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生本课堂” 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生本课堂” 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11 14: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 Ⅱ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
学案主备人: 日期: 学年:
授课课题: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课前自主学习
一、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总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
海陆
分布极不平衡, %的人口居住在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
大洲
分布差异大, 最多, 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截至2016年年底,人口过亿的国家有 、 、 等13个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 ;乡村人口比例逐渐 。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洲和 洲
纬度
集中在 °N-- °N范围内
海拔
主要居住在海拔 米以下的 和 地区
距海距离
主要居住在距离海岸 千米的范围内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和平原,集中了世界人口的 %以上的人口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 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
气 候
气温
温带和 的地区,季节更迭鲜明,适宜开展多种生产活动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 、降水相对适中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 ,降水少,人口



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 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 状、线状和 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
地区
土 壤
多通过 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由于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分布口也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
矿产
资源
工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开采区也是居民密
矿产分布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人文地理环境因素 :
(1)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社会阶段
经 济 活 动
居民点分布
采集—狩猎社会
以 和 为主
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 而均衡的特点
农业社会
以 农业经济为主
工业社会
工业生产的发展
城市人口迅速 ,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2)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政治、文化因素
影 响 举 例
因素
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因素
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习俗
美国的唐人街
政策
新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
因素
一些历史悠久地区人口稠密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表现:
东西差距
东部地区人口 ,西部地区人口
自然差距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 ,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
经济交通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 ,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
民族方面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 ,大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人口
四、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
分类:
类型
概念
迁移范围
方式
迁移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跨越
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迁移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跨越 区边界
招工、招生、分配等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 ”迁移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的 而迁移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 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发展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 地区的集中迁移
通信
其发展相对 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3)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20 世纪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 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破坏人类正常的 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教育
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想方设法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 人才和著名学者
婚姻
婚姻是影响 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信仰
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 差异,历史上曾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教徒迁人印度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时间
特点
流向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旧大陆”→“ 大陆”,已开发区→未开发国家
欧洲→ 洲,非洲→美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国→ 亚、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西欧等的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等
2.当前国际人口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①提供大量廉价的_______;
②促进商品_____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_____产业的发展;
①缓解当地的_____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_____资源
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_____、科技、文化等联系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_____和城市管理
②在住房、_____、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①导致当地_____外流,_____不足
②影响迁出地_____的进一步发展
六.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③_____频繁;
④_____灾害多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国家实行_____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从东部向_____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_____迁移
20 世纪 80以来
①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_____差距: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_____进入小城镇落户
迁移流量增大:___性迁移的比例上升:流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_____国家迁移
七.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分析:
阶段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口增长
特点
十分_____
速度_____
迅速_____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_____,御灾、抗病能力人口很差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以_____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科技进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_____
粮食缺乏和_____等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_____
死亡率很_____
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_____
八.主要环境资源的重要性及利用中的问题:
资源种类
重要性
利用中的问题
_______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大幅降,农业生产用地显著缩小,人类生存空间是来越_______
_______资源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
人口增加,科技发展,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_______,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_______资源
水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
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_______,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_______资源
美化环境、吸烟滞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調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合理的是殖毁坏大面积的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重,气候反常事件_______
九.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数量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______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最______人口数量(最佳人口)
大小关系
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容量______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
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确定,因此,两者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都具有______确定性
十.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素
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自然资源环境
正相关
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资源越贫乏,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科技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经济越不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程度
正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受教育程度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消费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______:
课堂巩固提升
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统计方法。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人口密度很大 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
2.天津市的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
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
③加快了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
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
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2020·河北唐山检测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小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大约在( )
A.第一次产业革命后     ???????? B.20世纪70年代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下列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
B.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向南流经云南省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0~400m人口密度随高度升高迅速增加
C.5000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6.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正北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②③④所在的地形区,人口最稠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⑤地形区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纬度较高,冬季寒冷 B.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
C.黑土面积大,土壤肥沃 D.河流封冻期长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9.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 B.青少年 C.青壮年 D.中老年
10.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 C.文化 D.交通
11.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提高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19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农村地区( )
A.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 B.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C.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13.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②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④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木桶效应图,回答下面小题。
14.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A.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气候资源 D.土地资源
15.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实行计划生育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据报道,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问题。
16.下列关于“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指标是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7.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C.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19.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土面积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低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平衡、90、亚洲、南极洲、中国、印度、美国、上升、下降、北美、非、20、60、
500、低地、平原、200
二、1.80、稀疏、三、亚热带、密集、稀疏、凉爽、水、点、片、绿洲、农、较高、
集点2.(1)采集、狩猎、个体、分散、增加(2)政治、宗教、文化、政府、历史
多、少、多、少、多、少、多、少
四、1.国际、国界、国内、行政
2.(1)气候、阳光地带、淡水、规模、土地、土地、矿产、制造
(2)经济、东南、交通、缩小
(3)政策、80、社会变革、政治中心、战争、生活
(4)文化、科技、家庭、青年、宗教、文化
五、1.新、美、东南、北美、劳动力
2.劳动力、流通、三、人地、土地、经济、负担、交通、人才、劳动力、经济
六、战争、自然、计划、中、西南、收入、农民、自发、发达
七.缓慢、加快、增长、低下、手工、战争、增加、高、延长、稳定
八.土地、小、矿产、增长、水、大、森林、增多
九.最大、适宜、>、相对
十.大、小、大、小、大、小、大、小、大、小、小、大
课堂巩固提升:
1.B;本题考查罗伦斯曲线图的判读。由图可知,天津市人口总量的40%集中在很小的土地面积上,而60%的人口分布在天津市其他更大土地面积上,说明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大,B对,A、D错。此图无法得出天津市的人口密度,C错。
2.C本题考查人口集中分布的影响。由上题并结合常识可知,天津市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天津市人口总量的40%集中在市区,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加快了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①③④对。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主要受人口数量的影响,②错误。人口集中分布在市区,使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大,所以不会减少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⑤错误。故选C。
3.B 曲线斜率越大,人口增长越快。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大约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
4.A 各阶段人口增长主要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家的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中国。目前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5.C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人口分布特点。读图可知,0—400m人口密度随高度升高迅速下降,变化明显;5000m以上人口总量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澜沧江—湄公河大致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随海拔降低波动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故C正确。
6.A 本题考查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相对于偏北方位,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大于村级居民点,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对。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B、C错。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错。
7.A 本题考查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读图可知,①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②位于柴达木盆地,③位于准噶尔盆地,④位于塔里木盆地。对比上述四个地区,四川盆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其他三个盆地位于西北内陆或青藏高原,气候或干旱或寒冷,因此人口稀少。所以①所在的地形区人口最稠密,故A正确。
8.B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区域特征。读图可知,⑤为我国的东北平原,该地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流封冻期长,而且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大,土壤肥沃。东北平原并非我国油菜主要产区。依据题意,选B。
9.D 本题考查生活方式型移民概念的理解。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一种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迁移,与追求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所以选D。
10.A 本题考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因素。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气候温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所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所以选A。
11.C 本题考查生活方式型移民的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对服务业需求较大,要求服务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并不会缓解人地矛盾。所以选C。
12.C 本题考查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四川省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C对;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无直接联系,A、B错;四川省不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且自然增长率高不能说明留守儿童数量就多,D错。
13.D 本题考查留守儿童数量变化的原因。近年来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减少,②对;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可就近入学,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④对;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①③错。故选D。
14.A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由最短缺资源所决定的,由图可知,最短木板是水资源。故选A。
15.C 本题考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与控制死亡率主要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对增加人口合理容量作用不大,而发展新能源及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
16.B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特征。“活得舒服”是指人口合理容量,该指标只是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值,但是不是一个稳定的值。该指标与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B正确。
17.B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一方面成本大,另一方面对其他地区不公平;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只能使人“活得更不舒服”,①④错误。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②③正确。故选B。
18.C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是最大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A错。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人口数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有效、持续利用基础上,B错。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超过该数值,会导致环境恶化,C对。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D错。
19.B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不是国土面积,A错误;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B正确;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C错误;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不是首要因素,D错误。
20.B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故①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可以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故②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数量一旦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从而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故③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