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探索,提高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教材分析
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方法去解决,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简单的排列问题”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难,从直观上很容易判断出简单的排列问题,找出一定的规律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分析、猜测、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排列情况。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注意顺序”“不重不漏”的数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你能用1、3组成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二)课堂设计
1.创境激趣
课件出示地球图片,提问,同学们看这是谁?(地球)是的,这就是地球妈妈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公元2300年,因人类环境破坏,地球遭遇火山喷发的危机,昔日美丽的地球蒙上了一层阴霾,要拯救地球需要连闯三关开启宝箱拿到生命之水。
2.探究新知
用没有0的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的排列。
你能用1、3、5、7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请同学们用老师给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同桌合作,讨论以后写在表格里。
(2)
搜集学生作品展示,师生交流。
提问:你们更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根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3)引导学生梳理出不同的方法。
①排头法: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1
3
3
1
5
1
7
1
1
5
3
5
5
3
7
3
1
7
3
7
5
7
7
5
十位为1的有3个数,十位为3的有3个数,十位为7的有3个数,十位为9的有3个数,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②交换法
按顺序选出两个数交换位置,得到两个两个数,依次类推。
探究有0的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的排列。
你能用0、1、3、5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①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同样是4个数字,还能写出12个两位数吗?
的确,0的出现打破了我们刚才的结论,因为它比较特殊,不能放在最高位上。
②猜一猜:能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请你有序地列出来。
③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排列的方法
交换法:10
30
50
13
31
15
51
35
53
排头法:
10
13
15
30
31
35
50
51
53
观察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重点观察确定十位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1的有3个数,十位为3的有3个数,十位为7的有3个数,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计算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所学的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写数方法叫做排列。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对比两道题,有什么想说的?闯关成功拿到第二把钥匙。
小结:组数时要认真读题,看清题目要求,依照要求按顺序依次组数,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唐僧师徒4人握手,每两人握一次,看看一共要握几次?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闯关成功拿到第三把钥匙.
(3)实践应用。
①解决课前引入的问题。
连闯三关解救地球,拿到开启宝箱的钥匙!提问:有3把锁和3把钥匙,现在要用三把钥匙去打开这三把锁,最多要试几次?
②把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1块。有多少种分法?
强调:大家想到的有两组分法。接着,就每组分法再确定怎样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有几种排列的结果;最后将所有结果相加。这种分类研究的方法有利于找到所有的情况,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研究发现了解决排列问题的有效方法。学会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不重不漏”地找出所有的情况,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评测练习
1、用0、2、4、8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唐僧师徒
4
人坐在椅子上。如果唐僧的位置不变,其他人可以任意换位置,一共有多少种坐法?(小组活动:找4个人扮演4位师徒;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我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起始课,本节课通过猜想、回顾、合作探讨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并采用“排头法”有序、全面、准确的解决问题。整个环节,知识点把握准确,注意及时的反馈,尤其注意错误的反馈与订正,能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对比,对有序与无序思考进行对比,同时也能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评价,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但是,教学活动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同时,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适时引导,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其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合作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原因是合作的指向性不强,合作习惯还有待养成。
纵观整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安排不太妥当,前部分占用时间较多,导致练习部分完成的有些仓促。
2、我的教学语言表述不太恰当,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谨性。
3、学生出现的不同的课堂生成把握不当。
4、教学中放手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