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2课时,23+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2课时,23+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13:32:01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部编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样结构特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二、品读课文
齐读课文题目,说一说:你知道“冀中”指哪里吗?
冀中的地道战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
“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地道战的产生和作用。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思考:敌人为什么修建“封锁沟”和“封锁墙”?冀中人民是怎样做的?
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交代了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战是当年冀中人民最早设计发明的。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
思考:画线句子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本段的总起句。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奇迹”指的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本段从两个方面说明:不计其数(形式多,数量多);敌来我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思考:你怎样理解“奇迹”?本段从几个方面说明“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读一读,找一找: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敌人来了,
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的。
边读第4~7自然段边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冀中人民又是怎样利用地道战打击敌人的?
?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这段话介绍了地道的位置以及地道的内部特点:高、深。
内部高度
地道内部
大、小洞
本段话介绍了地道里有许多大、小洞,功用不同,生活设备齐全。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地道内部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洞内气孔
本段话介绍了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思考:“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地道出口
本段话介绍了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
地道出口
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我也来说这样的句式
今天的月亮与往常不同,刚一出现就显得格外明亮。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本段话介绍了地道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有的出口旁是迷惑洞。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
思考:“迷惑”是什么意思?“迷惑洞”有什么特点?
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我也来说这样的句式
就算这次比赛失败,我也不会气馁的。
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段话介绍了地道里每隔一段都有“孑口”。
“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思考:你知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意思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关,关口。莫,不能。
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也来说这样的句式
只要我们肯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
这一段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奇迹”。
思考:这段话介绍了地道的构造和特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读一读,找一找: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读一读,找一找: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这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思考:“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这句话是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妙计的总结,同时赞扬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思考:“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有什么作用?
齐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扮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思考: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呢?
我也来说这样的句式
老师不但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还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总结性的结尾,写清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并与开头段前后呼应:
为了粉碎“扫荡”一—“扫荡”被粉碎了简直是个“奇迹”一一留下惊人的“奇迹”。
思考:课文结尾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
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朗读指导
在朗读描写地道的构造和特点的时候语调要有感情,流露出对冀中人民的智慧的崇敬之情。
三、结构梳理
为了粉碎“扫荡”——封锁沟、封锁墙
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破坏——防备






地道
内部:深、高、大小洞、气孔
出口:口外——荆棘、陷阱
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
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
粉碎“扫荡”,留下奇迹。









四、拓展延伸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平原上的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地道战曾在北京也有发现,说明这个战术,对保护广大的战区群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关地道战的资料
(1)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2)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
(3)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五、当堂检测
1.根据意思填成语。
奇迹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1)
(1)渗透,穿透;
(2)暗地里告诉;
(3)透彻;
(4)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5)显露。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  
)。
地道

出口
洞顶牢固
数量多
用途广

生活设施全
六、布置作业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与同学交流。
2.上网搜索抗战时期的人民抗争事迹。(共21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部编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精彩瞬间。
地雷战
地道战
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助学资料
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








qīn


lěi


qiū
luè


xiàn


guǎi


chà
rén

















rén
rèn
(姓任)
(任务)
造句:这是任(rén)老师交给我的任(rèn)务,我必须完成。


组词:隐蔽
遮蔽
造句:抗日战争时期,人们通常会把地道设在很隐蔽的地方。
中间不是“米”




xiàn
组词:陷阱
诬陷
造句:地道是抗日人民给敌人设下的陷阱。
这里不是一横,是分开的两横




牢固:结实,坚固。
防备:做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吆喝:大声喊叫。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堡垒: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纺车:手摇或脚踏的有的轮子的纺纱或纺线工具。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近义词
反义词
坚固
妨碍——
干扰
困惑
隐蔽——
隐藏
牢固——
迷惑——
薄弱
妨碍——
推进
觉醒
隐蔽——
暴露
牢固——
迷惑——
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地道的?
地道内部
大、小洞
气孔
四、整体感知
出口
1.比一比,再组词。
侵(

堡(

妨(

浸(

保(

防(

五、当堂检测
侵略
浸泡
碉堡
保护
妨碍
防止
薄弱
推进
觉醒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牢固——(

妨碍——(

迷惑——(

隐蔽——(

暴露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观看有关地道战、地雷战的影视作品。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