小国有经济的规模,减少社会福利开支,B、D选项错误。故选C。
10.B
【解析】材料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直接目的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材料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与控制西欧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国际贸易组织与垄断世界金融无关,故C项错误;谋求全球霸权是美国的最终目的,故D项错误。故选B。
11.C
【解析】1944年夏,美、英、中等战时盟国的代表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凭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确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1947年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从而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的又一大支柱,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欧共体属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组织,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无关,C符合题意。故选C。
12.C
【解析】据材料“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的失灵,故C项正确;世界能源出现危机,不属于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当时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无法体现市场作用发挥失灵,故B项错误;冷战并不是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C。
1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英国出现的经济滞胀问题,撒切尔夫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推行撒切尔夫人改革,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使英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其中材料“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体现的是该政策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C正确,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政府削减社会福利,B排除;知识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D排除。故选C。
1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借助全球化浪潮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的结果,故选D项;A项与“新经济"关联不大。排除;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动力,排除B项;C项是“新经济”的表现而不是动力,故排除。
15.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政策使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的弊端,国家只能给予大量财政补贴,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国有化政策带来一些弊端,但不至于侵害国家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国有化政策而不是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错误。
16.C
【解析】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指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宏观调控的理念;“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指的是国际协调的发展理念,故C正确;“加大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指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D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的经济模式,故B错误。
1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模式是社会市场经济,A项正确;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已被西方各国抛弃,B项错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模式,C项不符合题意;计划经济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经济模式,D项错误。
18.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有利于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B项正确;《联邦紧急救济法》有利于增加就业,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材料中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无关,A项错误;《社会保险法》主要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对老人、儿童、残疾人和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助,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错误;《紧急银行法》主要针对稳定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
19.(1)措施:开辟新航路(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影响:对全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对欧洲:欧洲产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使欧洲崛起(更加富裕),促进欧洲商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殖民地:中断了殖民地地区原有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也造成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
不安定: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社会动荡,爆发了工人运动;也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与罪犯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建立福利制度;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
【解析】(1)措施:根据“所以海外贸易是关键,大家都到海外去发财,同时,另外一种方法也能增加国的金银总量,那就是抢劫”得出开辟新航路(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影响: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别从对世界、欧洲、殖民地方面分析回答。对全球:可从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回答。对欧洲:可从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商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回答。对殖民地:可从中断了殖民地地区原有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等回答。
(2)根据“亚当?斯密的学说一方面使英国得以成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得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另一方面也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得出另一方面也造成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拉大。不安定:根据“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得出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了社会动荡,爆发了工人运动;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疾病与罪犯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根据“用政府的手段干预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来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得出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根据“通过政府工程、政府项目等人为地‘制造’就业”得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根据所学,还可从建立福利制度,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等角度分析回答。
20.(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帮助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解析】(1)根据材料“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结合所学可知,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此过渡到共产主义国家,但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因此这里“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材料“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结合所学可知,为应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期引发的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这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革时期我国工作重心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左”倾错误思想严重,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农村和城市着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等地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变化,根据材料“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结合所学可知,为摆脱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美国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即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影响,罗斯福新政实施过程中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同时有利于缓和美国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民主政治,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逐渐出现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在国内三年内战时期采取了非常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保证战争的胜利,面对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采取新经济政策,美国政府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改变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说明各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防止僵化;应正确理解市场和计划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作用,在发展本国经济过程中善于借鉴他国先进的经验。
21.(1)特征: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市场购买力低下;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股市崩溃加剧了工业萧条。
(2)“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实质: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政治: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了社会稳定。
【解析】(1)根据材料“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可得出国民收入分配不均;根据材料“这意味着人民大众不充分的购买力”可得出市场购买力低下;根据材料“导致了经济的受阻”“工业生产指数从126下降到117”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工农业生产由繁荣转为衰退;根据材料“从而造成了促使这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的大萧条”可得出股市崩溃加剧了工业萧条。
(2)“实验性疗法”,根据材料“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因此材料中的“实验性疗法”是指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是为摆脱经济危机,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根据材料“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等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而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同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等。第十九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知识清单
知识1国家的宏观调控
知识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知识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知识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知识精讲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与结果
措施
结果
国内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②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①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②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各国再次进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国际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
加强国际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直接背景:
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理论支撑: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3)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的突破等。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2.表现
(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四、“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
家”
(1)概念: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作用
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3)调整
①背景: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
②内容:减少福利,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寻新的平衡。
2.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1)背景:美国早在内战时就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2)目的: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3)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3.妇女运动
(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妇女运动兴起。.
(2)目的:争取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3)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4.20
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00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课堂探究
例1:“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提示】
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是二战后兴起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思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项是凯恩斯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美国的第三条道路经济政策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例2:“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量。”“新的政治浪潮”不包括
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推行私有化
C.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D.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
【提示】
首先分析题干所给时间提示,这一政治浪潮开始发挥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联系此时西方国家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变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做法,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因为19世纪60、70年代“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所以答案为D
随堂练习
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这一做法有利于:
A.调整产业结构
B.增加财政收入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和邻国关系
2.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A.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B.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
C.干预社会发展的过程
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
3.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美元不再作为国际货币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
4.有人认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o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C.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下列言论能体现西方福利制度实质的是
A.“各自凑钱的聚餐”
B.“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C.“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
D.“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
6.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一再表明反对越战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冻结核武器运动是由两个分支汇合而成,一个分支来自于和平组织,另一个则源自于70年代的环保组织。材料表明,战后美国反战运动
A.多种运动交织
B.以反核为核心
C.超越意识形态
D.呈现全球化趋势
7.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8.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奖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英国病”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福利国家”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制度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故C正确;“福利国家”制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排除A;“福利国家”制度导致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B错误;“福利国家”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与缓和邻国关系无关,排除D。
2.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缓解严重对立的阶级矛盾,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开始采用立法的形式为工人设立社会保险,这主要是为了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采取《医疗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等措施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达到缓和社会矛盾的目的,这不是干预社会发展的过程,故C选项错误;医疗保险与工伤事故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没有直接的作用,故D选项错误。
3.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制,美元同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材料“美元贬值……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故A符合题意;1973年,美国的经济依然领先,美元依然作为国际货币,故B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美元中心地位下降表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下降,但不表明世界经济霸权转到东方,故D项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认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持续增长,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故C选项正确;这时期只是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完全施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故A选项错误;强权政治与题干无关,故B选项错误;在进入滞胀危机后,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加强,故D选项错误。
5.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方福利制度实质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用国家的力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家吃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符合财富重新分配的特点,D正确;“各自凑钱的聚餐”属于AA制,显然不符合福利国家的实质,A错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是福利国家的影响,不是实质,B错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人人”体现出集体主义观念与团结合作的能力,不符合题意,C错误。
6.A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冻结核武器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相互影响地交织在一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后美国反战运动以反核为中心;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意识形态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后美国的反战运动,并未体现全球化的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A
【解析】这一题是在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影响之一是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即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正好表现为材料所述现象,故选A。
8.C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反映了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所以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