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查缺补漏——文言文阅读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穿越时空,探寻英雄的内涵。小圳向大家推荐了两篇文言文,请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安居而天下熄 ??????????????
②丈夫之冠也
③往之女家?????????? ?????????
④匹夫见辱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说明了“忍小忿而就大谋”“胸怀广阔,志向高远”的重要性。
C.【甲】文中孟子认为,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只有儒家的仁、礼是“大丈夫之道”。
D.【乙】文指出“豪杰”的特质,有节、有勇、有志,这里地“节”是指“节制”的意思。
(4)阅读下列选文,请总结提炼选文和前两段文字关于英雄特征的区别。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明理由。
链接: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节选自《三国演义》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临表涕零(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
当奖率三军(________)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________)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能用之?????? 先帝称之曰能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所以失天下也
D.愚以为营中之事??? 因以予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给选文画线部分断句。(断两处)
连 百 万 之 军 战 必 胜 吾 不 如 韩 信
(4)简要概括乙文主要内容。
(5)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窺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窺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乙)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①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②木而涂③之鼠因往托④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 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及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⑤ , 腹而有之⑥ , 此亦国之社鼠也。”
(注释)①社:土地庙,这里指社庙。②束:聚集,这里指建构。③涂:把彩粉或油漆抹在木质建筑材料的表面上,用来装饰或防虫蛀。④托:栖居。⑥案据:安定。案,通“安”。据,也是安的意思。这里暗含包庇意。⑥腹而有之:心腹亲近主人。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孰视之/不诛之则乱
B.客从外来/外则卖权重于百性
C.治国何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徐公何能及君也/及国亦有焉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②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 社 束 木 而 涂 之 鼠 因 往 托 焉。
(4)乙文社鼠式的人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甲文邹忌身边也有社鼠式的人物,请简述其危害。
5.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 , 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③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④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①万历:明神宗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啻[chì]:只,仅。④掬[jū]:两手捧(东西)。⑤龁[hé]:咬。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公将驰之(________)?????
彼竭我盈(________)
阖其扉(________)??????
咸谓猫怯(________)
(2)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3)请用(甲)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鲁国和狮猫最后战胜对手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原因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6.阅读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 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
好学耽书(________)
援疑质理(________)?????
以衣被蔽塞窗户(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
(3)下列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B.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C.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D.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说说在宋濂和祖莹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勤学苦读”的?
7.文言文阅读。?
(甲)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欧阳修传(节选)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宴酣之乐________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读书辄成诵________
晚更号六一居士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放 逐 流 离 至 于 再 三 志 气 自 若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4)下列对甲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语句,谈谈你对欧阳修为政之道的认识。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 , 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陂陁(pō 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1)解释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③车马之迹不至________
④意适忘反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表达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子瞻迁于齐安
C.庐于江上
D.往往留宿于山上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 携 徜 徉 而 上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①[甲]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其中“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写)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②[乙]文中的“幅巾”,是不着冠、以布束首的意思,这表现了山中人的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二)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又曰:“闻古天子名,难知而易讳③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④。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群生:百姓。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③讳:冒犯名讳。④询:汉宣帝改名为“询”。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之若素 转危为安 心安理得
B.民弗从也 言听计从 唯命是从 力不从心
C.公将驰之 风驰电掣 心驰神往 驰名中外
D.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故弄玄虚 温故知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叙述,又善于刻画人物。作者是如何刻画曹刿的形象的?请结合语段(一)分析。
(4)君王的决策往往关乎国运民生,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10.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蜃说
林景熙①
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像楼台”,初未之信。
庚寅李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嘁(yān),列如峻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欻起③ , 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屠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记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运去代迁,荡为焦上,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
(注释)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②走使:派遣仆人。③欻(xū)起:忽然涌起。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初未之信??? 必以信(《曹刿论战》)
B.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予???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钟鼓楼翼其左右???????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往往类此?????????????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
②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
(4)两篇选文都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甲)文讲述了________的经历,通过类比,得出了“________”的结论(用原文回答);(乙)文讲述了________的情景,借题发挥,抒发了“________”的感慨(用原文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 (1)①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②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③女同“汝”,你
④受到
(2)① (他们)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
②(他)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3)D
(4)相同:甲文的英雄侧重强调“仁、礼、义”;乙文侧重强调“过人的节操”,选文侧重强调“志向、良谋和胸怀”。赞成哪一个均可,只要能自圆其说。
2. (1)tì
(2)托付;鼓励;这里是功效的意思;怠慢,疏忽
(3)A
(4)①至于斟酌利弊进献全部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
3. (1)C
(2)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3)连 百 万 之 军 /战 必 胜/ 吾 不 如 韩 信。
(4)汉高祖与高起等人讨论了自己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
(5)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
4. (1)A
(2)①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②用烟火熏烧它们就担心烧坏社庙的木质建材,用水淹灌它们就担心浸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
(3)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
(4)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性;使邹忌受蒙蔽,对自己认识不清,误认为自己比徐公美
5. (1)驱车追赶;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门;全,都
(2)①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②这样以后大家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
(3)彼竭我盈,故克之。做事情一定要把握时机,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战胜对方。
6. (1)得到;喜欢;询问;用
(2)①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②这个孩子的才干和气度(能力),不是众位学生能比得上的。
(3)C
(4)勤学苦读,在宋濂身上体现为勤于借书,不怠抄书,百里求师,恭谨叩问,安于清贫,专心向学等。在祖莹身上体现为夜以继日地读书,在父母禁止后还偷偷夜读。
7. (1)尽兴地喝酒;以……为乐;就;更改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3)①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②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尚且像这样,全国就可想而知了。
(4)C
(5)甲文中写道滁州百姓都出来游玩,享受宴会饮酒的乐趣,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与民同乐);乙文写道凡欧阳修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他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为政理念,这也是儒家“仁政”的体现。当前我们国家所倡导“关注民生”,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是对欧阳修为政之道的传承。
8. (1)考虑,想到;一起;到;通“返”,返回
(2)B
(3)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4)①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仿佛是水中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②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舟,横渡长江到南岸去。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客和洒脱
9. (1)B
(2)祭祀用的全体纯色牲畜、玉帛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如实向神禀报。
(3)①与众人对比。曹刿回绝乡人的劝阻,表明他对统治者的鄙陋已有认识,对战事已成竹在胸,更展现出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②与鲁庄公对比。从战前条件分析到战后获胜原因分析,形象写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深谋远虑。详略得当。详写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的场面。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4)取信于民。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或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也让他深得民心。
10. (1)C
(2)①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异。②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
(3)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欻起
(4)作者与徐公比美而因各种原因不得真相;王之蔽甚矣;作者一次避难中见到的海市蜃楼;运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