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讲义+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2 16:23:12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知识清单
知识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知识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知识3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知识精讲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美国的单边主义
(1)背景: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表现:
2001
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
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世界多极化趋势
五大推动力量: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阶段
时间
原因
开始
新航路开辟后
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发展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体系化、制度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加快
20世纪末21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
3.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
特点或性质
欧洲联盟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国家联盟
以经济合作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1)作用: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2)问题: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2.文化多样性
(1)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挑战。
(2)中国方案: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探究
例1:2019年10月31日,智利因安全问题放弃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下列项中对亚太经合组织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其成立时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②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是该组织的成员
③采用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
④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当时北美三国也加强了合作的步伐;亚太经合组织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亚太经合组织采用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方式;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例2:学者何帆说: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两个国家,地理上毗邻而居,语言上毫无障碍,经济政治制度相同,基本上消除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按说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应该能够突破国界的限制。但研究表明,加拿大的两个省之间的贸易量,大约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与另一个同等距离、同样人口的美国州之间贸易量的20倍!材料表明
A.制约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依然存在
B.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矛盾重重
C.加拿大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美国
D.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
【提示】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存在较大差别,说明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贸易发展,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制约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因素,排除A项;材料能反映出北美自贸区内部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但不是说矛盾重重,排除B项;加拿大经济发展水平超过美国不符合事实,排除C项。
随堂练习
1.它是“一个以经济融合为基础,意识形态上高度同一化(基督教文明为基础,西方式代议制民主政治为核心)并逐渐延伸到政治一体化的超国家政治实体”。这里评述的是
A.欧共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如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
A.“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
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改革开放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中国加入下列国际组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亚太经合组织②上海五国机制③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4.冷战后,美国不仅运用军事打击与威慑、经济封锁与制裁等硬权力手段,还运用软权力主导世界。软权力体现在生活和娱乐中“无微不至”的美国影响:学习与工作中无所不在的美国方式:标准与规则中无所不至的美国权力等。据此可知,美国
A.对外放弃“硬权力”
B.建立了单极世界格局
C.综合国力大大下降
D.霸权主义呈现新形式
5.如图反映了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初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
A.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彻底瓦解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增强
D.第三世界国家整体实力增长
6.下列史实有利于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国际贸易的繁荣
③殖民扩张的升级
④工业革命的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据2017年数据统计,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8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对其最准确的理解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当前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C.强权政治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加剧
8.世界各国大多数经济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过去国家间的经济谈判涉及一些国家行为,而今深及国家内部制度。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
B.加快世界民族的大融合
C.损害了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
D.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
1.C
【解析】根据“一个以经济融合为基础,意识形态上高度同一化(基督教文明为基础,西方式代议制民主政治为核心)并逐渐延伸到政治一体化的超国家政治实体"并结合所学可知题意描述的是欧盟,故选C;欧共体尚未向”政治一体化的超国家政治实体“延伸,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与”政治一体化的超国家政治实体“的描述不符,排除BD。故选C。
2.D
【解析】图片中美国和苏联相对,体现的是两国之间冷战的背景,而中间的欧共体、日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冲击两极格局的多种力量,所以图示体现的是冷战时期已经出现多极化趋势,故答案为D项;“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后,排除A项;在美苏冷战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欧共体、日本崛起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C项。
3.A
【解析】根据所学,中国加入到①亚太经合组织②上海五国机制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分别是1991年、2000年、2001年,故A正确;排除BCD项。
4.D
【解析】冷战后,美国除“硬权力”手段之外,在生活、娱乐、学习、工作、标准和规则等多方面全方位运用“软权力”主导世界,反映出美国霸权主义呈现新形式,D项正确;对外放弃“硬权力”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美国至今未能建立单极世界格局,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大大下降,C项错误。
5.C
【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超强,之后西欧与日本崛起,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比重较小,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没有出现
区域性合作组织,排除B项;从数据看其它地区的增长在下降,不能说明第三世界国家整体增长,排除D项。
6.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国际贸易的繁荣、殖民扩张的升级和工业革命的扩展等,都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四者都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排除。故选A。
7.B
【解析】美国的经济总量远超日本等国,体现的是“一超”,这8个国家是世界多极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多强”,故答案为B项;材料体现出美国的GDP总量较大,不能说明其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排除C项;D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
8.C
【解析】材料中的“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国家间的经济谈判……深及国家内部制度”,说明经济全球化损害了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答案为C项;据材料“民族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能力受到削弱”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排除A、B项;材料主要说的是经济全球化损害部分国家的经济主权的现象,排除D项。第二十二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单选题
1.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占有拉美地区57.3%的市场销售额。在俄罗斯,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企业,被西方以72亿美元的价格买走。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金融危机是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C.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2.1989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正式成立。对该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A.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组织
B.中国是该组织的主要创始国之一
C.已经完成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
D.成员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通常还把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过投资、贸易、来料加工等形式转移到那些拥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国家。这对于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这说明跨国公司
A.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B.使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
C.成为伪装投资的新殖民主义
D.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力主张资本市场自由化。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的国际私人资本19%6年净流入高达930亿美元,而仅1997年就已净流出120亿美元。一年间资本变化流量超过这些国家GDP总和的10%。这说明资本市场的自由化
A.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潜在风险
B.削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
C.维护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稳定
D.推动了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
5.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共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
①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
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全球化
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01年,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7.今天,芭比娃娃的产品设计、模具等来自于美国,原材料由西亚产油国提供,日本负责制造假发,台湾负责制造塑料材质,最后由中国制造芭比娃娃被销往全世界。这体现了(
)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发展的落后
C.文化多样性
D.经济的孤立分散
8.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微软现象表明
①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②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
④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9.近些年来,湖北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美国旧金山“硅谷”的经验、做法,纷纷出台政策,打造“光谷”“农谷”等产业特色。推动这些概念、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科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高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
D.国家发展工业的要求
10.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特朗普的做法(  )
A.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宗旨
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背离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D.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11.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经济全球化需要更加彻底的合作
B.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C.经济全球化需要良性的世界贸易规则
D.第一世界国家遭受经济全球化的打击最严重
12.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结论。下表的各项叙述,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
C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是发达国家间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D
欧盟的成立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A
B.B
C.C
D.D
13.21世纪初,有西方学者创造了新的英语单词“Chimerica”(中美国),强调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国中国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甚至还有学者用G2(中美共治)一词来代替原有的G8(八国集团)这表明中美两国(  )
A.经济相互依赖且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B.使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方向发展
C.理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携手合作
D.加剧了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14.2020年伊始,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卫组织命名为“COVID—19”)被发现,然后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扩展到全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B.国际社会撕裂加剧
C.全球化的深度发展
D.世界秩序遭到破坏
15.下面不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特点的
A.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
B.欧洲国家之间加强合作
C.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D.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16.世界贸易组织不允许缔约国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特别禁止采取倾销和补贴的形式出口商品,对倾销和补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实施办法。这表明WTO
A.有利于世界贸易规范化进程
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17.自1993年,经过10年的发展,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比重从9.0%上升到13.5%;墨对美出口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扩大到2002年的1430亿美元,占全美进口额的比重从6.9%上升到了11.0%。这主要得益于
A.参与东南亚国家联盟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
D.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8.“东南亚国家之间曾有激烈的领土矛盾,但最终仍然走到一起。”对此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东南亚国家民族、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
B.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
C.东南亚国家缓和了矛盾,走向联合
D.东南亚国家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
材料二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10月15日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条件和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带领本国人民推进经济现代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邓小平高度一认可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改革模式”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1世纪我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納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的实质和引发的问题,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皮毛,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60年后,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地理大发现还推动中国造纸术的迅速传播,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地理大发现带来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
——摘编自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推动运输工具的改进,铁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英国1838年拥有500英里铁路,1870年就拥有了15500英里铁路;与此同时水上运输也获得快速发展,1840年欧美之间建立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建立了东西半球间的通讯联络……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这促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IMF预测,1993年——2013年,全球贸易翻了5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复杂供应链带来的,例如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18个国家的29家公司协作生产;过去五年,国际航空业每年增长6%,外版非虚构类翻译书籍在中国每年至少会推出5000本,这只是思想全球化的冰山一角。
——摘编自《经济学人·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拉美地区市场销售额占据优势,而且以低价购买俄罗斯产业,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获益,而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利益受损,说明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不能说明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排除A;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而不是金融危机,排除B;材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面临挑战,排除C。
2.D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和历史差异,D正确;欧盟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组织,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中国于1991年加入,因此中国不是主要创始国,排除B;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论坛,并不是经济政治实体,排除C。
3.A
【解析】跨国公司“对于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体现了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4.A
【解析】根据“一年间资本变化流量超过这些国家GDP总和的10%。”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增加了产生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不利于全球资本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了全球经济动荡的潜在风险,A正确;发达国家的金融霸权不会因此削弱,排除B项;“长期稳定”“迅速增长”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
5.A
【解析】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某一经济部门的联合;欧共体主要是经济体;而欧洲联盟则是经济政治的联盟,因此这一趋势反映了欧洲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
,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进程,A正确;欧洲的联合是区域集团化的表现,而且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就带有摆脱美国的倾向,而非追随美国,排除B、C、D。
6.B
【解析】2001年,成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故选B;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排除A;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67年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CD不符合题意,排除。
7.A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芭比娃娃的制造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故选择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排除C项。
8.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①②③正确;尽管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但是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仍然任重而道远,并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B
【解析】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湖北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硅谷”的经验、做法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反映了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故选B项。
10.D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材料中的特朗普的做法正是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答案为D。
11.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据“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软肋是依靠全球生产,但缺乏全球消费。所有工业国的1/3出口商品向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三世界国家进口额的减少,造成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关键信息“第三世界国家却无力购买”“第一世界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造成了第三世界国家购买力下降,第一世界国家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给第三世界国家和第一世界国家都带来了挑战。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根据所学,欧盟的成立,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而不是贸易体系,排除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松散的论坛性质的合作组织,与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排除C项。
13.C
【解析】“Chimerica”(中美国)和G2(中美共治)的出现,都反映的是中美加强合作能够实现双方共赢,故C项符合题意;两个国家的利益不会趋向一致,排除A项;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美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加剧,排除D项。
14.C
【解析】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能快速传遍全球,本质上反映出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员、物资等快速流动,C正确;自然环境恶化不构成病毒快速传播全球的原因,排除A;国际社会撕裂加剧和病毒在全球快速传播无关,排除B;世界秩序遭到破坏不符合当前国际社会特征,排除D。
15.C
【解析】北美自贸区成立于20世纪九十年代,C符合题意;亚洲四小龙指的是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其经济的崛起是从1960年代末开始的,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国家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走向联合,在1967年建立欧共体,合作进一步加强,B不符合题意,排除;1964年成立七十七国集团,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A
【解析】材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旨在维护公平贸易,促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规范化的努力,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组织重点保护哪些国家的利益,故B错误;“消除了”说法绝对,故C错误;世贸组织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扫清了”说法欠妥,故D错误。
17.D
【解析】自1993年以来,墨西哥在美国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墨对美出口额也大大提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故D正确;东南亚国家联盟仅限于东南亚地区,故A错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故B错误;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和墨西哥对美贸易无关,故C错误。
18.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组织是欧盟,故B符合题意;东南亚国家民族、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但是东南亚国家缓和了矛盾,成立了东盟,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故ACD不符合题意。
19.(1)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作用: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②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④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改革开放。(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斯大林的措施是斯大林模式或者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罗斯福的措施是罗斯福新政或者干预经济。
(2)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邓小平高度认可的“改革模式”就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模式”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之类的答案均可。
(3)本问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入世贸组织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主要抓住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这一要求。
20.(1)原因:科技进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2)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资本扩张。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因素:①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②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⑤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⑥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是:科技进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可以看出“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加剧;贫富差距的加深。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有∶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
21.(1)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2)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3)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
(4)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解析】(1)根据“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美洲的烟草、可可,中国的茶叶、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亚和北美的皮毛,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得出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可得出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根据“南北美洲土著居民的总人口在一个世纪以内下降了90%到95%,取而代之的是欧洲和非洲的移民浪潮”得出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根据“地理大发现还推动中国造纸术的迅速传播,1576年传至莫斯科,1586传至荷兰,以后很快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得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根据“地理大发现带来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是以往的交往所无法比拟的。”得出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2)根据“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推动运输工具的改进,铁路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可得出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根据“工业革命产生了剩余资本,这促使各强国去寻找殖民地作为其投资场所。”得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3)根据“例如一杯普通的咖啡需要18个国家的29家公司协作生产”生产全球化;根据“全球贸易得出翻了5倍,其中四分之三是复杂供应链带来的”得出贸易全球化;结合所学可得出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等方面。
(4)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对下几个步骤,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