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2 21: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七单元
书戴嵩画牛
一、新课导入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一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了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澈并称“三苏”。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




蜀:
处士:
好:
本指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四川。
喜欢。
所宝:
所珍藏的(书画)。
以百数:
用“百”为单位来计数。
戴嵩:
唐代画家。
三、学习词语
《牛》:
锦囊玉轴:
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曝:
晒。
拊掌:
拍手。
搐:
抽缩。
股:
大腿。
乃:
却。
掉:
摆动,摇。
谬:
错误。牧童认为画中牛“掉尾而斗”是错误的。实际上两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四、品读课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说一说故事题目的意思。?
书戴嵩画牛

题目意思:
写关于戴嵩画的《斗牛图》的事。
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可见杜处士对戴嵩《牛》画“尤所爱”。
意思: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个。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对画中之“谬”的讥讽和嘲笑,也表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
尴 尬的笑
谬误的理由
意思: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太荒谬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朗读指导
在朗读这两句时,一边读一边想象古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牧童此时的神态和动作,读出牧童对画中之“谬”的讥讽和嘲笑,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和不迷信权威。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类比的手法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意思: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可改变的呀!
五、课堂小结
《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牧童指出杜处士收藏的戴嵩《斗牛图》中的错误,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说明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告诉我们: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遇到问题多向行家请教。
六、结构梳理
书戴嵩画牛
戴嵩《牛》:锦囊玉轴
牧童:拊掌大笑 谬矣
杜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尊重实际
各有所长
七、拓展延伸
王冕学画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因为家里穷,他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书来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水珠欲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了纸、笔和颜料,每天把牛赶到湖边吃草后,就专心地画起来。开始怎么也画不好,可是他不灰心。
 他仔细观察荷叶和荷花的形状,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他天天跟荷花在一起,把荷花当成了好朋友。这样练习画了很长时间,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1.比一比再组词。
轴( )
八、当堂检测
油( )
柚( )
曝( )
瀑( )
暴( )
汽油
卷轴
柚子
瀑布
暴打
曝光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处士笑而然之。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九、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