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十章 认识国家
教学 内容 10.2 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材和学情 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在本节中应当侧重学习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尤其出其现代人文地理特征。本 节教材主要内容有(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学习本 节知识,可将印度同我国相比,从另一侧面加强学生对我国的国情认识。学情分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 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 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
教学 目标 利用地图认识印度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认识印度主要地形区名称分
布农作物分布和地形分布的关系.说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说明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农作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的关系.运用地图分析说明印度传统工业分布与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知道印度是人口问题严重的大国加深对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的认识.
利用经纬网地图判断印度的经纬位置和半球位置.通过阅读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通过阅读印度矿产和工业分布图认识印度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人口高增长带来的问题. 通过读图分析、对比、探究、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教案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事实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通过印度农作物分布学习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认识印度文化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
教学 重点 通过阅读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 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利用地图说明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 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多种地理智能。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 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学法 指导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读图分析法 讲授法、读图法、讨论法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教具准备 印度地形图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农作物分布图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西游记>方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西天取经引入印度。
师:在电视剧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西天的哪个国家?天竺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呢?并有哪位同学还记得?今天就让我们 古代的天竺国--印度,了解一 下印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新课学习
一、位置、地形
阅读P62p63全部内容(图10和文字),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的主要地形
两人小对子核对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5min )
成果展示·知识生成:
a北回归线和东经70-90 °;印度东、南、西所濒临的大洋和海湾;周围所接壤的国家 ;几个重要的地形和河流地形分区,印度的地形特点
b生读图:“亚洲气候图”、读图印度1月和7月风向图,讨论分析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6—9 月),特别是 7 月 降水更集中, 旱季(10 月—次年 5 月);印度由于受季风(西南季风的变化)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降水极不稳定,致使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总结归纳:
相关位置:印度位于亚洲 部,印度的首都是 。陆地面积位居世界 ,与 国家相邻。最重要的河流是
2. 地形分为 三部分,地势特点: 。
3.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纬度地区,地处 带。
二、气候和、水、旱灾害的成因
阅读p63全部内容(图13和文字),说出印度的位置与气候带,说清印度的气候类型与特点,分析造成印度干旱灾害的原因
小组长主持,组内进行:A.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B.针对展示单元的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并解疑(10min )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观察分析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雨季_ 月_ 月。盛行从 洋吹来的季风。
**旱季 _月至次年 _月。盛行来自 _的季风。
****雨季 6月到10月 西南季风 降水很多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很不稳定,雨水过多
****旱季 11月到次年5月 东北季风 降水稀少 成水灾,雨水不足成旱灾
总结归纳:
气候:从南部海岸到北边境,地跨 和 两个气候带,印度主要以 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雨季: 月,盛行 风向,易发生 灾。
旱季: 月,盛行 风向。易发生 灾。
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三、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阅读p64全部内容(图16和文字)读图“印度水稻与小麦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小组长主持,组内进行:A.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B.针对展示单元的内容展开小组交流讨论,并解疑(15min )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降水充沛,光照充足,气温高,适于种水稻,水稻种植区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恒河下游是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光照足,高温,所以适宜种黄麻。德干高原西部西北部地处内陆,气温高,降水少,适宜种植棉花小麦。
总结归纳:
水稻 降水丰富 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 降水较多 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 降水较少 高原西北部
黄麻 降水丰富河网稠密 东北
当堂反馈(15min)
? 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来哦!
一、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不与印度陆地接壤的是( )
A.中国 B.孟加拉国
C.不丹 D.斯里兰卡
2.印度地形分布特点是( )
A.北部平原,中部山地,南部高原
B.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C.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南部平原
D.北部山地,中部高原,南部山地
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风 D.东北信风
4.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B.地形自东向西分为三大地形区
C.受东北季风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
D.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二、综合题
下图是“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反思课
今日所学:
今日所感: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第二课时
(三)发展中的工业
结合图10.17总结目前印度的工业分布。
印度发展中的工业需从下面三个层次了解:
①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以纺织和采矿为主。
②独立以后,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近年来,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印度主要工业的分布及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信息技术中心。
(四)迅速增长的人口
结合图10.18了解印度人口的增长情况
学习印度人口知识需要知道的三个问题:
①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截止2001年3月,有10.27亿多人口。
②人口告诉增长带来的问题。粮食、土地、水资源、环境、住房、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
③印度政府对待人口问题的国策。把控制人口数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五)世界文明古国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①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②印度有着灿烂的古文化。
印度的民族、语言和宗教:
①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较大的民族有10个。
②印度是世界上使用语言最多的国家之一,仅宪法规定可使用的语言就有14种,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③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上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82%的居民信奉
三、 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 印度的洪灾 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 月 月。盛行从 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 月至次年 月。盛行来自 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 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板书设计: